天天看点

赴港上市股价下挫!掉队的蔚来,供应链成背锅侠?

赴港上市股价下挫!掉队的蔚来,供应链成背锅侠?

3月10日,蔚来汽车(9866.HK)在港上市,收盘价为158.9港元。2022年2月28日,蔚来汽车通过港交所聆讯后公告,将以介绍的形式二次上市。现在,“蔚小理”终于齐聚港交所。

从“蔚小理”到现在的“小理蔚”,新能源汽车市场风云变幻。2022年伊始,蔚来的交付量就明显掉队,比一度被划分为第二梯队的哪吒都逊色。

公司解释称还是因受供应链持续的影响,但为何其他新势力受供应链影响并无那么严重,而蔚来销售表现却明显落后呢?

揭开供应链的遮羞布,蔚来还面临车辆质量安全、营销费用高起等问题。3月10日,蔚来上市首日收盘价比开盘价略低,就反映出市场纠结的情绪。

港股上市能帮蔚来重回巅峰么?

供应链困境

2021年蔚来汽车月度交付量波动极大,可谓坐了一趟又一趟过山车。其中,2021年2月、8月和10月的交付量突然严重下滑,仅交付5578辆、9455辆和3667辆,环比分别下降23%、26%和65%。

相反,哪吒的表现班主任看了都说好,交付量一直呈稳定增长之势。今年1月,哪吒交付量达到了11009辆,首次超过蔚来,同比增长402%。

赴港上市股价下挫!掉队的蔚来,供应链成背锅侠?

蔚来汽车交付量从2021年11月开始就持续下滑,这种下滑趋势到2022年也未见好转。虽然由于春节停工各造车新势力2月的交付量均偏低,但连续几个月交付量均处于下滑状态的只有蔚来一家。

不过相比2021年前2个月,2022年前2个月,“蔚小理”累计交付量均同比实现增长。2022年前2个月,蔚来累计交付15783辆,仅仅实现同比增长23.28%;小鹏和理想分别交付19147辆和20682辆,同比分别增长132.42%和169.33%。

为何蔚来汽车交付量开始出现下滑?

蔚来解释称,由于全球半导体的持续短缺,2021年3月29日江淮代工厂停止汽车生产5个工作日。受供应链持续影响,芯片价格暴涨导致各项成本均大幅度上涨,进一步影响交付和利润。

当然,其他新能源车企和传统车企,也都面临“缺芯少电”问题。小鹏、理想和特斯拉等都曾因为缺芯进行过减配交付。小鹏和理想曾先后推出了车主先提“减配版”雷达车型,后期再补齐的交付方案。

特斯拉针对2021年的最新财报中也无数次提到供应链的影响,其上海超级工厂除制造汽车外将全力准备生产锂电池电芯,同时特斯拉也曾被曝出偷偷减配的问题。

供应链情况究竟如何?为何同样面对全球缺芯等问题,其他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蔚来销量颓势却表现突出呢?《车圈能见度》梳理了蔚来部分供应链布局情况。

拿其中一个部件举例,现今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离不开ADAS传感器,而与传感器息息相关则是微控制器MCU芯片,也是这次芯片短缺的主角。该市场一直被海外供应商占据超90%的份额,如恩智浦,英飞凌和瑞萨电子等。

此前,新势力车企们这类芯片几乎来自英飞凌,但疫情爆发一度缺货后都陆续逃离英飞凌的控制,主动寻求其他车规级MCU芯片供应商。

蔚来换成了博世,理想决定自食其力。而特斯拉也快速转向新的供应商,不仅如此,其电气和硬件团队设计、开发并验证了近19种MCU芯片,使之能在极短时间内采用新的微控制芯片,避开与其他车企抢货的风险。

蔚来交付不稳定其中一个原因是过于依赖博世单一的芯片供应。去年爆出来的大众“缺芯”事件正是博世和大陆两家MCU和ESP两类控制芯片均供应不足,2021年博世产品订单满足率仅30%。每个车企、每个工厂受影响的产品和程度都不一样。

同样是缺芯,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无力还手。丰田汽车在2021年第三季度汽车产量缩减16%,但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1283.53亿元,同比增长38.26%。为应对供应链紧张,丰田针对性地储存零件,并大力抑制营销活动削减了营销费用。

无独有偶,2021年特斯拉能实现汽车销售收入2789.2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9%,除上海超级工厂火速建成产能提升外,90%的供应链本土化也帮了不少忙。

显然,芯片短缺的打击并不是无差别的,车企能否做到有效控制成本和高效的供应链转移才是关键。而蔚来目前还在用代工厂,对供应链更是缺乏控制力。

持续亏损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9月蔚来总收入分别录得49.51亿元,78.25亿元,162.58亿元和262.36亿元,2019年-2021年9月同比分别增长58.04%,107.77%和172.81%。

其中,蔚来总营收主要来源于汽车销售和其他销售构成。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9月蔚来汽车销售收入分别录得48.52亿元,73.67亿元,151.82亿元和239.54亿元,2019年起同比分别增长51.83%,106.08%和91.3%。

占大头的汽车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卖ES8、ES6和EC6车型,而其他销售包括销售新能源汽车积分、电池升级服务、充电桩和汽车零件等。

截至2021年9月,蔚来汽车销售和其他销售分别为239.54亿元和22.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5.91%和274.99%,分别占总营收91.3%和8.7%。

赴港上市股价下挫!掉队的蔚来,供应链成背锅侠?

2018年至2021年9月蔚来汽车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6%,-9.9%,12.7和19.7%。其中,2018年和2019年毛利率为负是由于量产初期汽车制造成本较高,而2020年后毛利逐渐转正也是由于江淮蔚来代工厂产能提升使单位材料成本降低以及较高的平均售价所致。

2018年至2021年9月蔚来其他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80.6%、-102.6%、-5%和17.2%。其中,2018年-2019年毛利下降主要是因为2019年6月因搭载故障模组的电池导致一连3起ES8自燃事件,公司召回4803辆蔚来ES8,损失3.391亿元人民币导致。

此外,2018年至2021年9月蔚来经营亏损分别高达95.96亿元、110.8亿元、46.08亿元和20.51亿元,净亏损达到96.39亿元、112.96亿元、53.04亿元和18.7亿元。

蔚来自2018年~2021年9月的汽车交付量分别为11348辆、20565辆、43728辆和91429辆。《车圈能见度》粗略计算了下,基本上蔚来每卖出一辆车就亏损3万元。

一方面,蔚来的研发成本持续攀升。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尽管蔚来研发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 “小理”,但与特斯拉比还相差甚远。

赴港上市股价下挫!掉队的蔚来,供应链成背锅侠?

另一方面,蔚来的销售费用也高于 “小理”。为何销售开支比这两家车企高?

其中,销售开支大原因之一是扩展蔚来中心及蔚来空间站导致租金费用,仅2018年就增加了63.9%。截至2021年9月,蔚来在全国137个城市部署了37家蔚来中心和321家蔚来空间。另外,销售服务人员增加,销售服务网络增加以及营销活动增加导致的。

此外,蔚来极具特色的社群式销售模式,营销服务成本也很高,并让蔚来被冠以‘蔚来教’‘传销式卖车’‘先充会员再买车’的帽子。

事故频发

蔚来历史上车辆质量安全问题频出,也使蔚来备受争议。

在NOP自动驾驶功能上,蔚来就曾出现过几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比如2021年8月12日,美一好品牌管理创始人林文钦,年仅31岁,驾驶蔚来ES8,并开启NOP自动驾驶模式后,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死亡。此事一出,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

这使‘纯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再一次引发争议。虽然事后蔚来官方高呼:NOP不是自动驾驶,只是辅助驾驶。但也很难不让大众重新审视车企对自动驾驶功能的过度营销。

全自动驾驶共5级,目前市场上所有车企的自动驾驶功能仅停留在L2水平,其实只能实现部分自动驾驶。简单地说,L2级别自动驾驶可以加速,减速和转向,但是需要驾驶员保持注意力集中,关注路况做好随时接管车辆驾驶的准备。

在蔚来ES8的介绍页面对NIO Pilot的介绍是,“由蔚来自主研发,搭载全球领先Mobileye EyeQ4自动驾驶芯片”。无论是在介绍NIO Pilot、领航NOP还是芯片,蔚来都有“自动”二字大大的关键词,但对提醒司机全程握住方向盘这点上,却只有非常小的字体。

在电池问题方面,蔚来也曾出现过严重安全事故,并进行过车辆召回。去年7月30日,上海浦东新区一辆蔚来EC6在高速路上撞击石墩后起火,驾驶员未能及时脱身不幸身亡。但这次事故蔚来表示现场初步判断电池包基本完好。

事实上蔚来车型自燃起火的案例并不少见,2019年期间,蔚来汽车曾频繁出现过数起车辆自燃事件,以至于蔚来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了4803辆ES8车型,理由是ES8的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隐患,这次召回几近当时蔚来年交付量的一半,同时也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品牌的首次召回事件。

这次召回事件也导致蔚来亏损严重。蔚来财报中这么表述“2019年6月,因搭载故障模组的电池导致一连三起ES8自燃事件,公司召回4803辆蔚来ES8,损失3.391亿元人民币”。

短期看,蔚来产生了部分损失,但更严重的是,长期对蔚来品牌杀伤力极大,彼时的蔚来在低谷期徘徊了很长时间。

随着入局新能源造车的势力越来越多,2022年将是新能源车企优胜劣汰之年。政府补贴全面退坡、供应链紧张以及车辆问题频出,都让车企不能不全力控制成本、提高销售、加强供应链管控以及更加重视车辆质量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是蔚来目前需要解决的,面对后浪新兵的猛烈追赶,港股上市能给蔚来加一把火么?

作者 | 潘虹

编辑 | 万佳丽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