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今日封面】

3月,春意融融,万物竞茂,春天的交响乐在神州大地奏响,一列动车组列车穿行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田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马华斌 摄

消息站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10日,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十四五”期间免税进口科普用品清单(第一批)》,相关进口单位可按照海关有关规定,办理清单上进口科普用品的减免税手续。(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杨忠岐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说,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的推进,东北虎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修复。现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已有50只东北虎,并监测到新出生了10只小虎崽。(来源:新华社)

新发现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近日,美国密歇根大学克里斯蒂娜·哈维研究团队对22个鸟类物种的翅膀变形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鸟类飞行可能同时具备内在的稳定和不稳定。这项发现与认为鸟类从稳定性演化到改善机动性的常见假设相悖。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学术期刊《自然》发表。(来源:中国新闻网)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10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公布消息,该所王汉中院士团队发现了富硒食品——富硒油菜芽,并揭示了这种蔬菜作为一种新型功能蔬菜在营养素,如硒、维生素E、特殊抗癌硫苷、镁、锌等上的富集特征,成功拓展绿色富硒食品来源和油菜多功能利用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食品》上发表。(来源:科技日报)

纯科技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英国深度思维公司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发了一个叫作“伊萨卡”的深度神经网络,并用其复原、定年和定位古希腊铭文。研究人员称,复原准确性可达到72%。相关研究成果已于3月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阎锡蕴课题组在期刊《Advanced Science》发表论文。论文首次报道了CD146分子在肥胖相关脂肪组织巨噬细胞促炎性极化中的作用,为肥胖引起的代谢综合征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来源: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看天下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这是1月7日在美国巴尔的摩的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拍摄的移植手术现场。新华社/路透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9日发布消息,在该中心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的病人8日去世,目前尚不清楚确切死因。这一特殊移植手术是全球首例,该病人术后存活了约两个月。(来源:新华社)

大观园

科技早新闻来了丨2022-3-11

天津市天文爱好者马强2022年3月6日清晨在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附近拍摄的金星。新华社发

●金星和火星即将在3月12日“同框”。天文科普专家表示,金火“同框”的视觉效果明显要好于水星与土星“同框”,如果天气晴好,大气透明度高,金火“同框”的趣味天象有望用肉眼观测。(来源:新华社)

编辑:王宇

审核:朱丽

终审:王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