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鑫闻界|一场期货逼空大战的背后,莫说青山多障碍

作者:齐鲁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平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就算是项光达恐怕也没想过,青山集团有一天会以这样一种形式站在风口浪尖上。

从3月7日到3月9日,在镍期货市场上,一场史诗级的逼空大战上演,主配角轮番上场:青山集团、嘉能可、伦交所、华友钴业、金山镍……剧情一波三折:从可能出现上百亿美元亏损到已调配到充足现货进行交割,伦敦金属交易所对镍期货暂停交易……看得观众眼花缭乱。短短两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突然暴涨的伦镍 03 合约

北京时间3月7日到3月8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镍(下称“伦镍”)03合约从29246美元上涨至101365美元,可谓一路飙升,最高涨幅接近250%。

一时间传言四起,虽然有公司出来否认,但是业内普遍认为这就是一场针对中国温州大型企业青山控股的逼空战,发起战斗的一方是瑞士巨头嘉能可,其目的是试图抢夺这家世界500强公司手中60%印尼镍矿的股权。如果青山控股战败,其损失可能高达60亿至120亿美元。

3月8日傍晚,青山控股项光达对于逼空事件回应媒体称,“老外的确有些动作,正在积极协调,今天接到很多电话,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对青山都很支持。”

事实上,早在2月15日,彭博就有报道称,青山控股从去年开始建立空头头寸,原因是公司掌舵人项光达认为镍价上涨的势头会消退,想要通过做空对冲自家企业产量的增长。而在该报道中,彭博提到了另外一个神秘人,其掌握了伦敦金属交易所至少一半的镍库存,根据这个体量,有行业人士推测该神秘人背后正是瑞士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嘉能可。

一般来说,许多原材料或主要产品涉及有色金属、原油等能源的大型公司会在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以做空镍为例,当镍价下跌时,期货市场做空镍获得不菲利润,而公司主业利润下滑,一定程度上对冲风险,当镍价上涨时,期货市场做空镍造成一定亏损,但公司主业利润增长,也能填补期货市场带来的亏空。因此,青山集团作为俄罗斯镍矿大客户,为减少价格波动带来合约风险,在伦敦采取套保交易,开出20万吨镍空单,这是正常操作。

然而,一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停了俄罗斯的交割资格,青山无法购买俄镍来应急,另一方面青山生产的镍产品无论是镍铁(含镍量约10%)还是高冰镍(含镍量约70%),都不符合于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合约的交割条件(镍量不低于99.8%),因此项光达的期货空头和其生产的镍产品不是一个完美的对冲。于是,青山集团拿不出空单对应库存,被嘉能可盯上,逼仓开始。

大战双方的实力对比

资料显示,青山控股在202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第14位,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年营收达2928亿元。在一份“中国十大不上市公司排行”的名单中,青山控股与华为、哇哈哈、老干妈一齐位列其中。而在2020年浙商500强中,青山控股位列第四位,排在它前面的,是阿里巴巴、物产中大、吉利汽车三家上市公司。

青山控股和项光达自2008年进入印尼斥巨资拿下4.7万公顷红土镍矿的开采权以来,短短十年后的2018年,青山控股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镍铁生产商,一己之力改写了国际上镍无中国企业的历史。据中信建投统计,2020年青山集团拥有全球18%的镍市场份额。

目前,青山控股已经形成了从镍矿开采、镍铁冶炼到不锈钢冶炼、不锈钢连铸胚生产及不锈钢板材全产业链布局。2017年起,青山控股布局新能源行业,从上游镍矿开采和下游新能源产品制造两方面,力图打造“镍钴矿产资源开采-湿法冶炼-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应用”的新能源全产业链。

而此次避空事件背后的另一主角,传闻是来自瑞士的大型公司嘉能可。公开资料显示,嘉能可斯特拉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能可)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头。前身是MarcRich&ampCo.AG,由亿万富翁马克·里奇(MarcRich)创办于1974年。

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商品综合生产商和营销商之一,经营范围覆盖生产、采购、加工、冶炼、运输、储存、融资、金属和矿产品、能源产品和农产品的供应。随着发展,目前嘉能可已经是全球矿企50强。据Mining.com显示,在全球矿企50强中,嘉能可排第4较上一年度上升了5名,公司市值675亿美元。

坊间此次对嘉能可的怀疑并非毫无缘由。嘉能可从成立至今一直都饱受争议,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上。2012年5月份,嘉能可曾因逼空铜被警告。2016年5月份,据路透社的报道,嘉能可自2016年初开始建仓布伦特原油期货,一直在市场上囤积原油,截止2016年5月份,嘉能可已经持有近30%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仓位。嘉能可将这些原油储存在离岸油罐中以希望推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通过控制供应来推高油价。

一场反转正上演

一场逼空大战搅动了市场,与青山集团合作开发印尼镍矿资源的华友钴业继3月8日股价跌停后,3月9日开盘即触及跌停,尽管盘中短暂打开跌停板,但最终难抵抛压以跌停价报收。其它相关上市公司不得不出面回应镍价上涨的影响:格林美表示短期与中长期镍资源在合理范围内上涨对公司业绩增长有积极作用;中金岭南表示公司多米尼加坎背山项目镍金属量合计9.24万吨,尚未开采;中洲特材表示,金属镍价暴涨对公司营收会带来一定影响。

一石激起千层浪。地缘政治影响交割、暴涨的合约、上百亿美元的多空大战……伦敦金属交易所3月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取消所有当地时间3月8日凌晨0点或之后在场外交易和LME select屏幕交易系统执行的镍交易,并将推迟原定于2022年3月9日交割的所有现货镍合约交割。

伦敦金属交易所当日还发布公告称,镍合约于伦敦时间3月8日8时15分起停牌。LME表示,其他合约将继续正常交易,但将受到密切关注。下一步,LME将积极规划镍市场的重新开放,并将尽快向市场公布机制。

纵然在期货市场沉浮多年,一帮分析人士也不由慨叹:“什么场面我没见过?这场面我真没见过!”

更没见过的是,时间过了不到24小时,青山集团称已通过多种渠道调配到充足现货进行交割。有消息称,青山集团是用自己生产的高冰镍置换国储和金川集团符合伦敦金融交易所交割要求的镍板,这显然取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分析机构普遍认为,伦敦方面的镍期货市场多空力量就此逆转,前述恶意做空的外资可能面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尴尬局面。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镍期货价格明显高出基本面需求,若是前期恶意逼空的外资敢于接下现货,可能会面临‘吃不了兜着走’的局面。随着大陆海外镍矿项目逐步释放产能,镍中期供给将从紧平衡转向轻微过剩,目前瑞士银行等机构已经看淡明年交割的镍现货价格。这意味着,外资接下的镍现货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消化。若是外资不能接下现货刻意违约,将会损失多头合约保证金,可能还会面临伦敦金属交易所的警告乃至处罚。当前,前期恶意逼空的外资已经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

而后事如何,或许很快就会有结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