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我生命印记中的故乡老物件

1童年的记忆--老物件

作者:孙会昌

散文|我生命印记中的故乡老物件

前年冬天,受齐鲁宝荣古玩城马经理热情邀约,参现了他个人办的古玩收藏城。其址:平阴县105国道南边毕海洋村。上下两层楼,楼南一个大院,院东、南侧各有偏房,楼北是块空地,紧邻105国道。总占地面积约五千多平方米。除办公室、卧室、厨房丶卫生间外,上下两层、偏房、院内外,甚至进门的宽敞的楼洞两侧,均摆满收集了30多年的古玩、石器等。上至宋唐,近到六、七、八十年代的集品众多,可谓琳琅满目。

我受近代一些老物件的影响,撩起曾经那些年的乡愁。这些老物件,见证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再一次勾起我曾经难忘的童年记忆。这些老物件又一次让我找到了曾经最真挚的自己。

这些尘封了四十多年的往事和记忆,见证了多少人、物、情和故事……

好多老物件伴随着时光渐渐地被淡漠了,曾经的老物件就是时代的见证,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现在,我把几样老物件与大家分享,把这些老物件更真实地呈现给大家,重拾最初的童年记忆。

粮票,是我们这些五、六、七十年代的人的记忆。它见证了那些年时代的变迁。从上个世纪50年代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一穷二白,物资不足,粮食定量供应,根本就不够吃,只有寅吃卯粮。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后,粮票应运而生。粮票、布票、油票是那个年代不可缺的票证之一,当时的票证如现在的人民币一样重要,衣食住行皆凭票购置。直至1985年,粮票才被取消使用。

散文|我生命印记中的故乡老物件

犁杖托橇是我幼时农村人的记忆,七零年生人的我亲眼见过犁杖托橇。也许鲁西道路还算坚硬,托橇上装上犁、耘锄、耙等农具,看起来大集体时期连牲口都跟着遭罪,到田地干活拉犁不说,路上还要拉着足有二三百斤的东西,更过分的是那玩意儿还没有轮子,可以说是死拉硬拽,所过之处,被磨起了两道光亮浅浅的辙痕。后来,有条件的村庄,才在托橇上装上了铁制轮子。分产到户之后,很多人是不舍得再让牲口吃那苦,都是用秃牛子(方言:独轮车)推着或人扛着犁、耙等农具下地。

树杈制作的弯牛套外端的三个孔内,穿过近十米的绠绳,绠绳两尾端固定在半米多宽的横担两头上。牛套搭上牛肩膀,牛担固牢在车或犁上,用来拉车、犁耙地用,或者在场院里套上牲口碾小麦、谷子等。

说到这里,又看见石磙了。石磙圆柱形,长约80分米,直径约50分米。柱两端圆心各有一个光滑的圆窝,装木制磙锅子用的。套上牲囗拉石磙在干酥的小麦、豆谷物上一圈圈滚动碾轧,麦、豆谷粒便“脱离”农作物,在我们农村小时候用它来轧场,家家都必备。

自行车专用驮篓这个老物件,主要是小商小贩用它绑在自行车后货架上,来驮米面粮食或者贩卖青菜用的工具。那时侯,有个自行车专用驮篓真的非常的实用,可以装很多物品。它多用紫穗槐条编织而成,两端如深篓,中间高平,易于挎在自行车货架上,结实耐用。

锅梁子、篦子是蒸窝窝、馒头用的。那时,农村普遍用大锅灶做饭。现在用树杈做的锅梁子、高梁莛秆做的篦子越来越少,很多都用不锈钢的锅梁子和篦子了。

肥皂和传统的胰子是两码事。东阿县姚寨我的老家,把肥皂、香皂统称“胰子”,香皂叫香胰子,香皂洗脸,胰子用来洗衣挂裳。土法制造的胰子是用猪的胰脏加入猪板油加入适量的碱水捣碎搅匀皂化,做成块阴干储存,故此得名:胰子。

还有数不尽的老物件,我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但看到这些曾经用过或见过的农具、生活用品,怎能不唤醒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啊!这些令我终生难忘的岁月记忆--老物件,你见过吗?如果你真的不知为何物或没见过,则说明你真的太年轻了,是啊!年轻真好。

散文|我生命印记中的故乡老物件

孙会昌,男,现年52岁,原籍:聊城东阿县。现居:济南市平阴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百姓学习之星等。

壹点号 尹燕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