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红是非多,凯达尔又摊上事了!
曾被誉为“国内首个TOD枢纽综合体”的凯达尔国际枢纽广场,自2019年以来因资金问题陷入的困难和诉讼就接连不断,近半年来更加频繁。
资金方撤离、二次抵押、商家退租、合同纠纷等等,而这一次是两个抵押标的被挂上了阿里拍卖。
如今被调侃:“没有那么大的头就不要戴那么大顶帽子”“新塘最大的笑话”……
二次抵押
逾6亿元挂拍
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部分资产已被重复抵押。
一方面,其开发商深圳市凯达尔集团有限公司逾期未还款,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遭银行查封、未被处置。
另一方面,该公司债权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进行债权和资产转让。
其中一则拍卖信息显示,深圳市凯达尔集团有限公司此前曾以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西塔作为抵押物借款1.6亿元。截止至2021年9月30日,该笔债务已经产生逾期利息3716.82万元。
|图:阿里拍卖网站信息
抵押物具体为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西塔37-43层(不含38层设备层)共186套在建工程抵押,建筑面积共1.3万㎡,已取得预售许可证。
据悉该抵押物已是被二次抵押,华融为第一顺位抵押,银行方为二顺位抵押,华融已对债务人和保证人提起诉讼,处于诉前调解阶段。
另一则拍卖信息为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对深圳市凯达尔集团有限公司的债权推介公告。
|图:新塘南站-凯达尔枢纽
公告显示,目前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项目10-19层及21-28层242套在建工程抵押,合计约3.49万㎡。截至2021年6月30日,债权本金为3.4亿元,债权利息为5568.63万元,故债权本息为3.96亿元。
两个标的,本金加利息,总额达5.93亿元!
截至今日,阿里拍卖网两则相关拍卖信息均显示围观人数超2000+,意向人数为2,关注度还在上升。
已投资57亿
临门一脚却遇阻
拿地至今8年有余,主体结构封顶多年,但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正式交付使用的时限却一再延期。
这个被列为省、市、区三级政府重点工程,又被宣称为“国内首个TOD枢纽综合体”的项目为什么会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地步呢?
我们来捋捋它的故事线。
2013年11月,凯达尔以6.84亿元竞得地块,彼时增城都还未撤市设区。
2014年开始施工,2018年就已经封顶并启动招商。到2019年底,项目正式对外开售公寓。
但从2020年开始,项目就仿佛突然按下了暂停键一样,一切都停滞了下来。招商、销售都没了动静,开业时间、新房交付时间均已一推再推。
|图:网络
期间,中信泰富于2016年曾短暂入驻,甚至推广名都加上了中信泰富,但不到一年就草草收场。
与常见的停工或烂尾项目不同,凯达尔的施工进度几乎只差“临门一脚”。
截至2020年10月,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7亿元,目前,东塔、西塔已经封顶,幕墙整体完工率超过95%,园林景观工程完成约96%。
不过,这样的施工进度依旧远远落后于预期。
按原计划,地面商场应于2019年1月1日投入运营,而酒店、写字楼应在2019年12月30日全面竣工投入运营。

销售率仅7.67%
官司缠身,招商产业撤离
凯达尔总建面34.88万㎡,其中可售面积高达25.15万㎡,占比约72.11%。
项目可售房源2020套,已全部获得预售证,已售155套,占比仅约7.67%,而未售房源大多处于抵押和查封状态。
|图:阳光家苑-凯达尔销售情况
自今年起,广州凯达尔投资有限公司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被法院强制执行6起,均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其中4起是个人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已涉及的56条案件中,有93%是作为被告,且房屋租赁合同纠纷占绝大多数。
可以预判的是,若不能更好的解决目前困境,接下来或许还有更多的纠纷和诉讼等着凯达尔。
相比对公的商家房屋租赁纠纷来说,那155位“冤大头”才显得更可怜。
以3万左右每平的高价买了公寓,如今收楼时间成疑,每月月供却一点不少。而且因为基数太少,业主想联合起来商讨解决,都无法找到人。
|图:凯达尔业主沟通截图
据有购买了它家公寓产品的粉丝透露,他们此前已经签了一次延期协议,延期至今年5月31日收楼。而前天再次联系对接的销售时,被告知预计四月份又要再签一次延期协议,延到2023年1月10日。
或许,这是凯达尔给自己的又一次续命,但愿这次能引入资本,妥善解决。
是经验也是教训
盘活是唯一的出路
冠之以“广州东部交通枢纽TOD”,作为广州东进的桥头堡和门户。无论对于凯达尔集团,还是增城区,甚至是广州市,凯达尔广场都被赋予了极高的期待。
但TOD建设需要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主业为智慧交通的凯达尔尚有欠缺。
其在交通领域长耕多年,拥有地产开发经验,但完成开发的项目仅有3个,其中1个为办公楼、2个是住宅,凯达尔广场是其融合交通和地产的首个项目。
|图:凯达尔官网介绍
我们也能看到凯达尔在努力的挽回。
2021年8月,凯达尔广场官微也就项目“风波”进行正面回应,称项目正与广州市意向企业进行重组,进展顺利。
2021年11月,一份广州凯达尔发出的《致业主的信》在网络流传,并且强调:“广州市、区政府对项目重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正在积极协同推进市属国企加入本项目的重组和运营。”并表示“项目一定会尽快全面恢复施工,尽快完成交付。”
如今四个月又过去了,等来的却是标的被拍卖的消息。
我们可以马后炮的说:
是中信泰富撤资、招商的产业撤离,再加上市场和政策的变化、项目销售不佳,将项目带入了恶性循环,最终资金链出现问题,造成凯达尔今日之局面。
但要分清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作为省市区三级政府重点项目的工程来说,选择经验和资金抵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主体来施工,未尝不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而附近一些靠着CBD+TOD概念、贴凯达尔脸的项目,在新塘却卖出了3.9万每平的高价,想想都觉得后怕。
|图:CBD+TOD
如今骑虎难下,凯达尔广场只有完成开发,“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的角色才能继续饰演。
行业已然发生变化,暴雷不再是孤例。
政府、企业积极面对,协调资方加入重组运营,恢复施工生产,早日完成交付,才是当下要做的事情。
文初的调侃,与其说是笑话,倒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约,换来更多的只是失望。
作为中国版的“新宿”,你还看好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