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谭元寿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京剧谭门传奇仍在继续

作者:MtimeTime.com

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宋玉轩)一家七代人都在搞同一种戏、同一条线、同一条线,堪称"中国京剧历史的集中史"。这是棕花园线中的谭家。

10月15日,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谭元寿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大厅举行。京剧《谭门》第五代已经走过了他92年的人生,而他身后的京剧《谭派》依然无穷无尽。

谭元寿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京剧谭门传奇仍在继续

谭元寿的孙子谭正炎拿着画像走出告别大厅。中国通讯社记者 傅天

梨园家庭旅馆

梨园线有句谚语:谭氏家族的历史是京剧的集中历史。

这足以说明谭家在京剧中的地位,谭元寿就是在这个梨园家庭出生的。

谭元寿的曾祖父谭新培是京剧《谭排》的创始人,也是第13部同光下的京剧《定君山》;而自1863年,谭新培与父亲谭志道在首都"广和城"班上演,艺术世家已经传承了七代。

因此,谭元寿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他五岁就登上舞台,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与父亲谭福英、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玉秋、王玉清等同台演出;

1945年,谭元寿被送出系外,1949年上了自己的课。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谭元寿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北京歌剧团,并陪同该团前往朝鲜向志愿军致敬,连续15场演出《野猪森林》。

1954年,谭元寿加入京剧团,长期担任马连良、谭福英、张俊秋、余胜轩、赵艳晓五大名。

谭元寿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京剧谭门传奇仍在继续

文件照片:谭元寿(左)和谭小禅福田

几代人的记忆

此外,与谭元寿合拍的演出也不缺同时代的名人。其中,谭美两人的交流,就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梨园。

据说,20岁的梅兰芳大师谭元寿曾亲自叫他从上海回京,陪梅薇在北京唱了一出戏,还在家里给谭元寿和梅薇说了《渔杀》和《大邓宫》两部戏。

而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谭元寿参与创作了多部新剧,主演了《聪明的虎山》《萨凡纳大火》《青春之歌》《红岩》《节日正国》《刘三姐》《党女》《沙家轩》等十几部现代剧,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

其中,京剧《沙家轩》风靡全国,影响了几代人。他曾在上海连续演出44场《沙家轩》,歌舞细致,场面精彩纷呈。

在遗体的告别仪式上,出生于1950年代的马维度说,他从十几岁起就开始看谭咏麟的戏剧。"当我看到谭先生的最后一张脸时,我所想的只是50年前。饰演沙家轩的郭建光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元寿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京剧谭门传奇仍在继续

10月15日,京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谭派第五代继承人谭元寿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中国通讯社记者 傅天

后面跟着某人

10月9日12时许,谭元寿在北京病逝世,享年92岁。

就在今年7月,谭门的第八代儿子谭正炎出生了。一个月后,今年8月,谭正炎带着孩子在儿子满月时去看望爷爷,全家和他一起拍了四代人的家庭合影。

谭元寿的儿子谭晓告诉媒体,现在谭家八代已经诞生,如果条件允许,气质也适合学京剧,一定会学话剧,传承谭派艺术。

谭元寿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京剧谭门传奇仍在继续

信息图:谭正彦、谭元寿、谭小岑。范拉德特

10月15日,遗体告别仪式当天,叶少兰、赵伟秀、王伟、余卟喜、李胜粟、迟晓秋、杜振杰、胡文格等京剧世代前来慰问,尚昌荣、蓝天田、王宇、李玉斌、刘长宇等人都献上了花圈。

与谭元寿共事40多年的叶少兰告诉记者,"我非常非常难过,我的哥哥元寿去世了,他的去世是京剧产业的巨大损失,谭氏家族为京剧事业和民族文化世代相传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元寿大哥一路走得好!"

同日前去悼词的中国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徐超告诉记者,"谭元寿先生对我们的技艺传承特别有帮助。只要身体允许,他就会参加学校的重要活动,包括研究生、大师班等。我们的许多研究生,包括一些年轻的老师,都来谭先生家问问题。他留下的京剧老艺术,在当下是不可替代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一代演员将走上京剧艺术发展课( Complete)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