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廖化,一个亲眼见证蜀汉帝国从崛起到灭亡的老将军。
却因“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成了平庸的代名词,被人误解多年。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廖化,和演义中的形象差别很大。
他非但没有那么差劲,而且堪称一代名将,绝非平庸之辈。

廖化剧照
廖化是荆州人,出身于当地的世家豪族,而非《三国演义》中所说的“黄巾遗寇”。
刘备寄寓荆州期间,招揽了一大批荆襄人才,诸葛亮、庞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古代封建统治,讲究圈子文化,诸葛亮在蜀军中站稳脚跟后,也是不遗余力地提拔任用荆襄子弟,以来壮大自己的羽翼、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直到这时廖化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廖化职业生涯的开端是当文官,而不是武将。
据《蜀书·宗预传》: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为前将军关羽主簿。
只可惜,廖化的职场开端时机选得不太好。
这一年,三国纷争不断,镇守荆州的关羽,遭到曹军和吴军的夹击,以至于败走麦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廖化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忍气吞声,暂时投降于吴国。
吴国为了稳住荆州局面,对当地豪门大族极力拉拢。
廖化作为荆州土著大户,也随之成为“香饽饽”,被吴军视为“座上宾”。
加之其曾在关羽身边出任主薄,身份还算比较高,只要他肯帮忙,绝对有利于吴军收编关羽残军。
为此吕蒙还特意给廖化封官许愿,让他在吴国的领导下好好干。
可是廖化这人极为忠诚,投降只是权宜之计,时时刻刻思念着蜀国,可谓是“身在吴营心在蜀”。
公元222年,刘备举兵伐吴,隐忍三年之久的廖化,终于等到了“回国”的机会。
据《蜀书·宗预传》记载: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持老母昼夜西行。会先主东征,遇於秭归。
也就是说,一听到旧主刘备正向吴国进攻的消息,廖化立马装病猝死,趁机带着一家老小,连夜逃跑,并与蜀军会和。
如此赤胆忠心的人才,刘备也为之所感动,特意加封其为宜都太守。
廖化的职业生涯就此跨上一个新台阶。
刘备剧照
02
夷陵之战,刘备惨败,白帝城托孤后撒手人寰。
诸葛亮作为头号托孤大臣,成为蜀国的实际掌权人。
为了加固自己的地位,诸葛亮举贤不避亲,荆州圈子的蒋琬、马谡、费祎、董允等人,都被安排到核心部门,牢牢把控着大权。
除了提拔自己的圈里人外,诸葛亮还不遗余力地打击竞争对手。
跟随刘备起家的元老派,随着关羽、张飞等人的去世,也不复当年的荣光,几乎就剩赵云一个顶梁柱了,其他人逐渐边缘化。
而对付最大的对手益州势力,诸葛亮毫不手软。
二号托孤大臣李严,是益州势力的领袖,因运送粮草不利,被诸葛亮借题发挥,废官削爵,成为一介平民。
益州本地的其他核心人物,也未能幸免于难,大多遭到诸葛亮的打击。
经过诸葛亮的一番运作,荆州圈子成了蜀国的第一势力,廖化自然也受到了提拔重用。
他先是出任丞相参军,也就是之前马谡的职位,后又被提拔为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
能够常伴诸葛丞相左右,做一个参谋,由此乐见廖化的才能,那是得到了诸葛亮认可的。
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强行提拔自己的参军马谡,做了前线大元帅,结果街亭一战,马谡被张郃打得一败涂地。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任人唯亲,以至于酿下如此惨败,自然受到了其他势力的抨击。
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诸葛亮也不敢继续任性,所以对于廖化的使用,一直比较谨慎,让其待在后方出谋划策,管理后勤就行。
诸葛亮的做法,一来堵住了众人的非议,二来也是对廖化的一种保护。
如果上了前线,再遭失败,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虽然暂时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但廖化也凭此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只需等待机会,终有用武之地。
03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接管兵马大权。
此前廖化从事主薄、参军等职务,都是文官,鲜有机会领兵打仗。
姜维初掌大权,正是用人之际,诸葛亮核心圈里的廖化,自然成为最佳人选。
根据史料记载,廖化跟随姜维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官至镇军大将军。
公元238年,廖化带军攻打魏国营寨,就在即将破城之时,不料对方援军赶到。
面对着内外夹击,廖化镇定指挥,当场击杀南安郡太守游奕和广魏郡太守王赟,率军大胜。
公元248年,廖化在成重山击退魏将郭淮的进攻,成功接应前来投靠的凉州兵马。
公元249年,廖化率军对战魏将邓艾,牵扯了邓艾军数日,以便姜维进攻雍州。
如果廖化没有领军打仗的才能,姜维怎么会安排他来对战名将邓艾。
公元263年,廖化率军赶赴剑阁,参加阻击战,让钟会不得前进一步。
可惜的是,姜维和廖化拼命之时,刘禅却开城投降,廖化等人也只能奉命放下了武器。
在近三十年的征战中,廖化没有犯过大错,还屡建奇功,能和邓艾、钟会等名将交手而不溃败。
这样的将领在蜀国后期,完全值得托付重任,堪称一代名将。
04
廖化的谋略才能,毋庸置疑。
领军打仗时,面对内外夹击,他能使出“围点打援”的战术,不但率军大胜,还斩杀对方两位太守。
即使在战场之外,廖化能隐忍三年,靠着“诈死”回归蜀国,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
正是凭借着过人的谋略,他才能常伴诸葛亮身边,出谋划策,又能协助姜维,南征北战。
这样的将领,怎么会是平庸之辈呢。
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魏延、姜维这样的名将,但廖化绝对是位优秀的将领,他一点也不差劲。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廖化终其一生,对蜀国忠心耿耿。
自蜀国建立起,廖化就开始贡献自己的力量,直到蜀国灭亡,他也从未有二心。
据史料记载,蜀国灭亡之际,廖化年纪已过七十。
他见证了蜀国的崛起和灭亡,为了兴复汉室,尽心尽力四十余年。
蜀国灭了,可想而知这位老将内心有多痛苦。
作为降将,廖化被安排迁移前往洛阳。即将离开故土之时,廖化在路上溘然长逝。
他的英魂,永远留在了魂牵梦萦的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