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过一个调查感觉很有意思,大致意思是“68.2%的父母认为因为亲子相处不好,隔代抚育造成了亲子隔阂,孩子在儿童期有很大的情感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年轻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料孩子,孩子一般多为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带大,这就是所谓的隔代抚养,造成了孩子的情感缺失,亲子情感的缺失也成为了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一种隔阂。
曾经在某网站看到过一个热门的话题:没有被父母带大的孩子长大后都怎么样呢?
至今我都记得底下的几个评论:“对爸妈的感情比较淡薄,总感觉中间隔了一些什么”“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总是感觉缺乏安全感”“从小被奶奶带大,长大之后和父母相处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大部门被隔代养育的孩子都会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在性格上表现出来一些这样或者是那样的缺陷,父母对孩子陪伴的缺少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曾经听一位心理学家说:父母不爱孩子或者是不对着孩子表现出爱,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有的家长因为孩子的埋怨甚至开始逃避,亲子情感的缺失似乎也会给家长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有的家长了解到自己对于孩子缺少陪伴和关爱,在孩子长大之后会对孩子进行一些补偿,但是这时候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想法,对于家长的补偿也是不接受的。我也是经常听到很多的家长说自己知道在养育的问题上亏待了孩子,自己已经做了检讨,但还是不被孩子理解。
其实不管是任何一种关系,都是需要双方一同去经营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情感赠与。所以说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不要错过和孩子最佳的陪伴时间,孩子1-6这个阶段正是缺少安全感,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如果家长缺少陪伴那肯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是没有好处的。
对于新生儿而言,家长可以通过完成一些细节来增进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1 肢体语言
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进行肢体的接触,比如说拥抱和抚摸,因为在某些时候想要表达情感,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要比单纯只通过语言来要好得多,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肢体上的动作来对孩子进行夸赞。
2 固定的时间
也可以每天找一个固定的时间,比如说在睡觉之前的半个小时,可以约定和孩子进行一些相处。比如说跟孩子讲故事、聊天和玩游戏。任何可以想到的活动,都可以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可以逐渐的形成一个习惯,每天固定一段时间和孩子进行互动。
3 注重承诺
平时父母对孩子做出的承诺,都要按照自己所说的好好履行,不能反复的遗忘,如果是做不到的就不要轻易做出承诺。家长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反正什么也不懂,就随意的去许诺,然后也做不到。这样孩子就无法建立对父母的信赖感,时间长了会产生信任危机。
4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双方站在对方的立场,来做到将心比心的感觉。建议一些父母可以利用一些游戏来完成角色扮演,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立场进行一个对调,还可以虚拟一种情况让孩子进行处理,这样也可以加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5 给予孩子尊重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权利是非常大的,经常会担心孩子还小不懂事而擅自的去做一些决定,但是这种行为其实只会减少孩子学习到自主和独立的机会。所以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养成习惯,不管是做什么决定都要告知孩子,给予孩子应该的尊重。
孩子和父母之间不只是因为血缘关系才变得亲密,根据研究显示,孩子和父母的亲密程度也会影响到孩子日后人格和心理的发展,同时还会关系到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度、信赖感和安全感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