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已深陷舆论风暴数月的威马汽车,为什么选择“打死我也不说”?因为真相可能是其不能承受的。在中国,“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来说,电池是最为核心的存在。到底是谁拿住了威马的命?封住了口?又是谁有这么大的势力,让一个甲方卑微成鸵鸟,把头埋进沙里?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身处悬崖峭壁的威马,但凡有一种办法,都不会去锁电。如果不锁电,将面临大批量召回更换电池包。对于本就销量下滑,资金流紧张的威马来说是不可承受的。如果不锁电,电池爆炸的危险仍时刻存在,多频次自燃对于该新能源车企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两种结果,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对于再次冲击IPO的威马来说,也许就真是最后一次了。

数百车主,喊不来威马汽车的一句回应。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近日,威马汽车“锁电门”事件持续发酵。多名威马车主反映,去年底威马推出了名为“迎新年用户特优”的活动,宣称可以免费为部分车主检查车辆,并赠送200元购物卡。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本可以行驶350公里的车,经过车辆检查后只能行驶不到300公里。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己的车辆被“锁电”。难怪有车主为此作了一首歌曲《200块就把我骗了》,歌词里里外外透露了车主的心酸。

车充不满电 续航里程变短

威马汽车为何要“煞费苦心”来一番“锁电”操作呢?

有专业人士分析,其中缘由或许跟近段时间,威马电动车屡屡发生的起火事件有关。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据资料显示,2021年9月,温州一辆威马EX5发生起火;10月5日、13日,福建省邵武市威马EX5发生两起起火燃烧事件;10月27日,北京一辆威马EX5起火。而在2021年12月,威马汽车更出现了业内罕见的“三连烧”。换句话说,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威马汽车已经发生了4次起火事故。

因此,为了降低电池热量失控造成自燃的几率,一些车企选择“锁电”(通过升级改写BMS,重新定义电池的电压范围,以限制电池的充电量和用电量)只保留20%-80%之间的安全电压,牺牲车辆综合性能的负优化。

对于威马用户而言,被“锁电”后,就会造成自己的车辆充不满电,整体续航里程变短。

威马迟迟不发声 背后有三大“隐情”

俗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威马这次毅然决然选择“装聋作哑”,或与其当下面临的尴尬境遇息息相关。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首先,之前“自燃”和此次“锁电”的主角威马EX5,根据资料显示,其电池模组供应商为宁德时代和力神,到底电池来自于哪一家,还不知道。但鉴于在2018年的威马EX5自燃事件中,威马汽车曾和当时电池供应商谷神能源上演过“互撕”的历史来看,如果此次“锁电门”是相对“不知名”的力神造成,威马汽车势必将再次上演“捏软柿子”的操作。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威马始终“沉得住气”,一定是“有苦不敢说”。推导至此,到底是哪家电池供应商出了问题?想必大家已心知肚明。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虽然贵为宁德时代电池的大客户,但威马汽车在强势的电池供应商面前似乎并没有“甲方底气”。因为一旦最后坐实因宁德时代电池问题导致此次事故,宁德时代很有可能取消双方合作,威马汽车就将面临无车可卖的窘境。所以,为了降低自燃率,威马汽车“迫不得已”对电池容量偷偷进行人工降级,既是“保护”别人,也是“保护”自己。

其次,自2020年9月完成100亿元D轮融资后,威马就一直在筹备上市事宜,但受限于各种问题,目前上市始终未能成行。众所周知,企业在面对漫漫上市之路时,任何一场舆论危机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在此敏感时期,威马不想深陷舆论中心,出此“下策”,不足为奇。

第三,面对大量的消费者投诉,最稳妥合理的解决方式就是车辆召回,并更换动力电池组或电控。然而,无论是电池还是电控,召回更换的成本都是极其巨大的,对于威马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如此损失打击或许将是致命的。

总而言之,威马宁愿陷入与车主间的“拉锯战”,也不愿出来发声,不作为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

错了就要认 挨打要立正

事实上,对于电动车出现安全问题,车企“锁电”虽不是最合适的操作,但也是比较“容易”的补救方法之一。但威马此次不仅偷偷摸摸“锁电”,甚至通过发福利为诱饵,企图“瞒天过海”,实属不够正大光明。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颇具讽刺的是,在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在公司内部发布了《一封新家书》,里面提到“我们仍要保持清醒,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我们为什么而出发,又是因为什么才有今天的成绩”。但现实是,面对消费者“锁电”问题的不断提醒,威马却选择了保持沉默。

深陷“锁电门” 是谁让威马“打死我也不说”?

未来,国内汽车市场将由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此次“锁电”风波引发的威马口碑危机仍在发酵。不尊重用户的企业,最终将被用户抛弃。随着315的日益临近,如果威马还是选择一言不发,继续漠视用户的诉求,刚刚完成“上半场热身赛”的威马,可真就危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