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个倒在令狐冲剑下的无名少年

《笑傲江湖》里有这样一段情节。

令狐冲受了重伤,从少林寺出来,刚下山便阴差阳错地闯到正邪两派干架的现场。

正方人员众多,从五岳剑派到峨眉、青城,反派则只有向问天一个。

天不怕地不怕的令狐冲被向问天的豪气感染,虽然不认识人家,二话不说便下场帮忙,也跟着成为众矢之的。

这时候,“青城四秀”中的侯人英带着两个小弟看出便宜,带头攻上来。

结果令狐冲长剑随手一挥,青城派弟子三只手掌齐腕而断,连着三柄长剑一齐落地,然后有这样一幕:

其中一名青城弟子只十七八岁,痛得大声号哭。令狐冲歉然道:“兄弟,是你先要杀我!”

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极深。

我想大部分读过《笑傲江湖》的人,都记得令狐冲与向问天联手,把一群人打的落荒而逃的豪气,但应该没几个人会留意那个被令狐冲随手一剑砍断手、痛的大声号哭的少年。

这少年名字都没提到,只是背景板上的一个小喽啰。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少年只是“江湖大棋局”下的棋子,是不配有姓名的路人甲、宋兵乙。

想象一下,可能这少年刚学了几年武功,平日里听惯了周围师兄弟讲论江湖事,什么“魔教围攻华山全军覆没”啦,“青城派举手之间灭掉福威镖局”啦,早就听的热血沸腾,只恨自己怎么没早生几年,没赶上这阵仗。

参与围剿向问天之前,少年或许早就心里念叨着,这江湖怎么这么平静,怎么还不出点乱子,五岳剑派赶紧互相掐起来啊,魔教赶紧来找茬打架啊。

向问天下山了?下山还杀了人?好,这下可算逮到机会了,总算有自己行侠仗义的机会了,这不,赶紧屁颠屁颠地跟着师兄下山去。

但他从来没想过,看别人打架是一回事,真到自己头上是另一回事。

听故事的人,记住的往往是“江湖大侠”的潇洒,却少有留意到倒在“大侠”们剑下的炮灰, 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炮灰中的一份子。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大侠打架,小兵倒霉。

少年眼里的江湖,“和平”大概是最乏味的两个字,没打架,没争端,没意思透了——直到他倒在令狐冲剑下,失去了他的一只手。

也不是说喜欢看热闹不对。

波澜不惊的日子确实乏味,喜欢热闹是人的天性,不过人呢,最好还是先有个正确的认知定位。

在少林寺,任我行一伙和正教中高手一通较量,令狐冲看热闹时心里有过这样一段独白:

他自己也不明白到底盼望谁胜谁败,内心只隐隐觉得,任我行父女与向问天一入江湖,世上便即风波大作,但心中又想:“风波大作,又有甚么不好?那不是很热闹么?”

你看,令狐冲也是个不安分的主儿,恨不得江湖上天天闹乱子才热闹才好玩。

但令狐冲可以这样想,因为他是令狐冲。

人家是华山派大弟子、日月神教的未来女婿、独孤九剑的传人,是头顶主角光环的大侠。不光不会被人砍,砍了别人还不会有事儿。

所以人家可以不怕江湖闹乱子,不怕刀来剑去,血雨腥风。不光令狐冲,大人物们都可以不怕,都喜欢热闹。

你看任我行、左冷禅,甚至余沧海,哪个不是想着独步武林,一统江湖?

因为在大人物们的心里,江湖是棋盘,普通人不过是棋子,是随时可以牺牲掉的炮灰罢了。

江湖的血,是别人的血,不是自己的。

可惜很多普通人却偏偏听惯了别人的故事,看不见里面的血泪,总觉得自己是下棋的那个人。

还有人说,这不单单是热不热闹的问题,这是立场问题,所谓正邪不两立,你是魔教我是正派,我就要打你。

这话倒也不能说错,不过首先,正邪你真的能分那么清么?

魔教攻打武当是坏蛋,那嵩山派屠戮刘正风一家算哪门子事呢?难怪定逸师太都忍不住犯嘀咕:“名门正派,名门正派就一定是好人吗?”

是非曲直,很多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黑白分明的。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听多了“大局论”、“大棋论”,心里想象着运筹帷幄,挥斥方遒,可从来没想过打架是有代价的,更没想到,有时候哪怕自己想好好过日子,麻烦来了都躲不过。

你看林平之,早期也是个娇生惯养,眼高于顶的富家哥儿:

“咱们十省镖局中一众英雄好汉聚在一起,难道还敌不过甚么少林、武当、峨嵋、青城和五岳剑派么?”

这位林少侠,以前是最喜欢打猎喝酒,最喜欢行侠看热闹的,因为他从来没挨过别人的刀剑。

直到余沧海找上门来的那天。

那个倒在令狐冲剑下的无名少年

往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