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是小华 今天我主持 跨越数字鸿沟 别让爸妈的世界越来越小

作者:华商报
我是小华 今天我主持 跨越数字鸿沟 别让爸妈的世界越来越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加快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全社会都在行动。

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如今,一部手机就能解决点餐、出行、就医等很多问题,可对于那些对智能手机不熟悉、不习惯的老年人来说反倒成了麻烦。如何帮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全社会都在帮忙,我们来听听老年人怎么说。

曾经历一段难熬的生活 现在出门好多了

■70岁的杨阿姨——

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渠道很多

现在已经玩转微信了

家住西安市204社区的杨阿姨今年70岁了,她告诉华商报记者,手机支付开始流行的那段时间,她经历了一阵难熬的生活,“出门后觉得自己像文盲一样,不会扫码,不会手机付钱,也不会预约看病,真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

但是这两年,杨阿姨明显感觉到学习智能手机的渠道越来越多了。“社区老年大学的老师会不定期给老人们教怎么使用智能手机,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到小区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我从一个连智能手机都打不开的人,到现在微信玩得特别溜。我用手机到早市买菜,不用带零钱,还会在网上下单买东西……”

■68岁的孟先生——

很多地方开通老年人绿色通道

感觉方便了很多

68岁的孟先生和老伴从蓝田来西安给女儿看孩子,有阵子他特别不喜欢出门,“干啥都要刷手机,去银行、去医院、坐车都是,我只习惯用老人机,所以不喜欢出门。”

从去年到今年,孟先生感觉到,出门没那么不方便了,因为很多地方都为老年人开通了绿色通道。“我去银行办业务,柜台的工作人员没说让我去自助机操作或者手机操作,而是有一个老年人专用窗口,可以帮老年人办业务;坐大巴车回老家,没智能手机的老人可以登记身份证,再也不会因为不会扫码被拒了。”

■专家——

老年人应该积极学习

社会则应该慢慢等待

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社会热点专家王晓勇建议,老年人可以积极学习,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对新生事物不要抵触。另一方面,全社会也要耐心等一等老人,尽量让老年人在使用智能产品时程序简化一些,一些窗口单位、社区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尽到责任,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慢慢去适应这个快节奏的社会。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

对于老年人面临的数字窘境,一些网友的理解、宽容让人感动。

自由爱飞:一个有温度的社会,是要照顾到所有人的需求,就好像我们人行道上要设盲道一样。

随遇而安:想当年我工作、学习都是先进,没想到老了老了,被一个小小的手机绊住了,不是不愿意学,而是老了,记忆力差了,学了就是记不住。

YUABYUZHOU:加大对老年人服务的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扶持力度,也能解决部分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孝行天下:老年人多少大风大浪都闯过来了,却在几个小小的App面前束手无策。不要轻言老人应该如何如何,人老了,眼花了、脑子慢了、手脚哆嗦了——将来的我们,也是一样。那时候我们有多么需要别人,现在的他们就有多么需要我们。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老龄化”问题,代表委员们是如何建议的?

全国人大代表史贵禄:建议设立老龄工作事务部 全方位开展老龄事务工作

大陆老龄化不断加剧,却没有一个专门部门对涉及老龄事务进行统筹。全国人大代表史贵禄建议,在国务院设立国家老龄工作事务部,全面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针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直接行使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全方位开展老龄事务工作。

“目前大陆老龄工作事务分散在各个部门,缺少一个专门部门对所有涉及老龄事务进行统筹。”史贵禄建议,在国务院设立国家老龄工作事务部,全面制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针对重大问题进行协调,直接行使行政管理和监督职能,全方位开展老龄事务工作,建立健全全国各地的老龄工作管理体制,组建老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强化管理、培训和服务。

通过设立老龄工作事务部,统筹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指导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制定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导有关部门做好维护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加强对老龄工作综合管理,推动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指导、督促和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老龄工作;协调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有关老龄事务在国内的重大活动,全面解决老龄化出现的各种问题。

“要发挥老龄群体中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老年人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持,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要设置再就业老龄人才招聘信息,促使老龄人才继续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才华和经验。”史贵禄说。

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立法保障中老年人再就业 畅通“老有所为”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建议立法保障中老年人再就业,畅通“老有所为”渠道。

崔荣华建议,应加快制定《中老年人就业促进法》,将退休再就业人员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使得用人单位和返聘人员能够依法主张权利和承担义务。

建立弹性退休年龄和工作时间政策。以实现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与中老年人就业愿望的双赢局面。鼓励与民间的人力资源组织结合。通过人才中介机构疏通中老年人才流通的渠道。

建立中老年人才信息库。将有一技之长的中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建成信息库,统筹管理,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实际情况,政府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按需推荐。

提供再就业的资金支持。对聘用下岗中老年人以及企业提供经济补助、建立职业培训组织与再就业咨询组织。

针对希望通过临时和短期的就业来获得收入的中老年人,可以提供短期的雇佣或劳动派遣等机会。针对不在乎收入多少和就业方式,只是想继续就业的劳动者,提供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方燕:建议对文化休闲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女法律工作者协会会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建议,对文化休闲场所进行适老化改造,文化休闲场所电子服务增添老年人模式。

方燕建议,文化休闲场所电子服务应增添老年人模式。以电影院为例,电影购票App、小程序等应当增添老年人模式,去掉广告和营销,使用较大的字号,排版应尽量简易,方便老年人使用。还应当提高文化休闲场所人工服务水平,主动为老年人指引购票取票、进场、扫码等,让老年人享受文化休闲活动时更加便捷舒适。

为便于老年人使用,文化休闲场所的硬件设计应当更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可用无障碍坡道和扶手解决地面高差问题给老年人群或行动不便者带来的安全问题。此外,电影院应多配备轮椅座、老年人爱心专用通道,同时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室内应有明确的标识系统,设置放大的标识,方便老年人识别;公园应设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高低位活动设施,尽量进行无障碍设计。

应当为文化休闲场所配备急救设施,对服务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增加公共文化休闲场所急救设备投入量。应加大对文化休闲场所AED等急救设备的投入,并标明使用流程、设置语音提示,同时要定期进行检查维修,以确保老年人在进行文化休闲活动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有急救设备可用。还应当对文化休闲场所服务人员进行急救培训,老年人常见疾病诸如中风、窒息、心脏病、癫痫等如何处理,并配备老年人常用药、常用设备,例如降压药、救心丸、绷带等,使老人在文化休闲活动时的安全健康得到保障。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要让老年人更方便地融入数字化生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到国家政策,小到家庭儿女,大家共同努力,爸妈的世界就不会越来越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