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作者:旧史观察

1981年冬季的某一天,湖北黄冈红安县下起了大雪。天色眼看着马上就要黑了,一位七十岁左右,穿高级军官制服的威严老人带着一身寒气,迈着大步回到了县委招待所,身后跟着一个下属模样的中年人。

回到房间后,这位刚从乡下探亲回来的老人一秒钟都没休息,也没有喝口热水暖暖身子,立马拿起电话对着那头的接线员说:“麻烦同志帮我接下兰州军区。”

等待了一会儿,电话接通了,这位老人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传我的命令.......”

挂了电话后,旁边的秘书小心翼翼地说:“您别急,军区离这边这么远,肯定需要些时间的。”

谁知老人听完,脸上竟然淌下了两行热泪:“我怎么能不着急,我早就该这么做了!”

这位老人的身份似乎不低,他回乡探亲时发生了什么事,让他结束后立即就给军区打电话下命令呢?老人给的命令又是什么呢?为什么老人看上去会很懊悔自己没有早点做这件事?

牵挂家乡的韩将军

这位老人是韩先楚将军,是大陆的一位杰出军事家,也是一位陆军上将,1973年12月开始,韩先楚将军上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湖北黄冈红安县是韩将军的家乡,上面故事中的一幕正是发生在韩将军回乡探亲后。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韩先楚将军

韩先楚将军是在革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作战风格勇猛,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立下了不少战功。然而不论韩将军战功立的再多,官做的再大,他心里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乡。

1930年,韩先楚将军才17岁,他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投入了革命的征程。1934年,由于当时的局势,韩将军跟随部队离开了家乡,直到15年后,也就是1949年,才第一次回去家乡。

当时的韩先楚将军已经立下了诸多战功,又出任了12兵团副司令,率领大军南下解放武汉。趁着这次机会,韩将军顺道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红安。

红安县西边的有一个被茂密的树林环绕的小镇,上新集镇,这里就是韩先楚将军的老家。站在十五年未踏入的村口,韩将军心里的熟悉感扑面而来。脚下的土地、街道的乡音,这些都是刻在韩将军记忆里的家乡。

荣归故里,韩将军的到来很快惊动了整个村子。乡亲们亲切地走上前来问候,许多儿时熟悉的伙伴隔着很远就认出了韩将军,但眼睛里又都透出了不可思议。他们操着和少时一样的乡音,和韩将军打招呼,韩将军同样用乡音回应,喊出了他们的外号。

一番叙旧后,韩将军突然笑着问:“怎么不见海洲这家伙?我还欠他几斗稻子呢!”

乡亲们没想到这点陈芝麻的事将军还能记得,都笑着打趣:“这都过去多少年了,您怎么还记着呢?”

韩先楚将军对此却突然正了脸色:“忘不了的,部队有规定,不能拿老百姓的东西,借了是肯定要还的。”

就在这你来我往的对话间,已经有人将吴海洲找来了。他原是在地里干活,不知道韩将军回来了,一听老乡说明情况就立马放下手头的活儿过来了。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青年时期的韩先楚

“先楚兄弟你可回来了呀!”人还没走进,吴海洲的声音就传了过来。乡亲们听到后给他让了个道,让他走到了韩先楚将军地跟前。只见两个人用力地握了握手,松开时,吴海洲忍不住打量这位多年不见的儿时好友。

记忆中的瘦弱少年和眼前这位威武健壮的军人渐渐重合,吴海洲忍不住夸口:“看看你穿这身军装多神气!当年我就说过,咱们村几个小孩就你看着能成大器,怎么样,我可说准了吧!”

韩先楚将军闻言爽朗地大笑,谦虚地摆了摆手,然后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了三支钢笔,递给吴海洲:“海洲兄弟,我刚刚听乡亲们说你现在是三个娃的父亲了,这三支钢笔就当是我这个做叔叔的一点心意,给娃儿上学用,让他们好好学,将来一定比我更有出息!”

吴海洲对此连连推拒,怎么也不肯接受。韩将军佯装生气:“就当我还了当年借你的那四斗谷子,怎么,你还要我一直欠着你吗?”

吴海洲这才接受了,但是随后说到:“行,那就抵消了,不过那张欠条你就让我留着吧,上面有你的签名,让我留个想头!”

就这样,吴海洲一直将这张欠条放在家里重要的地方,后来拿着这张欠条给儿子、孙子讲他和韩先楚将军的儿时交情,进韩将军的革命故事,讲韩将军的为人。

第二次回乡探望

1975年,距离第一次回乡二十六年后,韩先楚将军又一次回到红安县,挨家挨户地看望父老乡亲们,与乡亲们聊聊家常,其实是想了解乡亲们现在的生活。

转过几户人家后,韩先楚将军来到了老乡闵永进家里。闵永进一家人对于韩将军的到来十分高兴和欢迎,他们欢迎的方式很淳朴也很实在,准备宰只老母鸡来招待。

不过,韩将军摆手拒绝了,他笑着对这一家人说:“不用搞那么隆重,我就是好多年没回来,想大家了来看看,你们留着鸡还能下蛋呢,可别为了我杀了,不然我可过意不去。”

这样一番话语十分贴心,让闵永进一家人倍感温暖,心里更是和韩将军亲近了不少。他们按照韩将军的意思,只做了些日常的便饭,但是韩将军却吃得津津有味。

不过,这顿饭还是让韩将军看出了点问题。这时候新中国成立快三十年了,国内的经济水平比之前要好太多,但是这里的乡亲看起来过得还是和以前一样,不是缺油就是少盐,基本吃饭问题都不能保障。

心里这么想的,韩将军也就这么问出来了。谁知道这一问,还真问出不少情况,总结起来就是,红安县乡亲们的日子确实过得艰难。韩先楚将军有心想帮乡亲们,但这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他只能临走前嘱咐县委领导,要他们好好工作,加倍努力,将红安建设好,不要辜负这片革命根据地上为革命牺牲的红安人民。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韩将军和毛主席

第三次回乡探亲后,将军亲自下命令

第二次回乡探望后,韩先楚将军又投入了忙碌的工作中,过了六年才又有机会回到红安县看望乡亲们。这时候韩将军已经快七十岁了。

1981年的冬天,回到红安县的韩将军起了个大早,收拾好就准备回去上新集镇看看。刚推开县委招待所的大门,凌冽的寒风就卷着雪花扑面而来,看着这样的天气,县委领导和韩将军的陪同人员都劝他身体重要,换一天再去。韩先楚将军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坚持现在就要去。众人拗不过他,只好一起陪同着。

刚到镇上,韩将军一下车就碰见一个穿着破棉袄,蹬着破草鞋的老汉。这个人看到韩将军,立马就喊了一声:“祖宝!”这是韩将军的小名,儿时的伙伴都知道。

韩将军听到后立马看向老汉,然后突然上前握住他的手:“陈尊友!”韩将军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儿时玩伴,看到他穿得如此破旧,再开口就带了些难过:“怎么几十年过去了,你还穿成这样!”

陈尊友立马开玩笑反驳:“你是怎么当官的,让我几十年了还是这样!”

韩将军视察工作

虽说是玩笑话,可是韩先楚将军对此却放在了心上。同陈尊友告别后,韩将军还是想着他的那句话,心里特别难受。这样的心情让韩将军更加迫切地想要见更多乡亲,想看看他们都过得怎么样。

天还下着大雪,车子开到镇子上,再往村子里开就不好进了。韩将军见状便想自己走去村子里。镇上的干部和韩将军的陪同人员对此都提出了异议,他们担心韩将军的身体吃不消,想来想去,提出让韩将军到屋里等着,他想见哪些乡亲,他们就派车把他们接过来。

韩先楚将军看着满天的鹅毛大雪,稍微思考了一下,便说道:“雪太大了,就让海洲和永进过来吧,其他乡亲就不麻烦他们出门了。”没多久,吴海洲和闵永进就被接到了韩将军这里。

多年未见,这两位乡亲已经变得头发花白了,但看着身体都还挺硬朗。他们进到屋子里后,韩将军立马站起来,同他们紧紧地握手道:“好久不见,你们两个怎么样?日子过得比之前好些吗?”

“比以前可好太多了,现在咱们这儿也富起来了,您不用操心了,安心做大官就好!”吴海洲与韩将军随意惯了,讲话也不自觉带着玩笑的口吻。他没什么别的意思,但是韩将军听起来心里十分难受。

恰巧这时,韩将军看见闵永进在火炉旁不住地打颤,仔细看,原来是他穿得太单薄了。韩将军立刻将自己身上的皮大衣脱下来,递给了闵永进:“永进,这件大衣送给你,我穿不着了。”

闵永进赶忙推辞,一个劲儿地说不合适。最后是韩将军以命令的口吻让他接住穿上了。之后,韩将军再也坐不住,催促着吴海洲和闵永进,让他们带自己回村看看。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红安县

一到村子里,两个人就高声呼喊:“乡亲们快出来,韩将军回来看我们了!”不多一会儿,街道上就站满了人,乡亲们都出来迎接韩将军了。在众人的簇拥下,韩先楚将军朝着吴海洲家里走去。

由于韩将军到得太突然,吴海洲的妻子来不及收拾家里。等韩将军到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破败的屋子,炕上铺着破棉被,仅有的几件家具都缺胳膊少腿儿,吴海洲的老伴儿身上穿的衣服满是补丁......

面对此情此景,韩先楚将军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不住地打量着乡亲们,发现他们穿的衣服都旧旧的,好多人身上都有补丁,这说明乡亲们的生活普遍艰难啊。想到这里,韩将军一时情绪激动,心绞痛发作了起来,跟在一旁的秘书赶紧提醒韩将军吃药。

后来同乡亲们分别时,韩将军一脸愧色,直说没想到大家生活这么困难,是他对不起乡亲们。在回县城的路上,韩将军一直都很沉默,看得出很难过。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韩将军和妻子

回到县城后,韩先楚将军立刻向兰州军区下命令,火速调拨五万件旧军大衣到红安县。这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一幕了。

在韩将军下完命令后,秘书问他调拨这批军大衣的钱从哪里出。韩将军直接说:“从我的工资里扣,我的不够扣就等我死后再从我儿子、孙子的工资里扣!”

其实韩先楚将军这么激动是有原因的。红安县是老牌革命根据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共有近十四万的红安儿女牺牲。他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红安原来叫黄安,是这些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后来才改为红安的。

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了,这里的乡亲们还过着这般贫穷的生活,这实在是让韩将军痛心。这五万件旧军大衣,是乡亲们早该得到的,而且对得起他们。

将军病重,留下遗嘱葬回红安

这次令人心情沉重的回乡之后,韩先楚将军因为身体和工作的原因,再没有机会回去了,但他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

1986年初春,韩先楚将军因为病重,不得不在武汉住院治疗。躺在病床上的将军,看着窗外绿意盎然的小树,不由得想起了红安。他叮嘱妻子:“现在正是植树造林的时候,我是动不了了,你帮我弄些桂花雪松之类的观赏树木,嘱咐人送到红安,让当地县委种在街道上。”

原来在之前回乡时,韩先楚将军就注意到了红安的行道树种的并不多,品种也单调,没什么观赏性,绿化工作还需要加强。病中的韩将军感觉到自己似乎没有机会再回去了,便趁着现在将事情交代出去,好歹能再为家乡尽一份力。

韩将军平静地对妻子说:“我的身子骨你也清楚,怕是没多少时日了。我之前跟红安县委的同志提过,要多植树,搞好绿化工作。这个愿望要你帮我实现了。到时候你送树苗回去,见到县委的同志,帮我问个好,也待我向乡亲们问好。我走后,你要把我葬回红安去,我想回家了......”

韩将军的妻子含泪答应了,不久后,就带着秘书,一起将桂花、雪松、白玉兰等众多树苗送到了红安,并替韩将军向乡亲们转达了他的嘱托。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病逝于北京,享年七十四岁。

韩将军想要葬回红安的遗愿得到了中央批复的同意,在1987年的5月18日,红安县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韩先楚将军的骨灰迎了回来,葬在了红安烈士陵园。至此,韩先楚将军终于达成了心愿,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乡,并且从此再也不会离开。

1981年韩先楚回乡探亲,与乡亲们交谈后,拿起电话:传我的命令

红安烈士陵园

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展开,红安县也得到了不小的发展,红安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都吃上了肉,穿上了新衣服。这样的红安县,如果韩先楚将军地在天之灵能够看到,一定会笑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