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编者的话】“一方面我是一名作家,无关性别;另一方面我不仅是一名作家,还是女性。我必须继续,必须再多做一点。不然的话,我就同时辜负了过去和未来,辜负了当初那些绝对尽了全力、做出过巨大牺牲的女性。”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这句话,在三八国际妇女节重温,仍具启示。

希望这份“她书写”书单能够让更多元缤纷的声音进入合唱,在日常生活处境里感同身受她们笔下的细节,让更多的“她书写”被看见、被理解、被包容。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

叶子婷 章羽 刘希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海上凡花:上海工人新村妇女日常生活》是“城市化、性别与南半球——改造知识网络研究项目上海团队(GenUrb)”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对上海工人新村六位女性、三对基层母女的口述历史访谈,以及为期四周线上线下混合进行的日记工作坊,通过参与式田野观察,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下的城市发展与家庭社区视角的性别议题。

作者之一、上海理工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章羽谈及研究初衷时提出:这本书的研究团队均为女性,研究对象也为女性。当女性书写女性,到底是谁在书写?

四年中,三个居住在上海和苏州的知识女性,先后离开自己写作的那个房间,走进上海工人新村里一间间老“公房”,那里承载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和梦想,住着一些平凡的上海女性,她们犹如申城遍地可见的白玉兰,美丽、坚韧,饱经沧桑却又默默守护在城市繁忙的路边、里弄的角落。她们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婆婆、妈妈、姐姐,是外嫁的媳妇、逃离包办婚姻的勇敢女性、奉献余热的重病康复者……这是她们和她们的故事,在这里她们和她们相遇,这是研究者和研究参与者共同书写的上海工人新村基层女性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日记。

业内评价:本书重要贡献之一,即在透过共情与参与式研究,纪录上海工人新村中社区女性日常生活,考察与分析在城市化变迁的过程中,妇女们的日常生活、困境,以及她们面对与解决困难的方法,让我们了解到平凡的上海基层妇女、不平凡的遭遇与困境的克服。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外婆和她的房子》

吴根妹口述 商楚苘撰写

东方出版中心

当宏大的历史车轮在个体生命历程中驶过时,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辙印,并由此埋下他或她未来人生走向的草蛇灰线。《外婆和她的房子》里,“50后”外婆的过往,不仅是她跳出原生家庭、改变自身的种种努力,也能看到外婆女儿、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的奋斗,更是“00后”外孙女的人生序章。

沈奕斐提及,平凡母亲既非社会名流,又无辉煌经历,因此“母亲的口述史正是希望能丰富女性形象,并跳出消费主义的桎梏,体现大部分中国基层女性的形象,这些女性是承载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恰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小英所评价:既有的家族史研究或者传记中,女性极少成为家族叙事的主体。本书提供了特殊的口述文本,从小女孩的视角,带领读者进入外婆辗转的个体生命历程与家庭变迁故事。这种跨越社会时空的对谈,呈现了70年社会变迁在普通家庭和女性身上的记忆留痕,也透过灵动的思想文字传递了女性间独特的世代绵延和情感联结。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我的天才女友》

[意]埃莱娜·费兰特 著 陈英 译

九久读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的天才女友》是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讲述了两个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故事一开始,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里诺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

莉拉和埃莱娜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这对姐妹花的人生经历也成为女性故事的典型样本之一。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

张莉 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2019年中国女性文学选》和《2020年中国女性文学选》的延续,由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主持编选。

书中收录2021年度20位不同代际中国女性写作者的作品,寻找和标记当代女性文学的路标。这些来自女性的凝视和书写,汇成这个时代独属于女性的声音和文学,从中可以看到当代女性文学的精神风貌、文学气质的变化,堪称中国女性生存样态的年度记录。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形影不离》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 著 曹冬雪 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第二性》作者西蒙娜·德·波伏瓦生前从未公开小说手稿首度出版简体中文版。这是一部曾被萨特“判死刑”的小说,以波伏瓦少女时代挚友扎扎为原型,悼念她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友谊:九岁那年,希尔维初次遇见与她同岁的女孩安德蕾。

她从未见过如此酷的女孩。与乖顺“好学生”希尔维不同,安德蕾聪慧却叛逆,对一切若即若离。她们变得形影不离。这感情炽烈、深入灵魂。从一起违抗学校秩序开始,循规蹈矩的希尔维一步步走向自由;生而不羁的安德蕾,却在家庭和礼法的约束下, 步步挣扎,渐成困兽。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

[英]蕾切尔·卡斯克 著黄建树 译

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

身为女人,成为母亲是什么感受?照顾幼小婴儿又是什么感觉?而当孩子长大,有了自己的意识,母亲又作何感想?

蕾切尔·卡斯克忠实记录自己那一年包含多重面向的经历:个人自由、睡眠和时间的终结,对人性和艰苦工作的重新认识,追寻爱的真谛,游走在疯狂和死亡之间,对婴幼儿的情感体验,对母乳喂养的思考……这是寻常生活从不可见、不可感,向激烈的热情、爱与奴役转变的过程,它还是一种束缚,一种妥协。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五十岁,我辞职了》

[日]稻垣惠美子 著 郭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65年出生的稻垣惠美子,曾一路做到《周刊朝日》的编辑委员。烫着爆炸头,抛下大公司的职业生涯,酷姐姐开始全新的尽管随时都感受到“衰老”的人生。

辞职,这件似乎多数时刻发生在年轻人身上的事,放在即将可以退休享福的人身上,就会显得“不识好歹”。

不过,惠美子这个决定,其实非常理性,也是几乎所有职场女性都会面对的:在升职的玻璃天花板面前,你是选择隐忍半生,还是抽身而出?

致敬“她书写”,让多元丰富的“她力量”尽情绽放吧!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美]乔安娜·拉斯 著 章艳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三辉图书

书中探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不仅是整个写作圈隐性歧视着女性,可能女性写作者自己也在不断怀疑比较,担忧自己是否和男性写作者写得一样好。

作者指出:其实我们大可跳出思维定式,拒绝进入“被抑制”的话语。写,然后成为更好的写作者,仅与从前的自己比较。

图文综合: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