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梭岁月——05 / 退休生活

作者:艾小小的咖啡屋

年轻时的外婆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在织布厂干了二十多年了。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织布厂没能跟上技术的发展,厂里的效益开始下滑,不像70年代那样红火了。到90年代时,织布厂和好多县办企业一样经济越来越困难,人员工资也不能正常发放。听说县里和厂里多次开会研究,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状况,但始终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这段时间厂里职工们在期待中艰难坚守着,几经周转,仍然没有改观,由大集体转为私人承包,一两代人建设的盱眙织布厂最终成为历史,几十年形成织布情也成为我永远的回忆。

金梭岁月——05 / 退休生活

盱眙县织布厂职工旧照

改革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渐渐好起来。和工友们一样,我家生活条件也在逐渐改善。先后买了永久牌的自行车和蝴蝶牌的缝纫机。1985年左右,靠我丈夫的转业安家费和多年的积蓄,托人用票买到了1600元21寸日立牌彩电。进口彩电当时可是个稀罕的东西,成为许多人家最值钱的家当,亲朋好友们见了也羡慕不已。后来家里装上了电话,联系就更方便了。我可以与老工友、亲戚们通电话、聊家常。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相互间也经常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问候。

1982年,我丈夫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一家人终于生活在一起了,全家都很高兴。县司法局戴局长特别照顾我家,他把单位分给他的房子让给了我家,他自己一家仍然住在旧房子里,我发自内心感激他。从那时起,我家搬离了织布厂宿舍,住到了西山路的新房子,3间大平房80多平方米,明亮又宽敞,家里人都开心极了。

1985年,因为身体原因,我决定提前退休。在我办理退休手续的那天,厂里的姐妹们纷纷地跑过来向我问这问那,一时间有说不完的话。有的拉着我的手,说话中带着激动,说着眼泪都差点掉了下来。一些年轻同事你一言我一语,眼里流露着依依不舍。当时我想到从此将告别了相伴二十七年的织布厂,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我真是舍不得离开工作几十年的织布厂,不愿离开多少年来朝夕相处的好同事。好在后来每个月我去厂里领工资,又能见到一些老同事。看到她们我感到格外亲切,和她们叙旧、谈心,像是自己又回到在厂里的日子,心里宽慰了许多。

退休是我一个新的起点,一时间还难以完全适应,但我努力为家人多做些事。我从围着机器转变成围着家庭转,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到家庭生活上,主要任务就是更好地照顾丈夫和孩子。我每天买菜做饭,料理家务,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被孙女戏称“炊事班班长”。虽然有点累,但心里是充实而又幸福的。有时节日有家族活动,便帮着一起组织,亲戚们对我都很好,让我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1997年,我丈夫从司法局退休了。他的退休生活比我丰富多了,除了接送孙女上放学,就是忙自己的文体活动。他一退休就上了盱眙县老年大学,学唱歌、拉二胡、吹葫芦丝、练毛笔字,自己誊写的乐谱有一摞书那么高。他爱好运动健身,学会了太极拳、练剑,自创招式工整地写在本子上。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在客厅里做健身运动,拍拍打打,然后提着剑、背着刀等器材出门与老伙伴们一起集体打太极、练太极剑、跳扇子舞。他还经常参加夕阳红老年合唱团表演,有时参加大合唱,有时参加表演,虽然不是主演,依然乐在其中。

2003年,全家随女婿工作调动搬到了淮阴(现为淮安)市区里生活,我也告别了生活多年的盱眙。刚来市区时,还有些不太适应。幸运的是,竟有几位老工友也住在市区,一位徒弟也住在附近,我们偶尔能见上一面,感到分外亲切,谈起了当年一起在织布厂奋斗的那些时光。更巧的是,有两位老工友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相见的机会就更多了,有时还能到家里聊上半天,好像又回到了从前。2008年,我70岁那年,住在市区的几个工友特意与我一起过生日,让我非常感动。

在淮安最初五六年里,我主要心思用在孙女身上,买菜做饭,当好后勤,有时也送她去上学。2010年,孙女去国外上大学,我和丈夫的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丈夫带着我在市区到处走走,看看这个生活近十年、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钵池山、桃花岛、楚秀园,柳树湾、里运河、古淮河......老两口轻松自在地游览了市区风光。后来我与家旁边几个喜爱打麻将的老头老太熟悉起来,他们带我去北京新村一起打麻将,时间长了,我渐渐地学会了淮安麻将,没事时下午去打几将,日子过得倒也开心、充实。

2021年,女儿为了我买了部智能手机。开始我不想要,觉得八十几岁哪能学会智能手机。孙女自告奋勇地教我操作,从如何接听、拨打电话,到用微信发语音、接打微信视频电话。刚开始,我总是无法成功将语音发出去,不是没按住,就是讲话时手又松掉了,心里很是着急。孙女很有耐心,一步一步指导,手把手地陪我练习。发送成功后,我特别开心,没事就在家里的群中发语音。学会视频通话后,我便经常和织布厂的老朋友在视频中相见,我们看到彼此后非常激动,感慨现在的科技真是先进。有一次视频时,老朋友告诉我盱眙织布厂的工友们准备在九月聚会,还将我拉入了群。我起先不知道什么叫群,但后来孙女指着一个个头像说这是谁,这是谁,我恍然大悟,原来大家都在用智能手机呀。于是我每天都会关注着群里的消息,和大家一起期待织布厂聚会的到来。

终于等到织布厂职工聚会的日子。我特意在聚会前一天从淮安赶到盱眙。刚一下车,就感受到浓浓的聚会氛围。盱眙县金谷园饭店挂着横幅,迎来各个地方赶过来的工友们。他们跨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天南海北地汇聚在年轻时共同奋斗的城镇。在场的老朋友陈忠兰挽着我,詹正国、赵建兰、汤翊平、李先峥、王友梅纷纷前来,大家热闹地围在一起,开心地聊起厂里的往事,感慨着织布厂人吃苦打拼的毅力,工人、干部团结一心、为厂奋斗的精神。第二天一大早,参加聚会的工友们纷纷到来,久别重逢的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握手拥抱,亲热不已。我们拉着放不开的手,说着说不完的话。中午聚餐时,大家边吃饭喝酒,边唱歌跳舞,十分热闹。最后纷纷合影留恋,不舍得告别。我要感谢王宜国组织这场精心策划的聚会,感谢其他的组织者和老朋友,为我带来了珍贵的相聚,留下美好快乐的记忆!

金梭岁月——05 / 退休生活

织布厂职工聚会

聚会回家后,我把两天的情景告诉了孙女,她听得两眼放光,想知道我更多的人生故事。在她耐心的询问下,我努力地回忆过往的事,向她讲述我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

我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女孩,成为一名普通的织布工人,没有惊天动地的经过,倒有不少艰苦奋斗的经历。我生在战乱的年代,成长在新中国,奋斗在创业期,如今又迎来了新的时代。我目睹了当初是怎样从一个千疮百孔的旧社会,演变为现在生活便利、科技进步的新中国。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自己的故事,我的故事是由汗水、坚强、奋斗写就的。我经常这样告诫孙女:你们是幸运的一代,你们可以有梦想,去大城市甚至国外。你们吃饭时叫叫外卖就有人送过来,喜欢什么东西在网上买,过两天就送到家里。你们搭上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顺风车,从出生起中国就是经济强国,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感谢我的孙女,她能忙里偷闲挤出时间采访我,关注我的人生故事。我的一生是平凡的,是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美好的一生。这条“秘诀”对你们也适用,你们也要依靠自己的双手,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你们,愿你们都能心想事成,幸福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