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有这5种表现,是父母做得太多了

家长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理性和智慧,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

父母会因为这种本能去做一切对孩子好的事情,但是,真正想要教育好一个孩子,不在于家长为孩子做了什么,而在于家长懂得什么不能为孩子做。

理性的、有分寸的爱才能培养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孩子有这5种表现,是父母做得太多了

在生活中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了这4种表现,家长就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1.孩子喜欢埋怨父母、推卸责任

孩子由于自己的疏忽做错了事情,却将责任全部都推到家长的头上,比如孩子忘记带书本却责怪父母没有提前帮他准备好书包,迟到了被老师批评却责怪父母没有早点叫他起床等。

父母事无巨细地照顾孩子,孩子就会失去承担责任的机会。把属于孩子的责任归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学会负责,获得成长。

孩子有这5种表现,是父母做得太多了

2.做事情懒散

懒散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通病,家长指使半天孩子才肯动一下,做起事来也是敷衍了事,最后还是得家长亲自动手。

现在的孩子对做家务几乎都是一窍不通,平时只负责学习,衣食住行都由家长负责。其结果就是孩子学习成绩是好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性格也变得散漫懒惰。

3.没有主见

遇见事情自己没有想法,需要父母、朋友的帮忙才能做决定,总是喜欢问别人“怎么办?我应该怎么办?”,只增长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仍停留在婴幼儿时期。

习惯依赖别人,缺乏一个作为成年人应有的独立思考、权衡利弊、做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密不透风的保护就会让孩子失去独立发展的能力,变成一个“巨婴”。

孩子有这5种表现,是父母做得太多了

4.缺乏自信,人际交往有障碍

心理学家、作家玛德琳·莱文博士在《给孩子软实力》书中写道:“孩子生活中潜伏的最大危害,并不是街上有陌生人从天而降之类的偶然事件,而是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结果导致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家长为孩子做太多,孩子得不到锻炼,就变得胆小内向,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喜欢逃避退缩。遇到过挫折,战胜过挫折的孩子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信,让内心变得强大。

真正为孩子好,不是给予孩子全方位的保护,而是要培养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孩子多尝试、探索、犯错、失败,实践获得的经验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