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作者:黄欣伟

餐馆里,清蒸鱼会被摆放在鱼型餐盘里“盛装出列”。

其中蕴含着两维设问

1、先有鱼还是先有盘?

2、鱼大还是盘大?

前一个问题毋庸置疑,当然是“鱼”的市场进化孕育出了“鱼型餐盘”;

后一个问题的“大”其实是“重”,而且无关分量,重是——贵重的重。

但孰轻孰重不重要。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一、先有鱼,但卖出高价要靠盘“助力”

有必要复盘一下鱼和鱼型餐盘的内生逻辑,而且是你营销的立场:

关于鱼的做法,就算在餐饮领域孰先孰后都不重要,但餐馆比家庭考究是必然的。

可能最早的顾客在意的是鱼的做法(说到底是味道),之后有了“吃环境”的升级诉求,于是所谓的环境不仅是装修、家具甚至微观到“一道鱼的环境脱不开摆盘(的美感)”,所以鱼型餐盘大致可以被如下定义:

所以是否可以这么说:鱼是菜的主项,但这道鱼要卖出高价需要盘来“助力”!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上述絮絮叨叨和房地产甚至城市更新有什么关联?

在今天的建设领域却好有一比:

一方面是微观的产品高度(至少在一二线城市)已经高度同质化,你找一个主卧没有窗的脑残案例,还真的不容易!

另一方面,地段优劣其实很难逆转的,虽然“法官的儿子是法官&贼的儿子是贼”有点偏颇,但要逆天改命需要数倍于卓绝和“天助我也”。

于是,房地产领域还有土地性质(基本)属性决定了产品业态,城市更新的建筑体使用法则相对选择更多,而“选择更多”在终端决定了“选错概率也高”,在前端决定了——设计如何为建筑的二次投胎帮忙(或者“帮倒忙”)。

鱼的口味当然还是一个厨师的荣耀鉴证,但鱼的微观环境在解决了口腹之欲的餐饮预赛之后,在“吃环境”的消费群面前,鱼型餐盘肯定比普通白瓷盘要讨喜。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二、要明示不要暗示,一切跟着产品(定性)走

关于“设计师上一线”的提法,多数人站在字面理解的角度都一片叫好,或许是借鉴了演员体验生活从而让角色更加传神的蒙太奇经验,当然没错!

但“设计师上一线”从本质上说,还存在着好心办坏事的不小概率,即设计师越俎代庖地将自己的认知强行叠加在业主身上,要后者接受其审美、接受其理念,而全不顾业主的利益和诉求、也不顾地块的“最不折腾”。

从硬件到软件,虽然设计、产品、营销甚至媒介都被被鼓励“不要有思维框框,要大胆创新创意”,但别忘记,“海阔天空去想”的后半句——脚踏实地去做!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产品经理的重要是在产品市场跨越了从无到有的1.0版本进入2.0甚至3.0的足够丰富、群雄割据、近端雷同之后,产品经理至少要给出产品方向(好一点或者水平高一点的产品经理还要给出“领先一步”的卖点方向)!

否则设计没法做,不是设计不负责或者设计只有三板斧,因为没有产品方向设计的联想也不知道该上哪一条思维高速公路,那些“事先不说清楚&事中否定方案&事后看破红尘”的业主方,造成进度耽误事、设计无用功、甲乙对立感、多花冤枉钱的例子,还少吗?

“给设计方向”这句话,首先是指向业主责任,其次是——至少要给产品定义!

回到鱼和盘的案例,如果厨师不告诉采购这个盘的特殊应用,那么买个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的餐盘至少是保险的,因为可兼容性更好,毕竟“鱼型餐盘只能乘鱼”(换个别的不仅不加分而且无厘头)。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三、城市更新,先更“性”再更“型”

回到城市更新领域,其实从设计的角度:城市更新比房地产难做!

缘何?

房地产大致有个产品方向的,或受制于土地性质,最多“商改住”的擦边球;

但城市更新或许就是一个老厂房,现在可以做商业、办公、园区、酒店、长租公寓,其跨越幅度之大,设计站在五岔路口,走错不行但——不走也不行!

而如果业主不能给出明示:酒店、园区、联合办公,至少要给大致方向,比如“以商业为主,有一点可以兼容做办公”,否则设计真的无从下手,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市场营销,也不是产品经理。

当然我们可以用类似“一个不作为的领导可能孵化出一个全能的下属”观点来中庸解读自己的不作为,但身在其中就没有这般超脱感了。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哪怕“做个像博物馆一样的酒店”作为指令,设计知道“要么博物馆要么酒店”的两个思考方向去铺陈,这也就是今天乃至未来设计竞争的“1+X”协作模式:给出(相对)明确的1,X留给创意发挥!

回到本段落的小标题:【城市更新,先定性再定型】,其中话中有话不少:

黄欣伟:城市更新N部曲之㊶鱼大还是盘大

城市更新比房地产难,难的是面对更多选择和可能性,难的是多种兼容必须捏合。

鱼在随便一个盘子都可以上桌,但若遭遇“口味更好摆盘更好服务更好”的竞争者,不能或不愿改命,那就认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