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城势而上|董利: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开启美好生活?社区商业是一个入口

作者:红星新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发起“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17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4场“线上+线下”主题论坛中展开对话、分享观点,探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奋进之路。

3月7日,论坛聚焦“公园城市如何着力营造宜居美好生活、增进公园城市民生福祉”展开对话。

公园城市对城市的环境品质、文化活力、城市安全、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生活在公园城市的人们最明显的感受是,生活更加便利温馨,生活服务设施更加贴近人的需求。公园城市示范区将如何开启居民的美好生活?在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董利看来,社区商业将是一个入口,满足人们对社区生活的更高标准追求。

董利

红星新闻:您认为应当如何推动公园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供给?

董利:成都本身是带着宜居特质的城市,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城市。我的理解,公园城市不仅是环境美好,也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推动公园城市的高品质生活供给需要多方位的配套和服务,比如说商业的、零售的、养老的、健康的、运动的,这些综合的配套才能让城市的美好环境发挥它最大的优势和价值,两者相得益彰。

这些年在城市化深入推进和消费升级趋势下,商业布局逐步向大型业态郊区化、小型业态社区化发展,居民消费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特点。在这其中,社区商业成为了商业空间演化的重要趋势,也成为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基本配置。社区商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星新闻:成都此前入围了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在您看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打造重点应当是什么?

董利:商务部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城市商圈的建设,这十几年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房地产的发展,又更多地在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对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我觉得内涵和外延都扩大了,它不仅要满足商业服务的需求,还要装进社区生活的需求,基本的公共服务、文化社群、基础保障都要体现。所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无疑在完善我们对社区的需求,其实要求也就更高。未来消费需求趋势的变化,更多的是精神的、文化的,所以现在的社区商业已经不能仅仅考虑过去的菜篮子、米袋子,而是要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多考虑多方位的社区服务需求,包括老人的需求、儿童的需求,比如被外界视为社区商业下一个爆发点的银发经济,就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打造,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商业和服务内容。

便民生活圈的打造两手都要抓,一个是发展新的生活圈,一个是推动老商圈的更新升级。

发展新的生活圈,首先要进行规划,尤其是进行科学地规划,只有规划引领才能使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组织领导,在体制机制、管理体系上都要配套创新。因为商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不是说政府画了一个圈,这些商家就愿意进驻,进驻了就能够生存下来、发展起来,还是要尊重商业的规律。当然,公共设施和保障服务是政府配套,但服务类业态、生活类业态、零售类业态等等大部分还是市场配套的。

真正实现美好的生活圈的愿望,还是有一段路要走的。举个例子,现在的社区商业都是零散的小业态、各种主体都有,没有一个能牵头、能统筹来推动便民生活圈实现发展的主体。如何确定主体、如何围绕主体有很多模式可以探索。比如房地产公司、城市更新建设的公司,它的总体力度和实力比较强,对于整个商圈会有引领作用;比如政府成立平台公司,就像过去每个城市都有一两条大型的商业街,每条商业街都有经营管理委员会在统一引领协调,甚至参与一些规划招商,带领小商家共同经营发展,这种模式也是可以借鉴的;再比如让商家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商会,成立自己的管委会,形成自治组织来推动整片区域的便民生活圈打造。

另外要考虑的是老商圈的更新升级再繁荣。传统的一些生活圈其实一直在为社区居民服务,但是在新消费形势和环境下,消费习惯和特点的转变下,以电商的快速发展背景之下,原有的传统商圈经营压力变大。有的在走向萧条,有的因为疫情因素的叠加在关门闭店。尤其这两年的疫情,造成了社区商业,尤其是大量小商家小业态的生存经营压力和未来发展困难。如何助力生活圈的可持续发展,是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中国社商委在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从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城市便民生活圈评价规范》标准制定工作,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大家近期应该就可以看到试用版。里边对标准的制定涵盖了空间规划、功能要求、消费环境、创新发展、电子商务、就业创业、经营管理、社会安全体系建设等。发布以后,随着大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提出更多的建设性意见,可能还会有几轮补充和完善,以求能更好地指导城市的便民生活圈建设发展。

城势而上|董利: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开启美好生活?社区商业是一个入口

夜晚的成都香香巷,消费活力尽显。

红星新闻:前不久上海某菜市场跟奢侈品牌联名,让老旧菜市场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您认为社区商业如何成为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抓手,去吸引年轻人“回流”?

董利:上海网红菜市场是商业品牌的创新尝试,为提升城市传统业态的活力提供了很多助力。网红、年轻人的到访及打卡给市集带来了传播,也传播了周边街区的生活风貌。这对于菜场这种相对传统的业态本身都是一次刺激,对于当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也能带来启发。

现在菜市场的改造成为趋势和流行,甚至有菜市场成为网红打卡地,我们认为这个趋势是好的,也是商业创新发展的一个需要。传统的商业其实走到了必须面临转型和升级的时候,这些年各地一直在推动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就是把原来的传统菜市场等一些零散的业态集中发展,更多推动服务型业态跟零售型业态的融合。这样,它自身的生存能力发展了,同时也能带来环境的提升和改善,去吸引更多消费群体、更长时间的的停留消费,长远来看是为区域注入活力的。

当然,菜市场改造和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不能舍本逐末,要更多地实现功能性,满足社区居民菜、果、生、鲜这些生活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更多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不能改造完了红一时,最终经营不下去。昙花一现是不行的。

城势而上|董利: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开启美好生活?社区商业是一个入口

2021年,麓湖天府美食岛等8个项目获得“中国(成都)社区商业示范项目”授牌。

这方面成都也有自己的案例。去年成都挂牌了8个社区商业示范项目,我注意到成都的很多社区成立了自己的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发展基金,由基层组织和商家自己组织起来,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形成了新的营商环境和营商关系。我们会发现,社区商业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社区商业应该是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入口,是一项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事业。

成都的麓湖和秦皇岛的阿那亚都是这个行业有代表性的项目,也给我们这个行业提供了很多经验和启示。但目前看来两者都是个案,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复制到其他城市,让更多人享受到社区的美好生活。

温馨提示:

3月6日—9日每天上午10点,“城势而上”在线高端论坛4场直播将陆续开启,17位顶尖专家邀您共同探讨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奋进之路。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城势而上|董利: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开启美好生活?社区商业是一个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