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的姥爷是烈士

作者:多彩九州

文 | 李太文

一九四二年初秋的一天下午,天色昏暗,几片乌云飘来荡去,山村一片寂静。由于驻扎在埠村及南曹范的鬼子汉奸不时进山扫荡,北横河村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行人稀少,偶尔听到几声狗叫,就吓得胆战心惊,生怕鬼子又来抢掠。

我的姥爷是烈士

我姥爷的家就坐落在村子中段,几间茅草房,坐北朝南,几个孩童在院中玩耍,院内收拾得干净利索,错落有致,足见姥爷姥娘都是勤劳持家之人。忽然,几声拍打门环的声音骤响,惊得四邻八舍都能听见。

姥娘从门缝中往外一看,是当地一财主。此人曾多次找到姥爷,劝说到他家做长工,并许下许多诱人的诺言。姥娘也曾劝过姥爷,言道:他家地产丰富,若到他家扛长活,他答应几个孩子吃上饱饭。姥爷说,我干的事比大人孩子吃饱饭重要,以后你就明白了,坚决不去。所以始终都未曾答应此人。

我的姥爷是烈士

来人问道:官三在家吗?

姥娘认为他又来游说,随口答道:他上里虎了。此人听完未进家门就急匆匆而去。

他一走,姥娘心头就是一紧,心想,官三和区委赵庭秀、胡玉成等人到东里虎村开反扫荡会议,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把他的行踪告诉任何人。姥娘一时大意,说出此话,顿觉失言,赶紧把几个孩子安排进屋,关上大门,踮着两只小脚奔东里虎而去。

我的姥爷是烈士

此时正值初秋,漫山遍野的玉米地,刚刚吐樱绣穗。姥娘不敢走大路,只能躲躲藏藏,爬过一道道地堰,穿过一块块庄稼地,此时她还身怀有孕,路途艰难可想而知。

那段时间,驻扎在章丘曹范、埠村的日伪军纠集了二百多人,分两路对垛庄、曹范南部山区进行残酷的大扫荡。并由熟悉各村情况的汉奸领路,袭击抓捕抗日人士。此刻,敌人正在汉奸带领下,借着夜色悄悄摸进东里虎村。

身为北横河村长的姥爷和区委书记赵庭秀、区长胡玉成等人,正在东里虎一所私塾学校研究反扫荡工作,突然被鬼子汉奸包围。赵书记临危不乱,手持短枪指挥众人突围。

姥爷爬上院墙,往外一看,街上巷子里布满了敌军,为掩护党组织及区委领导撤离,他大喊一声:共产党员解官三在这里!说完,孤身跳出院外,边跑边扔出手中仅有的一颗手榴弹,炸死几个日伪军。

我的姥爷是烈士

他借着烟雾跑出了村子,就听埋伏在村外的汉奸高喊:此人就是北横河村的土八路解官三。只听啪啪啪一阵枪响,姥爷身中数枪倒在了血泊之中,当场牺牲。

众人边打边撤,因敌众我寡,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区长胡玉成奋力突出重围,区委书记赵庭秀及多名警卫战士牺牲。

我的姥爷是烈士

此时,我姥娘已跑到了东里虎的村口,听到村里枪声大作,不敢进村。等到后半夜,枪声才慢慢远去。姥娘刚进村口,就见场院里躺着一个人。借着月光往前一看,正是我姥爷。姥爷仰面朝天躺在那里,双手仍作搏斗状,肠子流了一地。

姥娘见此惨况,失声痛哭。突然记起姥爷一年前从外边回来,兴奋地告诉她,自己已是党的人了,由于斗争的残酷性,时刻都有危险,万一遇到不测,千万记住,不可对外声张他的身份,否则,鬼子不会放过几个年幼的孩子。

此时,舅舅最大也才十二岁,我的母亲九岁,大姨和二姨分别七岁、三岁,姥娘还怀着我的小姨。姥爷牺牲时年仅三十六岁。姥娘见姥爷已无生息,为保几个孩子免受迫害忍痛离开现场。

待到天亮,几个乡亲才抬着姥爷的遗体送回北横河安葬。

那时的地下党都是单线联系,介绍姥爷入党的区委赵书记牺牲,胡区长联系不上,姥爷地下党的身份再无人知晓,又加上姥娘生怕暴露姥爷的身份,对几个孩子不利,从此带着五个孩子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我的姥爷是烈士

舅舅怕夜长梦多,早晚鬼子会找上门来,为躲避鬼子汉奸的迫害,十几岁便跟随闯关东的人远走他乡去了东北。解放后才回到家乡。

姥娘带着我母亲,种着几分薄田,维持生计。个中心酸,难以言表。好不容易熬到了解放,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生怕我舅舅成人后调查当年姥爷牺牲的前因后果,多方打压。文化大革命时,还借着动乱给我姥爷扣上历史不清白的罪名,并强迫舅舅承认是姥爷出卖了地下党。不识字的舅舅坚决予以否认。

舅舅迫不得已,带着上中学的表哥到京城找到当年曾和赵书记一块工作的区长胡玉成,了解我姥爷牺牲的真相。

胡玉成说:当年斗争残酷,地下党都是单线联系,但解官三是党员,是烈士,这是毫无疑问的。因当时我们几个在一起开会,解官三临危不惧,引开敌军,我才突围成功。说完,他写了证明材料,以公函的方式寄给章丘当地有关部门。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此证明犹如石沉大海。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却再也没整过舅舅,说明此信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的姥爷是烈士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年迈的姥娘在我家及几个姨家轮流居住,我才断断续续了解到姥爷那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听姥娘讲,我姥爷长得高大威武,拳脚功夫不错,二十几岁就担任北横河村的村长。由于他为人忠厚,虽然家里孩子多,生活贫困,但从不抱怨,与庄里乡亲和睦相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对鬼子杀人放火的兽行恨之入骨,若不是孩子多离不了家,他早就干八路打鬼子去了。

他和区委书记赵庭秀认识纯属偶然。一九四一年的春天,青黄不接,家里一点余粮没有,姥爷扛着一条木梁赶曹范大集,打算卖掉木材,换成粮食。那年月家家缺粮,盖房的也少,姥爷在集上等了一个上午也没把木料卖掉。眼看集上人越来越少,饿了一上午的姥爷扛起木头就想回家。

忽然人群一阵大乱,有一人头戴礼帽,身着长衫,快速穿过人群,跑到姥爷面前。低声说道:老乡,用你肩上的木头挡一下鬼子,我跑不动了。

姥爷一看,几个日伪军紧随其后追了过来。姥爷急中生智,一个急转身,用肩上的木梁把两个汉奸横扫了出去。

汉奸们从地上爬起来,恶狠狠地骂道:你他妈的瞎了,放跑了八路,拿你顶罪!

姥爷言道:一上午了,木头都没卖出去,我饿得头晕眼花,站立不稳,并非有意阻拦你们。几个汉奸骂骂咧咧地继续追去,哪里还见人影。

在回家的路上,姥爷又遇此人,两人一路走,一路聊,姥爷才知道刚才他救的是一个区委书记,名叫赵庭秀。两人在黑峪岭上坐了下来,赵书记从褡裢中拿出几个煎饼递给姥爷,边吃边给姥爷讲革命的道理。

从此,姥爷便早出晚归,跟随赵书记宣传发动群众抗日。并利用村长的身份多次为抗日武装筹粮。因此得罪了一些地主富户,有的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但耿直的姥爷从不惧怕,他坚信自己走的是一条光明大道。

我的姥爷是烈士

七十多岁时的姥娘耳聪目明,一年四季轮流在我几个姨家居住。因我家兄弟姊妹多,加上几个叔和婶子二十来口人在一口锅里吃饭。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常常是起早贪黑,力不从心。姥娘就怕给她大闺女添麻烦,所以住我们家相对较少。

每一次走姨家见到姥娘,我都想办法多打听姥爷的事,因为在我的心中姥爷始终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仅从大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姥爷是个抗战英雄。

我总想刨根问底。每当提起姥爷,姥娘总是来一句: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当时年龄小,并不理解姥娘此话的用意,还是缠着姥娘讲她不愿回忆的往事。

姥娘是个不识字的普通乡下女人,但讲起姥爷的故事却像满腹经纶,枝枝叶叶滔滔不绝。

我的姥爷是烈士

那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寒风刺骨,一连几天的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几个孩子都挤在饭屋炕上取暖,姥爷一人在院里扫雪,雪下得实在太大了,只能用铁锨沿各门口挖通,再通向大门外。

就是这样恶劣的天气,区委赵书记拍响了姥爷家的大门。姥爷听拍门声,就知道是赵书记来了,因他们互相之间都有暗号。人还没进门,姥爷就吩咐道:他娘,赶紧擀碗面条,这大冷的天,人肯定冻坏了。

赵书记进到屋来,想解下绑在腿上的麻袋片子,却发现早已冻成一个圆箍。姥爷赶紧用棒槌瓤点上火盆。两人烤着火,姥爷欲言又止,看一眼姥娘。姥娘明白,这是要谈工作,就想领着孩子到偏房去。

赵书记言道:大冷的天,在这屋暖和。也没啥秘密事,你也知道咱根据地缺粮,这冰天雪地的,战士们常常饿着肚子与鬼子周旋,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你前几次搞来的粮食,大部分咱都交上级调用了,还得想办法,再征点为好。

姥爷听后沉默一会,言道:赵书记,按说您交给的任务咱必须完成,可您看看这天,雪有一尺多厚,即使我想办法征来粮食,咱咋运出去?

赵书记拍一拍腿上的麻袋片,见已融化,解了下来,指着冒着热气的腿说:老解,再大的雪,能难得住咱这双铁腿吗?说完两人会心地一笑。

不一会儿,一碗热乎乎的面条摆在赵书记面前。赵书记回头看一下炕上的几个孩子,吩咐姥娘:给我拿几个碗,再给我拿几块地瓜,我好几天没吃顿饱饭了,这一碗面可不够。

姥娘还未解其意,就见赵书记把面条分到几个碗里,端到几个孩子面前,自己却拿起地瓜泡在面条汤里,边吃边说:你家的日子我最清楚,几个孩子怕是一年也吃不上几顿白面馒头,更不用说面条了。咱大人好赖都能凑合,可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每当讲到这里,我的三姨经常打断,说:娘,那时候的面条咋那么香啊!常记着赵书记分给我们一人一份,俺几个眼巴巴地看着却不敢端碗,直到您允许了,才狼吞虎咽地吃下那半碗面条。现在仍然回味,那是世间最美最香的面条。

姥娘却一脸严肃地说:现在恁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饿恁三天,啥都好吃了。

我的姥爷是烈士

我催着姥娘继续再讲姥爷的故事。姥娘叹口气言道: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啊。你姥爷没白没黑地蹚着大雪,跑东家借西家地筹了几担粮,却不见赵书记派人来拿。

姥爷急得天天魂不守舍,时常对姥娘说:这么多粮食存在家里,万一走漏风声,全家安危事小,完不成赵书记交代的任务事大。姥爷就是这样,时刻把上级交给的任务放在第一位。

写本文的前几天,我电话采访了表哥,想更多地了解姥爷的故事。年过花甲、得过一次脑梗的表哥,说起当年受迫害背井离乡的往事,声泪俱下。他说,姥爷虽然死得壮烈,却连个烈士的名号都没有,后辈还受尽不公平的待遇。现如今,多亏孩子争气,已在省城安家。儿女孝顺,再也不想提过去那些不堪的往事。

表哥告诉了我他当年去北京见胡玉成将军的事,胡老说姥爷是党员,是烈士。别的不想再谈,全是伤心的回忆。(部分图片由当地村干部及文友提供)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