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东方既白宣布永久关闭,打败它的可能是满大街的便利店

作者:吃吃复吃吃

看到“东方既白宣布永久关闭”的消息,心里一惊,但想想,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实际上,这个号称“肯德基兄弟品牌”的中式快餐发展一直不太顺利,只是打败它的可能不是同类竞争对手,而是另有其人。

打工人需要性价比更高的工作餐

作为百胜中国旗下的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也曾有过风光时刻,如今在中国只剩下5家门店,且全部计划将于2022年永久关闭。现在想想,我最后一次去东方既白应该是好几年前在虹桥机场,还是在选择很少的情况下。

东方既白宣布永久关闭,打败它的可能是满大街的便利店

早在几年前,知乎上就有一个帖子讨论为何东方既白做得很不成功。有几个回复值得思考。

有人说:“(东方既白)定价很尴尬,当工作餐来吃太贵,聚餐吧又嫌弃它格调不够,况且味道确实很一般,可以说没有任何特色。”

如果翻看大众点评,会发现“性价比低”是许多人对东方既白的评价,二三十块钱的套餐通常只有一碗饭、一份菜,难免显得寒酸。

更有人说,有这个钱还不如去便利店,买份便当,再加瓶饮料或来个甜品,绰绰有余。

东方既白宣布永久关闭,打败它的可能是满大街的便利店

是的,满大街都是便利店,尤其在上海,相隔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就能找到一家便利店,它们也供应一日三餐,鲜食的品类非常多,热餐、便当、饭团、包子、关东煮、烤串,应有尽有,这对以东方既白无疑构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正如有网友说的,作为工作餐,东方既白实在太贵了,如果公司楼下同时有一家东方既白和一家便利店,那么大概率会选择后者。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打败东方既白的不是跟它同类的真功夫、老乡鸡,而可能是便利店。

中餐标准化“魔咒”

除了性价比低,还有人说:“百胜希望用KFC的模式来做标准化中式快餐,而事实上餐饮市场是细分的,东方既白既不符合工作餐对价格上的要求也不符合休闲聚餐环境、模式上的需求。”

且不是这种需求是不是存在,光看出品,东方既白的味道并不稳定。

同一家中餐厅,同一种味道很难出现两次。此种思维根深蒂固,但不是没有道理。中餐烹饪,直觉比配方重要,“标准化”成了历史难题。

而在中餐标准化这一点上,东方既白恐怕也输给了便利店。

中国现在有些便利店已经跳出了日系的模式,开始卖中式热餐,就跟一个小食堂似的,这对于东方既白们来说更是威胁。

东方既白宣布永久关闭,打败它的可能是满大街的便利店

就拿本土品牌便利蜂来说,每天都供应十几个热餐,每周更新,随意搭配两三个菜,不到20元就能吃上一顿,更符合现在的年轻人。

这家便利店对中餐的标准化体现在两点,一是门店和服务的标准化,无论走进哪个城市的任何一家便利店,都能感受到服务和品质的一致性。那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自上而下努力维系的逻辑和秩序,可以充分感受到直营模式对于末端的有力把控。

其次是味道的标准化。为了打破这一魔咒,便利蜂运用了大量科技手段,通过投资鲜食工厂,从采购上把控食材质量,又通过应用各种传感器,对食物烹饪温度、火候、时间等参数精确量化,建立了高度量化的中餐烹饪流程,让看不见的“味道”变成可以捉摸,让同一道菜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致。

东方既白宣布永久关闭,打败它的可能是满大街的便利店

没有想到,肯德基的兄弟品牌没有完成中餐标准化的使命就倒下,却让一家便利店给实现了。而当消费者可以花20块钱在便利店吃到热气腾腾的美味中餐时,他们又何必多加一倍钱去吃中式快餐店呢?

所以,还存活的中式快餐,如果不改进、不提高性价比的话,恐怕还会有更多品牌要退出历史舞台,你们说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