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二月二刚过完,迎来了今年的第三个节气“惊蛰”!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二十四节气”,众所周知,大陆古代是农耕文明,古人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对于古代的农事生产而言,气候非常重要,古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总结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对古人的日常生产生活,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惊蛰最初被称为“启蛰”,日本至今沿用这个称呼,在汉朝,为了忌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启蛰”改为“惊蛰”,沿用至今。

“惊蛰”的“惊”,指的是春雷,惊蛰对应的八卦卦辞,为“震”,而震代表着雷。

俗话说:“春雷响,万物长”,与惊蛰接近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和“春社”,这一天大地的阳气开始复苏,气候开始转变,降雨量逐渐变高,雷声萌动,一声春雷惊百虫。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惊蛰”中的“蛰”,指的是一种名为“蛰虫”的虫子,这是一种藏在泥土中越冬的虫子,早在《吕氏春秋.音律》中就曾记载:“南吕之月,蛰虫入穴”,南吕之月指的是农历八月份,在《礼记.月令》中,也记载过蛰虫,道:“孟春之月,冬风解冻,蛰虫始振”,孟春之月,冬风解冻之时,恰巧是惊蛰前后。

蛰虫在农历八月开始钻入泥土中,防寒越冬,到了惊蛰节气,阳气上升,气候变暖,蛰虫便开始萌动,从泥土中钻出来。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惊蛰,可以理解为:春雷一声闷响,惊动了蛰虫。也就是古诗中的“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在每年冬至日,古人会开始“数九”,也称为“冬九九”,有“九九梅花消寒图”,当九九数完时,恰巧处于惊蛰和春分这两个节气之间,可见,到了惊蛰,寒气几乎消失殆尽。

惊蛰在古代的农事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农民开始进行播种,南方水田开始插秧,人们祭拜社神,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惊蛰吃梨的习俗故事

惊蛰吃梨的起源,我们可以从一些故事中找到线索。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所以在山西各地,在惊蛰这天吃梨成为家家户户必做的一件事情。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梨子的新吃法

舌尖上的中国人,在吃梨的时候也有很多新方法。将梨子洗净,掏出核,中间掏空,放入适量的冰糖和枸杞;上锅蒸约15分钟左右,出锅即可食用。这样做出来也是十分美味的。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关于惊蛰节气的习俗,每个地方都不一样,有的则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消失或者更新,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关于惊蛰节气的一些常见习俗。

1.祭祀白虎

老百姓当中有传说,这个白虎是是非口舌之神,在惊蛰节气这一天会出来觅食,谁要是不小心碰上这个怪物,那就只能自认倒霉,这一年当中,你会受到小人的诬陷,无论做什么都不顺利,为了避免灾祸,大家都会在惊蛰这一天祭祀白虎。

惊蛰到了出来冒冒泡,别让好运睡着

2.打小人

惊蛰节气这一天,平地一声雷,春回大地万物苏醒,老鼠苍蝇等等全部苏醒了,开始四处乱窜寻找食物,所以人们就会在惊蛰这一天,用艾草来熏家中的每个角落,以驱赶这些蛇虫鼠蚁,时间长了,蛇虫鼠蚁就被看不惯的人或者小人代替了,自然就有了“打小人”这一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