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作者:中信书院

上周,我们发布了一篇《乌克兰:自由的代价》,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从大视角看俄乌关系的书。

战争与大国博弈之下,普通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今天我们想分享俄语写作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几部作品,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S.A.阿列克谢耶维奇(Свe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Aлeксиeвич)

S. A.阿列克谢耶维奇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白俄罗斯明斯克大学新闻系。她是当代世界文坛极富影响力的俄语写作女作家,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事件、苏联解体等重大事件。

2015年10月,S.A.阿列克谢耶维奇获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组委会在颁奖词中这样评价道:“她的复调写作,成为我们时代里苦难与勇气的一座纪念碑。”

阿列克谢耶维奇专注于“非虚构写作”。她写作的素材,来自她辗转于前苏联大地,搜集到的人们的真实心声与倾诉。她搜寻整理平凡者的话语,将之编为一曲历史中寂寂无闻者的合唱。

“她实际上是开创了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政治音律的长篇忏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中文世界引荐者之一、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同时也是其译者)评价道,“小人物在其中亲身讲述自己的命运,从小历史中构建出大历史。”

去年,中信出版推出了S.A.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五部作品集,并将其集结为《阿列克谢耶维奇文集》,包含:《二手时间》《切尔诺贝利的祭祷》《战争中没有女性》《锌皮娃娃兵》《最后的见证者:101位在战争中失去童年的孩子》。

中信书院还邀请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唐烨演绎有声书,在懒人畅听独家播出。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二手时间》

20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具分量的作品。

发表后荣获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法国美第契散文奖(2013)、俄罗斯“大书奖”读者票选最佳文学作品(2014)、波兰卡普钦斯基报告文学奖(2015)。

《二手时间》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这本书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作者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让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俄罗斯”和“俄罗斯人”,为什么他们无法适应急剧的现代化,为什么再近两百年之后,依然与欧洲相隔。

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采访了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和今天的俄罗斯人,以及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国家的普通人,呈现他们的生活细节,所感所想。德国媒体盛赞该书撷取的是最为细小的马赛克,却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后苏联时代图景。“一部20世纪后半叶的微观俄国史,笔力直抵普京时代。”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切尔诺贝利核爆是二十世纪最重大的灾害事件,时至今日我还是不解,我所见证的究竟是过去还是未来?……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恐惧的窠臼。”——阿列克谢耶维奇

阿列克谢耶维奇代表作,“乌托邦之声”系列中的最感人肺腑的篇章 。

一部反思人类技术灾难的启示录。福岛核泄露、朝鲜核试验等人类的科技危险正潜伏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反思历史,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这是人类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之一。上万平民因放射性物质长期受到感染或致命;数万亩土地被污染,切尔诺贝利一夜之间化为废城。

事故后十年,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冒着核辐射危险,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历时数年,访问了超过500位幸存者,用普通个体的声音平贴出时代的全景,书写了一部人类的启示录。

在这里,平凡人物的真实经历比小说更惊人。每个人的声音都透视着历史的崩塌、国家机器的隐瞒、俄罗斯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们的愤怒、恐惧、勇敢、同情和爱。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战争中没有女性》

阿列克谢耶维奇历经几十年,辗转在前苏联的辽阔大地上,亲访上千事件一线经历者,查阅各方文件资料,耗费心血整理而成的苏联口述史系列——这是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有超过一百万女性参战。她们是15-30岁的年轻女孩,却担任起被视为“男人的岗位”的职责,她们是医生、狙击手、坦克手步兵、冲锋枪手……

本书是一本二战时苏联女兵和女性医护人员等的回忆录,记录她们眼里的战争,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视角——被忽略已久的女性视角的战争,也是从未有过的冲击和震撼。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锌皮娃娃兵》

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开始了为期十年,错综复杂却又残酷无比的阿富汗战争。一代苏联青年在“帮助我们的阿富汗兄弟”旗号下应征入伍,他们非常年轻,大多才二十出头。

阿富汗战争在1989年结束了,但关于战争的记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泥沼,这些一代青年人终生或许都在其中。

本书以口述史的方式,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以及他们亲人、友人、子女的血泪记忆。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

《最后的见证者:101位在战争中失去童年的孩子》

在卫国战争期间(1941—1945),有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活下来的幸存者,则失去了亲人,过早地结束了他们的童年。

本书是卫国战争幸存儿童的口述史,他们在经历这场战争时都是2-12岁的孩子。孩子们和成年人一样承受了战争最痛苦的部分,在战争中过早成熟,在本该享受童年快乐的阶段,“我们已经是男人和女人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S.A.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集》

5本书,写尽普通人的生活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