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宽窄巷子的历史

满清没落后,满城不再是禁区,百姓可以自由出入,有些外地商人从中看到了商机,便在满城附近开起了典当行,大量收购旗人家财。

随着时间的发展,满城形成了旗人后裔、达官贵人,贩夫走卒同住的独特格局。

其中,宽巷子名叫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辛亥革命以后,清朝总督赵尔丰随后交出政权,拆除了少城的城墙,一些达官贵人来此辟公馆、民宅,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得以保存下来。

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 。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一次城市勘测绘图中,传说当时的工作人员在度量后,随手将宽一点的巷子标注为“宽巷子”,窄一点的标注为“窄巷子”,有井的那一条标注为“井巷子”。

新中国成立后,宽窄巷子里的房子分配给了附近的国营单位用来安置职工,文革时期又对房屋进行了重新分配。

20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被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003年,成都市宽窄巷子历史文化片区主体改造工程确立,在保护老成都真建筑的基础上,形成以旅游休闲为主、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郁巴蜀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并最终打造成具有“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内涵的“天府少城”,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2005年,宽窄街区重建工作启动。

2008年6月14日(第三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宽窄巷子作为震后成都旅游恢复的标志性事件向公众开放。

扩展资料:

宽窄巷子的景区

1、宽巷子

宽巷子在清朝宣统年间的名字叫兴仁胡同。

窄巷子多有清末民初的建筑,其中还有一些教会留下的西洋风格建筑。

宽巷子是“闲生活”区,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

宽巷子上有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风土和老成都民俗都在这里。

2、窄巷子

窄巷子是“慢生活”区,展示了老成都的院落文化,是以各西式餐饮、轻便餐饮、咖啡、艺术休闲、健康生活馆、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题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3、井巷子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南面,清代名为如意胡同,或明德胡同。

辛亥革命后改名“井巷子”。

改造后的井巷子在剩下的半边街上,在街的另外一面建了一道500米长的历代砖文化墙和500米长的民俗留影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