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百件德化白瓷精品 在镇海楼诠释“中国白”

过百件德化白瓷精品 在镇海楼诠释“中国白”

展览现场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邓勃 摄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刘颖颖、林晖报道: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展览展出的134件(套)展品,是从广州博物馆馆藏的近300件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中精选而出,向观众诠释德化白瓷何以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

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瓷业始于夏商,兴于宋元,盛于明清。宋元时期,德化瓷器开始行销海外。明代鼎盛期的德化白瓷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洁白,有着天然象牙般的妙趣,制品釉色迷人,以乳白色为大宗,有“猪油白”“象牙白”“鹅绒白”“葱根白”“女儿红”的美称,代表了当时全国白瓷生产的最高水平。德化白瓷以其傲人的瓷质受到海内外尊崇,成就了“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的美誉。德化白瓷对欧洲社会生活及其白瓷业的出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被法国人称为“中国白”,更被誉为“欧洲白瓷之母”。

“广州博物馆馆藏有13万多件文物,应该把所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拿出来,与公众共享。”广州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介绍,2021年,该馆推出了“龙泉之美——馆藏龙泉青瓷展”,推介了馆藏的113件(套)龙泉瓷器精品,受到观众的欢迎。本次推出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是从馆藏近300件明清时期德化白瓷中,选取了100多件精品,让观众领略德化白瓷之美。

过百件德化白瓷精品 在镇海楼诠释“中国白”

本次展览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极简主义美学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呈现德化瓷匠成功塑造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珍品的勤劳与智慧。展出的精品包括:德化窑白釉瓷送子观音像(明代)、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清乾隆)、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清代)、德化窑白釉瓷灯炉(清代)等。

展览期间,广州博物馆将在线上推出《瓷说》系列短视频及主题漫画;将上演《中华骄傲:一代瓷圣何朝宗》儿童舞台剧;结合不同白瓷器型开展多项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