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化名人访谈丨我想成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桥梁——访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

文化名人访谈丨我想成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桥梁——访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

巴依勒格

巴依勒格,蒙古族,青年马头琴演奏家,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西安音乐学院特聘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奖项,出访欧亚多国进行访问及交流演出,并于国内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2010年成立朝格组合,任朝格乐队主唱,其音乐风格以世界音乐为主。2019年受邀参演“上海天地世界音乐节”,2021年受邀参加“长岛·北方海岛音乐节”。

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代表性乐器,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乐器之一。我们经常在大型晚会上听到它悠扬的声音,马头琴的琴声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豪迈激荡,仿佛让人置身于空旷辽远的草原,闻着野草的芬芳,驾驭着骏马驰骋,听着牧人讲述动人的故事……那种恣意潇洒的浪漫,是生活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的当代人很难感受到的。作为一门独特的民族乐器,普通人对马头琴知之甚少。于是,记者于近日采访了青年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他是一位马头琴专业的青年教师,也是马头琴传承人,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与马头琴的不解之缘。

出生于肃北的巴依勒格从小就对马头琴有着来自民族基因的天然热爱,但苦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老师让他得到专业的学习。在巴依勒格上小学时,幸运之神垂青了他。他说 :“我的马头琴启蒙老师叫额尔德尼,他是最早从事肃北马头琴教育的传承人,我小时候就是跟着他学习,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我是无法与马头琴结缘的。”经过多年的苦练之后,巴依勒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北民族大学,师从于阿尔宾达来教授,在达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大三时组建了一支名为“朝格组合”的乐队,他告诉记者,“朝格”在蒙古语中是“火焰中最热的点”的意思 ,希望通过音乐能将每个听众心中最火热的点激发并燃烧,这也代表了我们对音乐的挚爱。

文化名人访谈丨我想成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桥梁——访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

巴依勒格既是乐队的主唱,也是乐队的马头琴手。“我们组合只有我是蒙古族,其他成员都是汉族的,我们组合以演唱加演奏的方式表现自己的音乐,通过多种形式的挖掘,拓展民族音乐的内涵,让人们通过我们的音乐了解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巴依勒格告诉记者。

朝格组合在传统的呼麦、托布秀尔、马头琴、图瓦鼓等民族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又加入吉他、大提琴等现代音乐元素,从而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受并且喜欢上蒙古族音乐。在那之后,巴依勒格和他的乐队辗转于各个舞台和音乐节。他们用音乐来沟通和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巴依勒格说:“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用古老的蒙族民歌,以组合的演绎方式,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在他们的歌声中,流淌的是最真挚的坚持与最纯粹的梦想。”

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有快乐,就会有故事。记者曾有幸亲临现场感受了朝格乐队的现场魅力,当时的主题是《听见草原回望故乡》。巴依勒格一边演奏马头琴,一边用自己浑厚天成、极富磁性的声音深情演唱,现场观众也被他极富辨识性的声音和浓郁的民族情调的音乐所打动,他的歌声彷佛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让人闭上眼睛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奔驰的骏马。

文化名人访谈丨我想成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桥梁——访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

说起马头琴的来历,巴依勒格告诉记者,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通过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慢慢出现了马头琴这个乐器。 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学习马头琴并不是一件易事,巴依勒格坦率地说,如果不是基于足够的热爱,其实挺难坚持的。尤其像马头琴这种弦类乐器,总体学习难度是偏高的,所以学习的过程更是重复而枯燥的,只有通过一遍遍不停地练习和演奏,用心感受它的指法和力度,才能慢慢摸索出演奏技巧。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来形容马头琴的弹奏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果手指产生哪怕一毫米的偏差,声音就不一样了,所以演奏时要和琴身合为一体,用心灵感受琴弦的波动。

因为出色的专业成绩,巴依勒格研究生毕业后留校成为了一名马头琴专业教师。在校期间,巴依勒格曾代表学校去世界各地参加演出。“在国外演奏马头琴时,心情和国内是不太一样的,虽然与听众的语言不通,但是演奏马头琴的时候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和我的互动,甚至能在他们的眼神中看到感动与共鸣,这让我非常动容。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马头琴这种民族音乐是一种非常优越的交流和沟通文化的工具。”巴依勒格说。

文化名人访谈丨我想成为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桥梁——访马头琴演奏家巴依勒格

除了本职工作外,巴依勒格还搜集了很多民间传统歌曲进行二次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巴依勒格将这些年久失传的民歌作品挖掘出来,加上现代音乐的元素,就是在编曲上进行重新解构,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我想做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桥梁,创作出老少皆宜,大家都爱听的音乐作品。”巴依勒格说。

作为一名专业的马头琴老师, 巴依勒格对学生们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他说:“我认为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马头琴的历史渊源和专业技巧,在理解了原汁原味的马头琴文化后,要拓宽音乐思路,多了解一些其他音乐的文化背景和演奏方式,这样对自己的专业更有帮助。另外就是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校园,作为演奏者,如果没有经过现场演奏,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那他的音乐之路是不完整的,也是不鲜活的。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业成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我希望他们一专多能,找到更合适的发展方向。”

谈起近期的计划,巴依勒格希望继续在学业上有所精进,攻读马提琴专业的博士生,另外就是在今年内成立甘肃省马头琴协会。他说:“这件事情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认为自己责无旁贷,因为我省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业的马头琴协会,所以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整合资源,成立我省第一个马头琴协会,一方面可以通过协会储备马头琴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和演出等互动模式传承和发扬马头琴文化,让更多的人喜欢马头琴。”

作为一位好学的演奏者,一个尽职尽责的马头琴老师,巴依勒格没有让自己的眼光局限在一个领域。除了马头琴外,巴依勒格还抽空学习了呼麦和朝尔这种蒙古族特有的音乐唱腔。访谈到尾声,巴依勒格说:“兰州这座城市很包容,不同的音乐风格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民族音乐和现代时尚的融合才有了它独特的味道。作为一名专业的马头琴老师,在大学里占有最好的教学资源,再加上现场演出的实践经验,我将尽己所能铸就马头琴的梦想之路。”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 静

编辑丨安周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