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作者:上观新闻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场景再现:

2015年3月26日,沙特阿拉伯和包括埃及、约旦和苏丹在内的海湾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对也门的胡塞武装组织发动了军事行动,紧张局势爆发。3月29日,中国海军护卫舰临沂号抵达也门亚丁港。在中国驻亚丁总领事馆的积极配合下,临沂疏散了第一批在也门的中国公民,其中包括7名妇女和1名儿童。此外,中国公司从埃及和罗马尼亚聘请的两名外国专家随船撤离。经过近八个小时的高速航行,横跨亚丁湾,临沂号成功抵达东非吉布提共和国吉布提港,124人被中国驻吉布提大使馆妥善安置。

3月30日,第二批400多人乘坐中国海军舰艇潍坊号离开也门荷台达港。到目前为止,所有需要撤离的中国人员都已从也门撤离。

《红海行动》不仅是2018年春节强势首演,也是继《战狼II》(2017)之后中国军人题材电影的又一次华丽绽放。该片票房收入超过36亿元,商业运作极其成熟,获得了许多正面评价。中国观众不再需要仰望高山去崇拜与《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和《黑鹰坠落》(2001年)相同的好莱坞电影,而是在面对彼此的长度、石油的自豪感之后,意识到中国还可以创作出刺激的场景,逼真的特效,紧凑的情节,悬念,主题感人的战争电影。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海行动》不仅证明了中国电影的创作和制作能力,也成为中国战争电影在世界上的代表作品。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的叙事主线清晰明了,影片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为突击队员的疏散过程设置各种激动人心的"障碍",让疏散任务变得惊心动魄,给观众强烈的视听刺激和情感震撼。影片在"重磅"的设置下设置了"障碍",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为观众营造了紧张的悬念和令人窒息的氛围。

显然,在这个以行动为导向的叙事链条中,私人感情和个人动机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为了避免角色"空虚"的倾向,龙突击队限量8人,努力让观众记住8个人的责任、分工、姓名和性格。当然,由于影片的138分钟大约是100分钟的战争,观众不可能真正了解每个角色,甚至连名字都不知道。这或许就是战争电影中群体叙事的普遍挑战:为了呈现激烈的战斗场面,一般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大量的人数,势必会增加剧情的数量,这反过来又会造成叙事上的延误、人物形象模糊、观赏等问题。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的回应是专注于他们的战斗品质,他们的智慧,勇气以及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合作和牺牲的精神。同时,影片在战斗过程中也让角色面临一些困境,这不仅是为了刻画角色的利器,也是影片移动的必要条件。因为,观众不想看到角色的选择很容易,不假思索。让突击队员面对生死抉择,面对道德困境,面对责任与情感的碰撞,是展现人物的优秀选择,也是让观众进入人物内心的一条轻松之路。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杨锐上尉率领龙突击队,如果只是完成撤离任务,那么影片在一个小时左右就能结束。为了用激烈的轰炸和激烈的枪战来调动观众的肾上腺素,影片不仅需要延伸故事,还需要为主人公的目标增添分量。成功完成疏散任务后,杨锐又接到了一项任务:又一名中国公民邓梅被恐怖分子绑架,必须获救。为了救人,历经千辛万苦才勇敢地闯入恐怖基地,让影片不仅动作、枪战、爆破,更是情绪化。

当杨睿一行人到达关押邓梅的小镇上时,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是一个人救邓梅,还是顺便救出所有人质?你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场八人大战,对手是150人,他们不仅没有赢,也不是他们的任务目标。夏楠吐露了自己对恐怖分子的仇恨后,杨睿直面理性与情感的矛盾。在影片中,中国士兵不仅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优秀的战斗力,而且有着深厚的人情味和广阔的人道主义情怀。

在救出所有人质,然后遭到恐怖分子伏击后,杨睿和三名全面作战的突击队员再次面临两难境地:上级交出的任务完成后,会继续追查可能制造"脏弹"的核材料下落吗?当四人决定以无所畏惧和宏伟的方式冒险时,它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士兵的勇敢,他们能够赢得战争并做到人道。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的情节以一个艰难的疏散任务开始,但电影继续超越这个最初的目标。影片之所以能够让这个过程自然流畅,不仅因为影片用了近100分钟的动作和爆破戏来支撑剧情线,还因为影片不断为人物设定困境和情感刺激点,让人物的选择有了更有说服力的情感逻辑。

此外,红海行动安排了战斗之间或战斗期间的人际互动,有效地调整了电影的节奏和氛围,同时使角色更具辨识度。比如杨睿和夏楠从对方身上了解对方,甚至产生了淡淡的爱情萌芽;这就是电影编剧中人物的所谓"弧光",即人物身上发生的变化。影片的情节发展伴随着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体现了影片的运动特点,增加了观众的情感认同感。当观众与角色进行情感交汇时,角色的情感可以触动观众的情感弦,角色的选择可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红海行动》激起了血气的男子气概,其群体叙事使叙事逻辑更加扎实,场景和细节处理更具冲击力。它让观众真正见证了中国士兵在血火洗礼、勇气与智慧中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顽强的战斗意志。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战争片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人们向往战争,更不是要把它浪漫化,而是让观众在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之后向往和平,被战争英雄和他们动人的动作所鼓舞。在红海行动中,虽然龙突击队勇于成为十个敌人,但他们并不孤注一掷,他们也会遇到绝望的境地,将在战争中遭受痛苦和死亡。因此,影片中的战斗是精彩的,但它永远不会让人向往战争,相反,我们将谴责恐怖分子的疯狂和残忍,同时为了保护人民,为了保护民族尊严,为了保护世界和平而移动中国军队。

《红海行动》:彰显中国军人英勇本色

战争片作为中国重要的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经验和见证,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推动者和变革者。未来,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为中国战争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方向,而这种"电影化"并不是指盲目追求特效,而是回归电影的本质,回归电影编剧的创作规律,追求艺术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海行动》是中国战争片当之无愧的领袖。

为迎接党的百年诞辰,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启动"百年致敬——用电影谈党史,回顾1921年"专项规划,以时间线索为主语,评选出21部能够反映党史上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和重点历史场景的主题电影, 通过影评和欣赏的方式,重温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的辉煌历史,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百年致敬——用电影谈党史,纪念1921》由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戏剧学院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