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作者:汽扯扒说

俄乌发生冲突,可谓是家喻户晓,大家都应该知道了吧!大炮一响那可谓是黄金万两,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股市呀,国际小麦售价等等。但是,要说这场俄乌冲突会影响到中国的汽车产业,你相信吗?

▍冲突之下中国车企,长城该如何化解?▍

根据欧洲商业协会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在俄罗斯的总销量达到11.57万辆,较2020年翻了一番,在俄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增至近7%。中国品牌汽车日益受到俄消费者青睐。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具体来看,2021年,哈弗、奇瑞、吉利汽车在俄销量分别以39126辆、37118辆、24587辆,同比增长125%、224%以及59%,位列俄罗斯汽车销量排行榜第十二位、十三位以及第十七位。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长城:2021 年在俄销量3.9 万辆

长城旗下的哈弗品牌,2021 年在俄销量3.9 万辆,同比+125%,销量排名第12 名。据公司官网,公司于俄罗斯图拉州的工厂于2019 年6月竣工投产,目前该工厂年产能8 万辆,包括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工艺,现已经导入哈弗H7、H7x 和H9 等车型。据公司公告,2021 年公司总销量达到128 万辆,在俄销量占其销量比例为3%。

★奇瑞:2021 年在俄销量3.7 万辆

奇瑞汽车2021 年在俄销量3.7 万辆,同比+224%,销量排名第13 名。据公司官网,奇瑞在俄投放车型包括瑞虎8 pro,瑞虎7 pro,瑞虎4,星图TXL 等车型,公司在俄的生产采用CKD 模式。据中汽协,2021年公司总销量达到96 万辆,在俄销量占其销量比例为4%。

★吉利:2021 年在俄销量2.5 万辆

吉利汽车2021 年在俄销量2.5 万辆,同比+59%,销量排名第17 名。公司通过其位于白俄罗斯的CKD 工厂,向俄罗斯出口产品。目前公司在俄的销售车型包括博越、星越和帝豪等车型。据公司公告,2021 年公司总销量133 万辆,在俄销量占其总销量比例为2%。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品牌在俄本地化的进程正持续提速。

去年4月,哈弗在图拉州乌兹洛瓦亚工业园的汽车发动机工厂正式开工。图拉州政府副主席拉夫鲁欣表示,该工厂对推动图拉州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工厂预计2022年底完工,年产发动机约8万台。

除在俄完善汽车生产配套产业建设外,长城汽车在俄产品矩阵已达 6 款、经销商网络 100 余家,哈弗汽车工厂还将在2022年优化生产和营销模式,预计汽车产销量将进一步增加。

也正基于长城汽车在俄罗斯本地的深度布局,2月24日当天长城汽车(HK.2333)收跌5.24%,盘中触及每股16.8港元,为去年6月以来新低。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随后,长城汽车对外回应,俄乌冲突对该公司俄罗斯工厂的生产与销售不会产生影响;乌克兰出口业务短期内可能会受一些影响,但长期来看没有问题。

但很显然,冲突还在持续,来自美欧英日甚至更多后续可能加入的国家的经济制裁,或很大程度上造成俄罗斯经济受挫,从而影响当地民众的购买力与消费信心,对于致力于走出国门的中国车企而言或难说“没有问题”。

▍全球汽车芯片可能因封锁而“断气”▍

要说俄乌冲突如何影响全球汽车产业?就要从目前全球“缺芯片”开始,芯片作为汽车的灵魂或者是大脑,具有不可替代性,芯片制造属于高端技术行业,目前全球十大知名智能汽车芯片供应商为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意法半、德州仪器、博世、安森美、微芯、东芝、罗姆,尚无一家是中国芯片企业。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缺芯片有多种原因,其中受全球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生产芯片的工厂因为疫情停工停产,从国外的大众、丰田、奔驰、福特、特斯拉到国内的长城、吉利、蔚来等车企的一些工厂相继减产甚至停产。

由于缺芯片,根据多家车企反馈,各类型芯片价格普遍上涨了5倍到20倍,但是依然“一芯难求”。车企为了转嫁风险就想到了涨价,其中,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涨价,一汽大众两款车涨价超过5200元,小鹏汽车上涨超4000元,蔚来汽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目前缺芯片已经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俄乌冲突更会加剧全球缺芯片,因为“俄乌地区是氖、氪和氙等稀有气体的重要产地,俄罗斯负责粗气分离,乌克兰负责精制后出口,乌克兰供应了全球70%的氖、40%的氪和30%的氙。这三种气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稀有气体是指元素周期表上所有0族元素对应的气体单质,也称为惰性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很难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因此在半导体产业中应用较广。例如,氩气用于等离子沉积和蚀刻工艺,氖气可用于芯片制造与高压氖灯填充,氦气用于电子制造中的冷却、等离子处理和泄漏检验等。

俄乌战争,可能会让全球汽车芯片“断气”

在稀有气体的供应链上,俄罗斯与乌克兰占据重要地位。据悉,俄罗斯的稀有气体资源储量丰富,而乌克兰继承了苏联的钢铁冶金以及空分(空气分离)等工业技术,拥有扎实的气体精制装备基础,气体精制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此次俄乌冲突,或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稀有气体供应产生巨大影响。

除了稀有气体,半导体制造商所需要的部分有机化合物以及稀有金属的供应链也在俄罗斯。据美国一家市场研究机构Techcet的报告,许多半导体制造商依赖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材料。该报告指出,俄罗斯是美国市场所需的全氟丁二烯(C4F6)气体的重要来源;美国有超过90%的半导体级氖气供应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俄罗斯也是金属钯的重要原产地,约占全球42%的市场份额,而钯是制造传感器、内存所需的重要金属。

据路透社报道,国际半导体设备与材科协会(SEMI)全球公共政策副总裁Joe Pasetti于本周向会员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评估关键芯片制造供应的敞口,指出C4F6、钯、氦、氖和钪等原材料存在潜在的供应中断问题。

与此同时,白宫已经警告芯片行业要确保供应链多元化,以防止俄罗斯对美国出口限制的威胁进行报复,阻止关键原材料的获取。

稀有气体以及其他原材料是否会因此轮俄乌冲突而断供?从目前行业人士的判断来看,断供应该不至于,但是大幅涨价恐怕在劫难逃。原本全球缺芯危机仍未缓解,缺芯问题必然进一步加剧。

事实上,随着疫情、芯片荒等影响,稀有气体的价格从2020年下半年起便一直保持上涨行情。大陆的氖气(含量99.99%)价格从2021年10月的600余元/立方米上涨到了目前的1700余元/立方米,氪气市场均价从1万余元/立方米上涨到了3万余元/立方米,均已有约3倍涨幅。随着俄乌冲突升级,稀有气体价格预计将延续上涨趋势。

不过,对于芯片与半导体生产商的供应链而言,目前危机感似乎并不强烈。据路透社报道,英特尔发言人William Moss表示:“公司预计氖气供应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这份自信主要来自于半导体公司强大的库存储备。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资深分析师任路指出:“目前,全球半导体公司稀有气体库存正常使用6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不过,考虑到目前全球的芯片供求状况,稀有气体供应仍然值得警惕,一旦上游供应减少,下游晶圆厂寻求替代供应商往往需要半年以上时间验证,影响到晶圆产能。Techcet预计,未来4年内,氦、氖、钯、钪、C4F6等材料的需求量将增长37%以上,英特尔、三星和台积电最近在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和得克萨斯州发布了新产品,都会助推对材料的需求。

“尽管从一定层面来看,中俄关系较其他局势相对缓和,但汽车产业链悠长,其全球供应的属性注定中国产业链很难全身而退。冲突一定会增大民众的恐慌,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是必然趋势,且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