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故事|这个书画家为何只收女学生?

新故事|这个书画家为何只收女学生?

四拒一免

自古小镇出名家。

江南小镇清水湾,是个千年古镇,这里地处苏浙交界,因历史上浙江属于越国地域,江苏是吴国的中心,这清水湾就处在吴越相交之地,所以被人称为一镇跨吴越。

也许是长期受到吴越文化的滋养,一个不太起眼的弹丸小镇,可说是人才辈出,千百年来,出了不少赫赫有名的文人墨客,还出过上百位举人进士。

最令人称奇的,小镇上丹青墨香气息十分浓郁,自唐朝以来,历朝历代都有顶尖的书画大家出自小小的清水湾。

因文化底蕴深厚,在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评选中,清水湾就赫列其中。

时至今日,清水湾仍然文脉不断,崇尚书画者众多,有不少书画家在业界都有不小的名气。在这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唐先生。

唐先生七十开外年纪,研习书画已有半个多世纪,在书、画、印上,都积累了很深的造诣,可以说,是一个少有的全能书家。

国内著名的书画期刊曾专门为他推出专题报道,称之为“站在制高点上的书家”。

新故事|这个书画家为何只收女学生?

这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清水湾当然把他当作镇宝,专门为他开设了一个工作室,让他安安稳稳地在工作室内创作、收徒、传习技艺。

一般而言,成了名的艺术家,多少有一些不同于普通人的特点,说得好听一些是有个性,说得难听点其实是怪癖。这唐先生呢,也还真脱不了这个俗。

在他的工作室内,一进门,显要位置就贴着这样一张大大的“昭告”:求取书画者,拒;治印刻章者,拒;男士学艺者,拒;学艺忌酒者,拒;为徒学杂费,免。

这四拒一免,不免让人议论不已。前两个拒,倒还在情理之中,因为书画印章,也是艺术家的辛勤劳动成果,现在一些人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厚着脸皮来揩油,其实是对艺术家劳动成果的藐视。

用唐先生的话来说,我的书画印章,就是我生产出来的产品,哪有产品好让人随便索取的道理,如果你是房地产商,我可以向你要几套房子吗?

话说得虽然有点过,但细想想倒也在理。

但是,后两个拒,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要向他拜师学艺,不收男学生,只收女学生?这是什么道理?而且凡要学艺者,不能不喝酒,这更不着边际了。

有人说,看来啊,这唐先生或许是个好色之徒,只收女学生,且一定要喝酒,这酒能乱性的道理大家都懂,等女学生喝多了,还不是……

至于学徒们的学费什么的都要全部免掉,不收一分钱,肯定也另有所图吧。

这些议论当然也传到了唐先生的耳朵里,但他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

破例收徒

那天,一个小伙子走进了唐先生的工作室,先在“昭书”面前站定,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禁呵呵笑了起来:“先生好有个性。看来,我要投身艺术的理想是难以实现了。”

唐先生此时正在刻章,所以头也没抬地回应道:“小伙子,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果你真的有心要从事艺术,只要功夫深,定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途径的。”

“这么说,先生还可以通融?我除了是个男人,喝酒我也很喜欢呢。”

“光会喝酒有什么用,除非你变性。”唐先生打趣道。

“等我真变了性,先生要是把这规矩换了,只招男学生了,那我再想变回来也不行了。”小伙子嘻嘻哈哈地说笑着,对着墙上的作品欣赏了起来。

一边看,一边哼起了京剧《武家坡》中王宝钏的唱段来:“指着西凉高声骂,无义的强盗骂几声……”

虽然他没有放开嗓子,但一听就是受过专业培训的,不仅字正腔圆,还很有青衣名角王玉容的韵味。

唐先生一听,赶紧摘下老花镜,放下手中的活,脱口问道:“小伙子,你这是在唱什么?”

“没唱什么啊,先生我可不是骂你,我是在哼京剧。”小伙子一看唐先生双眼直直地盯着他,以为是唐先生认为自己是在骂他,马上连声解释说。

“我知道,你唱的是不是京剧《武家坡》中王宝钏的唱段?”

“是啊,先生你也知道这出戏?”

“岂止是知道,我还扮过戏中的薛平贵。”

“是吗,这可是四大名须之首的马连良马老先生的代表作。想不到先生你不仅是个书画家,还是个唱马派的高手啊。”

“高手称不上,但是学过几年,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唐先生说道,“现在啊,懂京剧的越来越少了,想不到小伙子你年纪轻轻,不但对京剧这样了解,一个大小伙子,竟然还能唱青衣,少见少见啊。你能不能放开嗓子唱几句,让我过过戏瘾?”

“先生要听,那我就献丑来上一段。”小伙子说完,亮开嗓子把刚才哼的段子唱了起来。

等他一曲终了,想不到唐先生紧接着唱起了下句:“那苏龙为媒证,王丞相是我的主婚人。”

小伙子一听,是正宗的马派韵味,情不自禁地连声叫好。

唐先生连连摇手说:“老了,不行了,气都上不来了。小伙子,你是哪里的,这戏是跟谁学的?”

“我是杭州来的,这戏都是我奶奶教我的。她年轻时是个京剧演员,后来剧团解散了,也就改行了。”

“你奶奶叫什么名字?”

“孙素秋。”

当小伙子一说这个名字,唐先生不禁也脱口说道:“孙素秋?”

“怎么,先生认识我奶奶?”

“小伙子,你等等,待我找样东西让你看看。”唐先生说完从书柜里找出一个画轴,展开一看,是一个穿着戏服的年轻女演员。

小伙子仔细一看,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奶奶,这就是我奶奶!”

原来,在20世纪60年代初,唐先生与小伙子的奶奶都是省京剧院的学员,一个学须生,一个攻青衣,《武家坡》就是他俩合作的曲目,当时,两人都是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年,隐约之间有了那么一点情愫。

新故事|这个书画家为何只收女学生?

京剧《武家坡》

想不到不久形势发生变化剧团解散,两人就各奔东西从此失去了联系。

但那隐约的情愫一直在唐先生的心中挥之不去,后来就画了这么一张肖像。

小伙子了解了这一切,告诉唐先生,他奶奶几年前就患病去世了。

虽然他在奶奶的熏陶下学了一些京剧,但从小更爱画画,所以一直想找个先生拜师学画。

唐先生听了小伙子的诉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谁让我与你奶奶曾是同台演戏的搭档,你既然真有这样的心,那我就破次例,收你为徒吧。”

“那真是太好了,师父在上,请受小徒一拜。”从此,小伙子就正式成了唐先生的学生。

那天晚上,师徒俩收拾好画具,开始对斟对饮。小伙子好像有什么心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唐先生感觉有点异样,就问究竟有什么事。

小伙子咬咬牙终于说了出来。他说多次听到人们对先生“四拒一免”的议论,一直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憋在心里已经好久了,就是不敢向先生讨教。

唐先生一听,就敞开心扉把实情告诉他。

原来,唐先生以前可不是只收女学生,刚开始收的就是两位男徒弟,不想这两个学生等到学有所成后,一个在自己的画作上,偷偷盖上唐先生的印章,拿到拍卖行拍卖;

另一个打着师父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给唐先生的声誉带来了严重损害。

后来一个云游四方的所谓大师告诉他,他的命理和面相与男徒相克,劝他千万不能再收男生为徒了。

虽然他觉得这都是无稽之谈,但随着年岁的增大,他开始产生了宁可信其有的想法,于是就下了再也不收男徒弟的决定。

至于要会喝酒那一条,其实他只是为了排遣寂寞罢了。因为他好酒,又孤身一人,一个人喝酒太寂寞,希望有人陪着才有乐趣。

唐先生最后笑着对小伙子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王羲之喝醉了酒,才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对一个艺术家来说,喝点酒真的不算什么不良嗜好。”

至于免收学费,那就更简单了,唐先生怀有慈悲心肠,帮人救济人本来就是经常为之的,所以不收学生的钱,也是他的秉性使然。

这不,就在最近,面对疫情肆虐,他拿出了好多得意之作,义卖所得,全部捐赠给了有关部门。

监制 | 先宏明

编辑 | 于 昕

部分图片素材整理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EN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