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文|颜小二述哲文

关于如何分辨真诚与刻薄,《论语》中记录着孔子这样一句话:“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这句话是在说,如果一个人比较直接,但是在“向学”上不用心,那么就会因急躁而伤人。

将孔子的观点推而广之到我们的生活之中,颜小二倒是品出了“真诚”与“刻薄”之间的距离。我们生活中有太多“刻薄”的人喜欢借“真诚”之名,为自己的尖酸刻薄“正名”,继而让许多人受到伤害。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为了帮助大家真正分清楚什么是“刻薄”,什么是“真诚“,远离伤害,本文将从孔子“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入手,解读真诚和刻薄的差距,同时引申一下孔孟一派的儒家为何如此强调“向学”,以此向大家展现一下儒家在“修身养性”方面的高明,期待可以给各位一些启发。

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何谓真诚,何谓刻薄

在《论语》中,孔子曾犀利指出,一个人如果不向学,不重视“教化”,不重视“礼”,这种时候,他的“直接”往往就会以“无礼”的形式展现在人前。于此,其“直接”的特性,往往就会以“尖酸刻薄”的形式展现。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为什么“无礼”的“直”会是“尖酸刻薄”?

因为儒家所宣扬的“礼”,是围绕“仁者爱人”而展开的。一个人没有“仁者爱人”的内在认知,会肆意发挥自己的“利己之心”,从“利己”的层面出发,所谓的“直接”,大抵便会成为以自私为基的“尖酸”了。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举个例子,不知道各位是否会遇到这样的人说这样的话:“我这个人说话直接,有些话可能比较伤人,你不要见怪呀”。这样的说辞似乎是提前提醒我们,他们可能在后面的接触中说话伤人,叫我们不要见怪。

这样的“提前警报”,是真诚吗?颜小二觉得不尽然,因为真诚的人,没有“尖酸刻薄”之苦,用不着提前打招呼,而刻薄之人,却常常喜欢以“真诚”为幌子,掩盖自己的“狭隘”与“无礼”。这一点需要大家认真分辨,不要把他人之尖酸刻薄,因他人的“粉饰”而误解为了“直接”,继而伤害到了自己。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2、如何避免“直来直去”变成刻薄?儒家孔孟:“向学

这个世界上的“尖酸刻薄”有两种,一种是有意为之,以此为乐,还有一种则是无意为之,因为不懂人际间的“礼”。

“直接”,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美德,就像这个世界没有“非黑即白”的绝对存在一样。要分辨清“什么时候‘直接’是‘正直美德’的表现;什么时候的‘直接’是鲁莽、轻率的体现”,就需要我们积极“向学”,在学习中建立良好健康的“是非观”,以真诚之心分辨什么时候可以“直言不讳”,什么时候更适合“沉默”。

关于“学”,孟子说: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这句话是点出,我们求学,不过是把失去的心找回来而已。为什么孔子会认为人要找寻“失去的心”呢?因为孟子之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即善,拥有“仁义礼智”这四端,而后天的“物欲攀比”会让人的四端被蒙蔽,所以我们要在学习中修身养性,以此“正心”。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无独有偶,本文中提到的“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其实就是孔子在指出,好直之人应该好学,只有这样,自己的直接品性才有可能会成为真诚美德,而不是成为伤人伤己的“尖酸与刻薄”。

3、为什么“向学”,可以帮助我们塑造“真诚”品性呢?

从儒家观点出发,儒家之学,学的是“礼”,这个“礼”不仅仅只是包括一定历史时期背景下封建王朝的“尊卑制度”,主要内容其实更多是品性上的“至善”与“正心”等等。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儒家之学,在颜小二看来,其实更像是一种“思考方式”的训练,有时候也会成为一种“自控”方式教导,即如何控制自己的“直来直去”不会伤人而是助人。换句话说,想要良性自控,就看自己如何看待此时此刻正在面对的“人和事”,而对“人和事”的判断,往往更多与我们的“思考方式”以及对自己“利己之心”的控制度有关。

以更高的视野看待眼前的“争斗”,许多时候,所谓“争斗”,在视域更高的人眼里,不过是一场“利己之心”的泛滥而已。虽常见,但确实“可怜”的。

我们知道,儒家之学,追求的是“止于至善”、是理想的君子之“德”。君子之“德”的拥有者不会为眼前得失而“坐立不安”、“患得患失”。换句话说,拥有君子之德的人,其生命的愉悦之处早已不是“物欲享受”,而是精神世界的“祥和”,于此,那种伤人害己的“利益之争”,与自然之自为本性无关,更像是执迷不悟的自我迷失的体现,于人于己毫无意义。

也就是说,儒家“向学”,为的不是“高人一等的品阶、学历”,为的是一种“超越功利”的视域。说到这里,颜小二不禁想结合道家思想来体会一下其中意蕴,即一个人多专注于享受真正的“生命”,那么他就有多“真诚”,因为“生命”是“道”的体现,享受生命者追求“几于道”的境界,而“道”仁爱万物,于此,“几于道”的向学者,往往就是那个“仁者爱人”的践行者。所以,他们不会刻薄,而是带着善意、和谐的真诚,顺人而不失己地游走于“人间”。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颜小二分享就到这里,期待本次哲理分享可以给您带来启发,如果对号入座也没关系,因为“装睡者“才是最可悲的,如果可点醒“梦中人”,颜小二觉得,自己于文字中灌注的心力,也算是值了。谢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孔子说“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真诚还是刻薄,就看人是否向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