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作者:混沌录

穆铁柱,今天一个年轻人的名字,可能听起来很奇怪,但三四十年前,他是中国篮球史上的传奇人物,家喻户晓的名字——因为他的身高,因为他的记录。

两个时代中国篮球的领军人物姚明曾说过,他一直把穆铁柱当成自己的偶像,但在穆铁柱去世的时候,他并没有资格和他说话。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被称为亚洲第一中锋的中国篮球巨人的精彩人生。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背井离乡的青春期

1949年,穆铁柱出生于山东省泸泽市东明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他的家庭在多大程度上是贫困的,穆铁柱小时候,一家五口,住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四处游荡,以求食物为生。

吕泽也是一个易受洪水侵袭的地方,在木铁竹七八岁的时候,有一年黄河被洪水淹没,别人家正坐在家里吃团圆饭,穆铁竹一家却游荡到山西,发现了一个废弃的山洞,住进去饿了。

穆铁竹家都是正常身高,只有他长了一大堆高,成名后,经常开玩笑说:"小时候不知道吃错药什么,长这么大的药。"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到16岁时,他已经长到2米高。他的饭不小,吃超过一磅的食物。但那艰难的一年,家里一个月的口粮只有45斤,给他的消费率,全家的口粮让他单独吃不饱。

好在当时,他的妹妹在新疆这边。当时每年都有许多皈依的士兵。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只要参加劳动。吃一顿饱饭基本上不是问题。

就这样,穆铁竹一家搬到了新疆。从那时起,它基本上保持稳定。他们今天所处的位置是塔城宜民县。

来到新疆后,穆铁柱从来没想过吃东西,年轻的时候,他一年能吃半吨面粉,比他姐姐一家五口一年还要多。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在担心食物之后,又开始担心衣服。因为他的身高远远高于普通人,在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岁,很难买到合身的衣服,鞋子往往找不到合适的码数,据说他的鞋子是54码,长度在33厘米左右。

不仅在着装"捉襟见肘",生产劳动的工具对他来说也很不舒服,让他挖地,普通人用锄头对他来说太短了。让他开拖拉机,他就不能坐在驾驶座上。让他去赶驴车,驴子觉得太重了,宁愿被抽,拒绝动弹。

在他参与新疆建筑的这些年里,关于他身高的笑话在该地区广为流传。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命运的转折

如果穆铁竹留在新疆参与施工,估计以后就不会有传奇人生了。而命运的转折在1968年,他回国探亲,路上被群众包围,毕竟这么高大的巨人,要不引起注意是很困难的。

巧合的是,当年,山东省体育委在东明县选拔体育人才时,体育委主任刚刚发现,在市场上准备卖鸡蛋"海拔"的穆铁竹。

它的导演立刻拍了拍板:这么高个子,可惜不打篮球。

穆铁柱自己也受宠若惊,这是一件好事,遇见了天上掉落的馅饼,穷人出生时他不同意,于是穆铁竹幸运地作为体育特才被推荐给山东省体育委。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但谁能想到,几天后,穆铁柱被送回了东明县体育委员会。原因是:穆铁竹之前没有接受过职业篮球训练,不能代表省队打球。

当时,很少有像木铁竹这样身高的男人,国家体育委在得知他的情况后不想浪费天赋,用二十个篮球的代价交给了国家体育委员会。

但当时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大字报随处可见,工作的人找不到。整个体育体系基本下线,谁能负担得起照顾穆铁竹。所以当穆铁柱第一次来到国家体育委员会时,他跟着田径教练走了半年,却从来没有机会碰过篮球。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事件转折在于邦吉出现时,湖北省黄石市体育委主任于邦吉接到通知后说,穆铁柱从国家体育委到黄石公园,在任何人不愿意要他的时候,于邦吉欣然同意。

俞邦吉是谁也是?

194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孙立仁将军组建了一支军篮球队,而于邦吉是这支球队的主力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俞邦吉担任第81篮球队的队长和主教练。动荡期开始后,第81队解散,俞邦吉被调到黄石公园担任体育委员会主任。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于邦吉

从见到穆铁柱的那一刻起,他就认定,虽然穆铁柱没有基础,但他是一个值得训练的好种子——他不仅在身高、聪明、学习上都有优势,再加上训练非常努力,于邦吉肯收留了他。

此时的穆铁竹已经19岁了,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这个年龄开始练篮球已经太晚了,骨骼也发达了,但这种东西的天赋并不是大家,穆铁竹在跟随老师练了一年半篮球之后,人生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3年,在动荡时期解散的第81队重新成立,定期吸引来自当地军区的精英运动员,穆铁竹在里面。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他的身高优势注定了他不会成为一名普通的篮球运动员。强大的中锋穆铁柱的到来,对于第81支球队来说,是锦上添花。

此后,81队连续夺得1975年、1979年两届全运会冠军,一次在比赛中单刀砍下80分,可以说是打得全国无敌。

从1975年到1983年的八年间,他率领的81名球员帮助重返亚洲篮球竞技场的中国队赢得了五连冠。四次亚锦赛冠军,一次亚运会冠军。这当然是集体奋斗的结果,但穆铁竹的稳定表现同样重要,他开始拥有"定海神针"的称号。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穆铁柱的打法,虽然缓慢但稳重,一旦推出是势不可挡的。他是球队中负责篮球板的人。正如"篮筐大师"的名言所说:"负责篮板的人可以控制比赛!

穆铁柱在场上身高优势非常明显,只要有他在禁区内,基本上就是稳稳打胜,他的后卫人带他无路可走,有时连球都不知道在哪里。其他篮球运动员需要跳起来,对于穆铁竹来说,进球简直容易,脚趾就能做到,只要他上场,每场比赛至少能得到二三十分。

张卫平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篮球中锋。

所以一直有人猜测,如果穆铁柱去了NBA,那肯定是弱者。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篮球巨人的巅峰

30岁的穆铁柱还没有成家。团队领导对他的生活感到头疼。

就在这时,穆铁柱开始成名,出现了一个不喜欢篮球的人。女粉丝提出给他写一封慷慨激昂的信。

领导知道了这一点,赶紧把火药送到队伍中,安排她和穆铁竹见面。

女球迷名叫王晓红,虽然在她工作的工厂里也是篮球队的主力军,身高不矮,172厘米,但站在穆铁柱旁边,她看起来还是那么娇小。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后来,两人成功结婚,运动队给了他们一所房子。

这对夫妇很有名,婚礼很热闹,除了买家具,剩下的钱被穆铁柱拿去举办宴会,一场婚礼用完了他当时所有的积蓄。

丈夫和妻子过着幸福和谐的生活。

1976年,穆铁柱的命运受到中日外交关系的影响,当时正值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蜜月期,中国男篮被邀请到日本打球,不管两国官方或私人互动是否频繁。

穆铁竹自然是两人的焦点,日本人对穆铁竹特别好奇,每次演出场地爆满,很多人都直接说就是要来找他。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在电视直播比赛中,他投篮命中的那一刻,叙述者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东京塔转身投篮命中两分球!

观众立刻明白了——是的,它是如此的贴切,穆铁竹不是"东京铁塔"。

东京铁塔于1958年竣工,塔高332米,用"东京铁塔"来形容穆铁柱,他的身高令日本人震惊。在那段时间里,他在日本国民中的受欢迎程度已经达到了人们知道该谈论谁的地步。

虽然这个比喻确实很贴切,但在当时,更不用说日本人了,甚至对于我们自己的人来说,穆铁竹的身高也是一个谜。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成名后,穆铁竹,有两件事特别不高兴:一是他拒绝和粉丝合影,二是他没有给别人量身。

也许是因为他在街上走了这么多年,他总是被人们看着。

关于他的身高,他自报2.16米,济南军区报2.20米,央视解说是2.24米等等。

而这个谜团,就在这场中日篮球比赛中,被日本人解开了。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当时,一家日本服装公司提出为每支中国篮球队赞助一套定制西装,但前提是中国队在日本时必须穿上它,但该公司只是试图利用篮球比赛的热度来为自己买单。

当时,中国队员还不知道什么是赞助,不知道他们其实是可以自由地给人们做广告的。他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正是这个机会,穆铁竹让日本人误以为他们的身高是2.28米。

从那时起,我们弄清楚了他有多高。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退休后的生活

1987年,40岁的穆铁柱在坚持参加第六届全运会后正式退役。

退役后,穆铁柱当了几年篮球教练。当他退休时,他被当作副手对待。1999年,他被中国篮球协会授予"新中国篮球运动50杰"称号,以表彰他对中国篮球的贡献。

仅在他为国家队效力的14年里,他就在珠穆朗玛峰上跑了相当于5,775次。篮球运动员的身高,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让穆铁柱的身体透支,患上腰椎间盘突出、静脉栓塞、心血管等疾病,退役后最大的梦想就是身体健康。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但他总是一个乐观的人,即使受伤了,或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不看他的大手,而是很灵巧,做了很多精细的工作:修理电器,修理汽车,摩托车,甚至经常用缝纫机缝制东西。

退役后,他很少再碰篮球,而是开始尝试新的领域。

他向制造商做广告,早在1985年就为一家床垫公司做广告。我们的运动员拿广告,也从木铁柱这里。

他还曾与陈佩斯、宋丹丹、潘红等影星合作。除了是演员,穆铁柱还是中国体育界第一个拍摄广告的人,开创了运动员的广告。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他还多次被冯恭串音吊死。比如1998年春晚相声节目《坐享其间》冯恭带他挂"穆铁柱那子,生来比我大!还有一次,凤恭在《星宴》中说,"两岸猿声穆铁柱,轻舟已经经过赵本山"。

是的,节目中的梗犬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当时没有人知道穆铁竹。

穆铁柱和妻子育有一子一女,但孩子没有一个继承他的身高,女儿1.72米,儿子1.80米。但他们的家庭生活是平静而幸福的。

出身贫寒的穆铁柱,退休后做了很多好事。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他开始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退役和残疾运动员筹集资金。在全国各地举行了不少于100次这样的活动,尽管他自己在后期阶段的行动有困难,但他继续参与整个过程。

他希望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关注这些运动员群体:年轻时,他们把头抛向空中,退役后没有聚光灯,他们面临各种困难,他们需要社会关怀。

与他们相比,穆铁柱觉得自己很幸运,作为一名运动员,他也能对他们的情况有同样的感觉。

2008年9月14日,中国篮球迷们永远不会忘记,一代巨沐铁柱在北京309医院因心脏病突发身亡,享年59岁。最后,他没有通过。当时,整个体育界都深感悲痛,纷纷向他致敬,包括当时的中国篮球明星,包括王志轩、郑海霞等。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穆铁柱的墓碑,是家人为他竖立的,是几句短线,却概括了他的精彩人生——有一尊他指尖对着篮球的雕塑。雕塑前有一座石碑,书上方有墓志铭如下:铁柱顶梁柱、赛山中央峰、篮球场郭伟阳、81军旗红、霍德自传、亲人在动,人到精神里,篮球场更加英勇。

亚洲第一中心牟铁柱墓地,他一生的墓志铭,伟大的郑海霞泪再见

长江向东翻滚,海浪寻找英雄,不是成败转空;生活就像一个白色的缝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