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迷雾中的楼台,月光下的津渡,谁的桃源望断

迷雾中的楼台,月光下的津渡,谁的桃源望断

「人生每个边上,都有风景美丽。」

◆◆ ◆

图文原创:人生边边

欢迎转载,谢绝抄袭

01

成败

哲宗绍圣初年。

于秦观而言,妥妥地流年不利。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江湖因此既可以在山野之中,也可以在庙堂之上。

区别仅在于谁失了势,谁得了势。

很不幸,秦观属于后者。

一贬再贬成了标准待遇,非这样的待遇,不足以显示胜利者的胜利。

莫以成败论英雄。

因为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擅长抢占高地。

秦观只能将他所有的迷茫与怅然倾泻在一首首词作之中。

比如这首《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02

可堪

很多人会将眼光长久地停留在起句两个动词上。

失,迷。

这两个似乎平平淡淡的动词,因着秦观的妙手拈来,瞬间有了特别的韵味与灵动。

雾色也好,月色也好,不再是普普通通的雾色与月色,而转眼有了生命。

然而,站在秦观的角度去想一想,这样的场景其实一点也不好玩。

岂止是不好玩,简直是呜呼哀哉。

雾色也好,月色也好,它们统统是秦观前行途中的拦阻。

悲催的是,这样的拦阻,还非秦观一己之力所能抗衡或躲避。

于是,被身不由己地裹胁,成为被失被迷的局中人,就成了必然。

楼台是词人暂居之地,津渡是词人通往它路之关键,但现在,不管是眼前还是眼前可以眺望的一切,全都没了戏。

换一句话说,雾月的失迷,使秦观既没了现在,也没了将来。

当然,我们有理由说秦观这样想太悲观。

可惜我们不是秦观,我们也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

旁观者之所以清,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因为他们比局中人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是旁观者。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解读秦观鼎鼎大名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是否太过于主观。

当然不是。

这样说原因不仅仅有秦观生平及《踏莎行》创作背景的支持,还有词作本身的证据。

迷雾中的楼台,月光下的津渡,谁的桃源望断

桃源望断无寻处。

自从陶渊明创作出《桃花源记》后,桃源就不再属于他一个人。

说桃源代表梦想之境,代表美好,代表无数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应该没人反对。

我们无需纠结对于秦观来说,桃源究竟指什么,只需要知道现在的他,桃源遥不可及。

而这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自然是前面所说的雾与月。

因为雾失了楼台,所以他秦观只能望断。

因为月迷了津渡,所以他秦观只能无寻处。

于是,老老实实地宅在屋里,成了他不得不如此的选择。

可是宅真的能挽救秦观,使他庇护加身,获得梦想中的片刻安宁吗?

杜鹃声里斜阳暮。

只此一句,答案不言自明。

所谓可堪,原来真相常常是不可堪。

03

为谁

文人之所以是文人,在于“文”字。

宅的是人,宅不住的是心。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与其说是借文字传情达意,不如说主人公是在用文字温暖自己。

为什么不能是抗争,为什么不能是肆无忌惮地宣泄消极情绪呢?

当然可以是。

但可以是不代表着必然是。

对于主人公来说,他努力过,挣扎过,冲撞过。

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绝望和无奈,他不会最终意识到自己只能退缩回到一方小屋。

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抗争和宣泄,仅仅宅,仅仅以宅这种方式安好着,就需要耗尽所有力气。

最拼的拼不一定是人皆可以看得到的拼。

有些时候,退回到一个人,也必须要拼。

那是自我和自我的抗衡。

那是希望和绝望的纠缠。

不放弃,已是胜利。

砌成此恨无重数。

过程中有多少艰难,有多少新的伤口,是获得了一丝新的力量,还是继续被消耗,只有当事人自己心里明白。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属于郴江的迷局。

迷雾中的楼台,月光下的津渡,谁的桃源望断

这也是属于《踏莎行》中主人公的迷局。

郴江和郴山相依相偎,不说你侬我侬,至少也是生死相伴,却又为何转身而去流下潇湘呢?

常有人把此句和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相提并论,但事实上,两者极为不同。

一定要说相似,前者与后者之间,或许都提到了江水。

李煜词句中的愁是能看到的,而秦观词句巨大的冲击力,却来自看不见。

幸自与为谁的对举背后,是整首词作中铺天盖地的无助无奈与无力。

为谁。

是啊,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04

可期

《踏莎行》中当然是有亮色的。

这亮色来自梅花与尺素。

那是属于词作主人公最后所能抓握的一缕微光。

也许比起词作满篇的惆怅伤感,这一缕微光实在过于细弱,甚至可以被忽略。

但谁在陷入痛苦绝望之时,不会本能地伸出手去,想要拼力抓握点什么,而不管能不能抓握住,或者抓握到手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可以,想必没有多少人会选择直接躺平。

现实确实是无奈的,但高贵者之所以高贵,清醒者之所以不愿意沉沉醉去,差别,或许正在于这一缕微光。

人生所有的不堪与荒凉,因此不再全然黑暗。

黎明可期。

迷雾中的楼台,月光下的津渡,谁的桃源望断

人生君说

“心有阳光,无惧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