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作者:汽车商业评论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撰文 / 马晓蕾

编辑 / 张霖郁

设计 / 师玉超

来源 / 纽约时报 作者:Don Clark

天才少女谷爱凌说自己仅有0.1%的天赋,剩下的99.9%都是努力。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说他做很多事情都依靠直觉,遵循自己的好奇心和直觉前行不会差。

虽然一个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自己坚持的东西。

比如英特尔的CEO帕特里克·盖尔辛格(Patrick Gelsinger)从底层一步步爬向硅谷的金字塔尖,靠的竟然是“信仰”。这还得从他有一次在教堂听讲道说起。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伪”基督徒的一次听道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1980年2月的某一天,美国硅谷的一座教堂里,刚满18岁的一位少年在听牧师讲道,当时他刚入职英特尔初级程序员4个月。那天,牧师引用了《圣经》启示录里耶稣的一段话:“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听到这里,这位少年被深深打动,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对信仰的态度正是不冷不热,每周只在教堂里听听道而已。从那天开始,他立志再也不做一个“不冷不热”的人。

这位少年就是今天的英特尔CEO帕特里克·盖尔辛格,即将迎来61岁生日,他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英特尔。他如今已是4个孩子的父亲、8个孩子的祖父。

早在1990年代,英特尔这个名字就已经家喻户晓。该公司在微处理器领域创新无数,产品遍布全球的计算机,目前拥有12万名员工。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早期的芯片巨头却痛失了智能手机市场,让苹果和谷歌一跃成为市值万亿美元的硅谷新贵。

曾经的硅谷之光失去了在芯片制造行业的统治地位。“重振英特尔”是盖尔辛格目前最热衷的事,但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他还立志要帮美国夺回半导体生产的世界领导地位,减少对亚洲制造商的依赖,缓解全球芯片短缺的问题。这一点上,他认为英特尔可以冲锋陷阵。

如果他成功了,英特尔芯片的覆盖范围可能会远远超出计算机,只要是有开关的设备,就会用到英特尔的产品。

可是这条路不好走。

既要改变一家价值2000亿美元的企业,又要把美国芯片产量从目前约12%的全球份额提高到30%。这不仅需要数百亿美元的资金、与政客周旋,还会是一场持续多年的拉锯战。

不久前卸任Arm公司CEO的西蒙·西格斯(Simon Segars)说:“你必须花很多钱,花很长时间。政府是否有能力长期如此还有待观察。”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为上帝工作的人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如果当初盖尔辛格的父亲再努把力买下农场,盖尔辛格大概率会成为一个农场主。这是他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罗伯索尼亚(Robesonia,德裔为主的居住地)年轻人比较常见的成长轨迹。盖尔辛格从小便在叔叔们的农场里帮忙。

但现实是,没有农场给他继承。16岁那年,盖尔辛格全奖考入了林肯技术学院(Lincoln Technical Institute),这是一所营利性职业学校,毕业时拿副学士学位。

然而1979年,他在职校就读期间接受了英特尔一位经理人的面试。与大多数学生不同,盖尔辛格早已对这家公司有所耳闻。

主持面试的英特尔前高管罗纳德·史密斯(Ronald Smith)回忆道,他回答问题很从容,并表达了可以在保持全职工作的同时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决心。

史密斯在面试总结中写道:“他聪明,有野心,而且很嚣张,很适合在英特尔工作。”

去加州英特尔总部面试是盖尔辛格第一次坐飞机,他于1979年10月开始在那里担任技术员。与此同时,还在圣克拉拉大学(Santa Clara)攻读学士学位,专业领域是提高微处理器的可靠性。

很快,盖尔辛格就融入了设计芯片的工程师团队,想出了更有效的芯片测试办法。1982年,他成为了加入团队的第4名工程师,该团队后来推出了开创性的80386微处理器。

在1985年芯片项目即将完成的一次演示中,盖尔辛格以公司电脑太慢,拖了项目进程的后腿为由,公然指责英特尔的领导人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和安迪·格罗夫(Andy Grove)。

结果歪打正着,他的“以下犯上”赢得了当时的英特尔总裁格罗夫的青睐。几天后,这位匈牙利裔高管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开始了对盖尔辛格长达三十年的栽培。

格罗夫的管理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堪称职场经理人的教科书,他创造了一种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挑战上级。

到1986年,格罗夫说服盖尔辛格放弃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让他在24岁那年,成为英特尔80486微处理器100人团队的领导人。

盖尔辛格最终获得了8项专利,1992年成为英特尔最年轻的副总裁,2001年成为第一位首席技术官。

虽然成长在联合基督教会这样的主流教派,但盖尔辛格说,在1980年那次听道之前,他一直都是一个伪基督徒。也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妻子琳达·福琼(Linda Fortune)。

成为真正虔诚的基督徒后,他曾纠结是否要去做一名牧师。但他最终决定成为一名“职场牧师”。2019年,他在加州山景城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的采访中说:“虽然我在为英特尔工作,但我实际是为上帝工作的。”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不够偏执的人无法生存

2009年,在英特尔工作了整整30年之际,盖尔辛格却被迫离开了公司。

起因是格罗夫于2004年卸任董事会主席,高管保罗·奥特利尼(Paul Otellini)在2005年被任命为CEO。

从那以后,盖尔辛格在英特尔内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说,自己在高级管理团队中成了一个被排挤的“异类”,是当时的CEO奥特利尼导致了他的离开。

盖尔辛格接受了数据存储设备制造商EMC抛出的橄榄枝,成为该公司的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离开英特尔对他的打击很大。盖尔辛格说:“我对那次离开感到非常愤怒,情绪很大。”

2012年,他成为EMC旗下软件公司VMware的CEO。在那里,他经受了各种挑战,在云计算服务方面与亚马逊竞争的计划夭折,但他成功扩大了公司的业务,收入几乎增加了两倍。

而在盖尔辛格离开的那些年里,英特尔业绩出现了下滑。

几十年来,该公司在定期进行工厂升级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芯片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但在完善新的生产工艺方面却比较迟钝,给了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竞争对手可乘之机,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被它们抢占了制造技术的领先地位。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2006年,时任英特尔副总裁的盖尔辛格与该公司的双核下一代芯片

今天,数百家公司设计的芯片都交给了台积电生产,它向全世界提供了90%以上的用最先进生产技术制造的芯片。

英特尔也因其在手机市场上的误判而吃了大亏,与电脑消耗的几亿个处理器相比,手机市场消耗的处理器达几十亿个。

2005年,苹果公司同意在苹果电脑中使用英特尔芯片,随即英特尔有机会在2007年首次亮相的iPhone中赢得一席之地。但奥特利尼在2013年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说,因为当时苹果的报价太低了,无法获利,他拒绝了这个机会。

奥特利尼说,对于那个决定他感到很后悔。他把苹果智能手机和后来的平板电脑的生意都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Arm。随后三星和其他生产安卓设备的公司也流向了Arm。最近,苹果公司在许多新的笔记本电脑上也开始使用Arm芯片。

前英特尔内部人士现在承认,奥特利尼和他的继任者司睿博(Robert Swan)把利润率放在了首位,而没有选择冒险进入新的市场并超越对手。

曾在2001年至2020年担任英特尔董事会成员的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里德·亨特(Reed Hundt)调侃道,也可以出一本书叫《不够偏执的人无法生存》。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可能的救世主

随着有关英特尔未来的问题不断涌现,大家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盖尔辛格,认为他可能会是这家企业的救世主。但彼时的他似乎已经全身心地投入了VMware,在2018年拉斯维加斯的一次会议上,他还在手臂上还贴了一个VMware的纹身贴。

也许盖尔辛格也一直在等重回英特尔的机会。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2020年感恩节前,一位英特尔董事邀请盖尔辛格重新加入该公司的董事会。盖尔辛格随即征求了VMware的实际控制人戴尔公司创始人迈克尔·戴尔(Michael S. Dell)的意见。

戴尔说:“我知道英特尔遇到了困难需要一些帮助,而盖尔辛格是可以帮大忙的人。所以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

2020年圣诞节前的一次晚宴上,两名英特尔董事会成员问盖尔辛格是否会考虑改任公司CEO。这个突如其来的邀请似乎打乱了盖尔辛格的圣诞计划。他和妻子一边散步一边商量该怎么做,不知不觉走出了好远。

刚结婚的时候,两个人决定将收入的大部分用于慈善事业,如肯尼亚的学校和基督教非营利组织,这个比例如今达到了约50%,任何能够提升收入的机会他们都不会轻易放过。

最终,他们得出结论,英特尔的规模和影响力将为盖尔辛格提供一个全球平台,既可以促进技术,提供良好用途,更可以帮助他成为一个基督徒的榜样。

很快,盖尔辛格对如何扭转英特尔的局面就有了想法。

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公司的制造部门从困境中拉出来。拥有英特尔大量股份的激进主义投资者丹尼尔·勒布(Daniel Loeb)2020年12月份致信该公司管理层,敦促其将工厂剥离。

勒布提出这样的建议在情理之中,因为英特尔的芯片厂已经落后于尖端技术,却仍十分烧钱。英特尔在2020年的资本支出为142亿美元,几乎全部花在了芯片工厂。

与此同时,AMD在2009年将其制造业务剥离出来,得以在今天蓬勃发展。英伟达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是“无晶圆厂”。

盖尔辛格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如今有稳定的芯片需求,拥有工厂是公司的是一种优势。他在2021年1月份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要恢复英特尔在芯片制造方面的领先地位。

他起草了一份扩大英特尔制造业务的计划,同时要效仿台积电,为其他公司代工,使美国免受未来供应链的冲击。

2021年1月,在盖尔辛格的坚持下,9位董事一致同意了他的扩张战略。盖尔辛格也获得了125万美元的年薪和340万美元的奖金,以及一次性股权奖励。如果英特尔的股价达到某些长期目标,这些奖励的价值可能高达1.1亿美元。

于是2021年2月15日,盖尔辛格开始担任英特尔CEO。“成功孕育自满,自满导致失败,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格罗夫书中的这句话在他耳边再次响起。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扩张开始了

2021年3月,盖尔辛格宣布了英特尔的生产扩张计划,包括代工计划和斥资20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新建两个芯片厂。

2022年1月份,盖尔辛格来到白宫参加一个晚间简报会,宣布英特尔计划在俄亥俄州的一个新厂区投资至少200亿美元。这将是该公司40年来在美国的第一个新制造基地。预计将于2025年开始运营。

当天盖尔辛格又飞往哥伦布市,与州地方官员见面,他透露英特尔希望在10年内投资多达1000亿美元,在俄州这块1000英亩的土地上建造8家工厂,把该州打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地之一。

“曾经是我们把硅放入了硅谷。”他说,“今天,新的硅中心地带将要形成。”

2月15日,盖尔辛格再发新计划,宣布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Tower半导体公司。同时,盖尔辛格还向政客靠拢,成为了总统拜登的一个重要盟友。

目前,美国占全球芯片产量约12%,低于1990年的37%。同期欧洲的份额已从40%下降到9%。加强美国和欧洲的芯片制造能力也成为了盖尔辛格心头的一件大事。

为了争取政府支持他的投资计划,盖尔辛格参加了三次白宫线上会议,与二十几位国会议员和四位州长进行过交谈。

2021年9月,盖尔辛格前往华盛顿游说众议院批准《芯片法案》。在那里,他见到了由民主党和共和党代表组成的问题解决者核心小组(Problem Solvers Caucus)的几十名成员,他们都对芯片短缺和拟议的资金方案有疑问。

参加会议的密歇根州民主党代表海利·史蒂文斯(Haley Stevens)说,盖尔辛格明确指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的演讲对于法案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地时间2022年2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芯片法案》,拨款520亿美元刺激芯片生产。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去年6月,盖尔辛格与法国总统马克龙

在欧洲,盖尔辛格游说欧洲官员们提供类似美国的补贴方案,帮助英特尔在那里建造一个大型工厂,预计价格与美国的扩建计划相当。

他拜访了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意大利总统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教皇,以及其他国家的政府官员。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批评与非议

盖尔辛格在一场芯片危机中接手了英特尔。疫情扰乱了生产,释放了新的需求,芯片严重短缺,一些汽车制造商工厂停产。

由于盖尔辛格承诺为芯片制造提供巨额资金,英特尔的股票下跌。华尔街分析师对这位CEO的批评愈发强烈。

盖尔辛格说:“每天的工作都是超负荷的,不过没关系,我相信上帝与我同在。”

一度被排挤,“救世主”重回英特尔

英特尔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的Fab 42微处理器制造基地

批评者质疑英特尔是否能在制造技术上赶上台积电和三星,而其他人则对代工计划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大型芯片制造商不会愿意为制造服务向竞争对手付费的。

而且,台积电的生产工艺经过调整可以制造多种芯片,而英特尔一向以僵硬的标准化制造微处理器而闻名。

芯片初创公司Cornami的CEO瓦尔登·莱茵斯(Walden Rhines)博士说:“这与代工业务所需的灵活性正好相反。”

对于这些质疑,盖尔辛格反驳说,英特尔的代工业务已经吸引了美国国防部和大型手机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并表示他的长期投资最终会得到回报。他说:“我们需要大胆地抓住这个时机。”

英特尔并不是唯一扩大美国产能的公司。台积电2021年开始在亚利桑那州距离英特尔工厂约50英里(80公里)的地方建造了一个价值120亿美元的综合园区。三星电子选择在得克萨斯州的泰勒市建造一座价值170亿美元的工厂,并将于2022年开始施工。

盖尔辛格之所以采取这一战略,部分原因是他看准了英特尔能够在代工业务方面与台积电和三星相抗衡。但在英特尔的历史上,它大部分时间只制造自己设计和销售的微处理器和芯片。

这种策略是有风险的,因为英特尔的芯片工艺已经落后于亚洲对手。盖尔辛格说,英特尔有望在几年内迎头赶上,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这些公司也会继续研发新的技术。

VLSI研究公司分析师丹·哈奇森(Dan Hutcheson)说:“英特尔正在追赶,但他们还没有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