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作者:文不谈史

1976年9月8日,夏末初秋的夜已经有了些许寒意,无穷无尽的黑暗笼罩着大地。深夜已至,中南海里却无一人安心入睡。毛主席的房内,医护人员来来往往,表情严肃,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着每一个人的心脏。

这一天,中央发出三次特急电报,向有关领导通告毛主席的身体情况。

83岁的毛主席躺在床上,时而清醒,时而昏沉,身体上的疾病把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老人折磨得瘦骨嶙峋。死神乘着黑夜来临,尽管医护人员拼命抢救,但还是没能从死神手里夺回毛主席的生命。

9月9日凌晨,毛主席吐出最后一口气息,陷入了永久的睡眠。

日夜守护在主席身旁的人仿佛一瞬间失了魂魄,全部堆在地上,屋内一片痛哭声。人群中有一个人哭得最伤心,几次都哭昏过去,醒来之后又沉入哀恸中,这个人就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

多年来,张玉凤一直在中南海陪伴主席,在主席晚年的时候,一直守候着他。在中南海也就只有张玉凤敢和毛主席顶嘴,在毛主席视力下降,无力查看机要文件时,都是让张玉凤念给自己听。她和毛主席不是父女,胜似父女。

那张玉凤是怎么认识毛主席的?毛主席为什么如此信任张玉凤?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张玉凤

到中南海做毛主席的秘书

张玉凤出身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小时候家里特别困难,张玉凤上了六年学后,家里就再也拿不出钱支撑她以后的学费,懂事的张玉凤便放弃了学业回到了家里。

家中薄田的收入不能维持一家子的生活,张玉凤小小年纪便出来寻找工作。

碰巧这时候铁路局招工,14岁的张玉凤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了,没想到真的被录用了。从此,张玉凤就成了一个铁路客运乘务员。

因为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虽然很辛苦,每天要面对不同的乘客,但是张玉凤从没抱怨过。她每天跟着列车穿越祖国大地,见识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脸上时刻洋溢着笑容,从她身上看到的只有青春的活力和热情。

也正因为张玉凤对工作尽心尽责,饱受称赞,她很快就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1960年,铁道部去张玉凤所在列车挑选专列人员,张玉凤被领导推荐,成功被选上了,从此成为了中央首长和外国元首专列上的列车员。

很快,新的机遇又来了。

毛主席的专列需要服务员,领导就想到了张玉凤,询问张玉凤意愿的时候,张玉凤想也没想就答应了。能成为主席专列的服务员,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就这样,张玉凤被选为毛主席专列上的工作人员。

这时候起,张玉凤便偶尔能够接触到毛主席。

在她印象中,毛主席是个高大伟岸、精神矍铄的老人。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在专列上工作时,张玉凤遇到了一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刘爱民。

刘爱民对工作的态度和张玉凤一样,他平时不爱多说话,醉心于工作。

张玉凤和刘爱民平时经常在一起工作,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在相处中,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于是在张玉凤24岁时,两人举办了婚礼,正式结为了夫妻,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一年后,两人的小孩就出生了。由于两人都需要工作,孩子就托付给了刘爱民的妈妈。

因为工作,张玉凤有时候连续几个月不回家,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张玉凤也曾十分痛苦,想过放弃,但在婆婆和丈夫刘爱民的鼓励和支持下,她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忙碌又平静的生活很快又被打破了。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张玉凤正在打扫车厢,列车长快步走来,停在了她面前。不等张玉凤开口,列车长就说:“你今天去一趟中南海,有人要见你。”

中南海?那不是主席生活的地方吗?谁要见我?有什么事情?张玉凤脑子里飘过许多疑问。

但是都没问出口,她甚至没有梳洗打扮,就跟着列车长去了中南海。

在中南海,中央警卫团的团长张耀祠和毛主席的护士长吴旭君接见了张玉凤,经过一番了解,吴旭君问到:“你愿不愿意来中南海当服务员?”

听到这个问题,张玉凤的心剧烈跳动起来。在中南海服侍毛主席,能天天见到毛主席是多少中国人的梦想啊!她颤抖着声音,斩钉截铁地回答道:“我愿意!”

就这样,张玉凤在1970年正式进入中南海工作。

不久后,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徐业夫病故,经过中央的审查和批准,张玉凤又成为了主席的机要秘书。没想到这一工作就是6年,张玉凤陪伴了毛主席人生中最后的时光。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被主席称为“张飞的后代”

张玉凤进入中南海后,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毛主席已是满头白发,面色也苍白憔悴,十分虚弱,心里不由得暗自伤心。

一次,小小的感冒导致毛主席支气管发炎,夜夜咳嗽。但是毛主席信医不信药,根本不听医嘱,不吃药,还经常抽烟,结果病情加重,转成大叶性肺炎。

尽管护士长每天都叮嘱他要少抽点烟,对身体好,但是烟瘾一上来,毛主席就忍不住想吸两口,吸了两口又要咳嗽半天。

张玉凤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心疼主席,于是她每天都想着法子让主席少吸烟。她经常把主席的烟藏起来,毛主席寻找半天都找不见,喊她寻找,她也装作找不见,好几次都逼得主席发了脾气。

可是张玉凤脾气比主席还大。

因为张玉凤是为自己着想,主席也只好作罢,忍着烟瘾,少吸几次。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毛主席

张玉凤不懂护理,也不懂医学,但她为了更好地照顾主席,就一边干活,一边自学护理。在张玉凤的细心照料下,毛主席的身体也开始一天天地转好,这也使得毛主席更加信任张玉凤。

不过张玉凤的脾气不小,有次还气的毛主席辞退了她。

有一天中南海来了客人,大家都忙前忙后地满脸笑容迎接客人,张玉凤作为主席的秘书,理应对客人热情相待。可是张玉凤一整天都摆着臭脸,毛主席看到张玉凤的样子,就批评了她。

没想到张玉凤一听毛主席呵斥自己,脾气更大了,一直皱着眉毛,瞪着大眼睛,左一句右一句为自己辩解。毛主席看她丝毫不想承认自己的错误,脾气也一下子冲了上来,满是皱纹的脸变得通红,也瞪着眼睛,用尽全身力气,对着张玉凤大声喊到:“你不高兴,就给我滚!”

张玉凤一下子就呆住了,她没想到毛主席会让她离开中南海,但是她很快就回过神来,用更大的声音回到:“滚就滚,谁不让我走谁是小狗!”

说完便简单收拾一下,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中南海。

回到家后,张玉凤心里很难受,呆在家里20多天不愿意出门。期间张耀祠来找过她,让她写检查向毛主席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事儿也就算过去了,可是张玉凤虽然心里难受,但是十分倔强,她摇摇头拒绝了,一个字也没写。

直到她发现自己有一些衣服落在了中南海,但她不想回去拿,这样就又会见到主席,于是她打电话给护士长吴旭君,让她把衣服送过来。

吴旭君并没有理会她的要求,只是对她说:“你在家里等着吧,哪儿也不要去,一会有人接你回中南海。”

张玉凤知道这是主席让她回去呢,她这次没有拒绝,就这样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主席身边。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当她回到中南海再次看到那个熟悉的老人,她故意表现得一脸冷静和不在意,但是毛主席却微笑着主动对她说:“办事认真,工作尽职,一触即发,你可真是张飞的后代啊,这次算是二进宫了,以后要多注意啊。”

张玉凤看着慈祥的毛主席向父亲一样,温声细语地对自己说话,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几十天来积攒在自己的内心的挣扎和委屈,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在此之后,张玉凤对待主席更加尽心尽责,也更能懂得主席的心思,往往不需要主席多说什么,她就能知道主席内心的意思。

这次张玉凤是满心欢喜地回到了主席身边,可是在自己生完二胎后,她就犹豫了。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1972年冬,张玉凤怀上了二胎,毛主席知道后十分高兴,特意交代张玉凤不用干重体力活,好好养胎。张玉凤却不觉得自己变得特殊了,还是像以前一样尽心尽力做自己的工作。

就这样,一直到自己分娩的前几个小时,张玉凤还在中南海工作。

7月31日晚,张玉凤感到小腹阵痛,毛主席觉察出她的不对劲,立马派人把她带到了医院。

第二天,张玉凤顺利产女,母女平安。

张玉凤回家坐月子了,中央就派其他人来照顾毛主席,由于不熟悉主席的脾气,根本照顾不好主席。毛主席也特意托人带信给张玉凤,嘱咐张玉凤“早日回来”。

原本,生子后身体虚弱的张玉凤,心里是有些纠结的,因为婆婆有事回了老家,没法照料她,再加上孩子过于幼小,离开孩子她会分外思念和担忧,因此她犹豫着还要不要回中南海工作了。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张玉凤与丈夫以及两个女儿在一起

但待她养好身子后,就立马回到了中南海,因为她心中也无比惦念着毛主席。

毛主席也因为张玉凤回来变得开心了许多,还不禁感慨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1974年,毛主席患上了老年白内障,双眼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张玉凤作为主席的机要秘书,经常要读一些机密文件给毛主席听。但是张玉凤从不泄露机要信息,她知道这些信息全都是影响国家大局的机密,从来都是听了就忘,也从不问毛主席内情,并且从不向主席“进言”。

毛主席知道张玉凤对工作尽心尽责,心中有度,所以十分信任她,还把自己的私人保险柜钥匙交给了张玉凤。张玉凤也没有辜负主席对她的信任,在主席去世后,她把钥匙交给了主席交代过的人。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1976年春节,是主席人生中最后一个春节,中南海没有想象中的热闹,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家都为他担心,无心庆祝新年。毛主席的家人没有陪在他身边,张玉凤和主席的医护人员陪伴他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

毛主席睡得越来越少,甚至很难再起身。凌晨,外面响起了迎新年的鞭炮声,主席听着爆竹声声,看着自己身边的一群年轻人只顾着围在自己身边。就让张玉凤来到自己身边,叮嘱张玉凤带着他们也出去放炮吧,年轻人也该过节。

不一会儿,爆竹声在中南海响起了,众人听着带有吉祥寓意的爆竹声,总算有了过年该有的样子,毛主席也开心地笑了。

毛主席在金色的秋天里离开了,张玉凤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医护人员用尽了各种抢救方式,也没能挽留主席的生命。医生一个一个在确认死亡的单子上,颤抖着手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当天下午,中央将毛主席的死讯向全国群众公布,举国上下哀恸不已。张玉凤几次都哭昏过去,稍微清醒了一些,就愣愣地坐在房间里发呆,眼泪却止不住的下落。

对于张玉凤来说,毛主席就像父亲一样,时时刻刻都关照着自己。

毛主席去世,张玉凤就像失了魂。

这之后,张玉凤在中南海的工作就结束了,她被派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由于这份工作专业性强,张玉凤做起来比较吃力,不久后张玉凤申请调回原来的铁道部,成了一个普通干部,平平淡淡做到了退休。

73年张玉凤生娃后,重回中南海工作,毛主席很高兴:交情乃见

毛主席一生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像是对待亲人一样,亲切又自然。张玉凤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主席无条件的信任,后来有很多人对张玉凤乱加揣测,但张玉凤从不过多解释,只是一笑而过,这位慈祥的老人从不卖弄自己的身份,安安分分做自己的工作。

而张玉凤身上对工作尽职尽责,对人真诚以待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人学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