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家散文】一个村民小组长的奋斗史

首届“龙华杯”全国“奋斗之城”散文大赛获奖作品

《一个村民小组长的奋斗史》

作者:刘益善

【名家散文】一个村民小组长的奋斗史

湖北嘉鱼县得名于《诗经· 小雅》中的《南有嘉鱼》,其意为南方有鲜美的鱼。出武汉往东南车行约1 小时,即到嘉鱼县城鱼跃镇,鱼跃镇南行不到5公里,有个村子,全村67户,240多人,叫官桥镇官桥村第八村民小组。

村民小组是中国当下最小的基层单位,官桥八组号称荆楚第一组,是个扬名国内外的美丽小镇。官桥八组组长周宝生,是一个带领村民,乘改革开放的春风,艰苦奋斗,创办一批高科技企业和一所民办大学,使一个贫瘠山村变成了欧美风格小镇的传奇式的人物。

谁能想到,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前,这里却凋敝贫穷,社员住的是破烂房,吃的是返销粮,穿的是褛襤衣,每个劳动日只有9分钱。1978年秋,回乡知识青年周宝生放弃了县化工厂工人的铁饭碗,怀着改变家乡面貌的理想,回村当了昔日的生产队长今日的村民小组长。

周宝生上任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社员的温饱问题。但是不改变当时的大锅饭体制,是无法做到的。周宝生和队里的几个骨干商量后,决定冒险一搏。他们在驻村工作队回家过年时,把土地分给了各家各户,实行了土地包产到户。当工作队回到村里后,正准备批判周宝生时,安徽小岗村承包到户的行为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周宝生和小岗村遥相呼应,工作队无话可说了。

搞了土地包产后,当年全队粮食产量大增,温饱问题一年解决。实行了责任制,农民有吃的有穿的,但是没有活钱,贫困面貌仍然不能改变。

周宝生就带领乡亲们成立了农工商开发公司,办冰棒厂,开挖煤窑,建砖厂,做家具,经营铸造,大办乡镇企业,经济收入大增。

有了钱后,官桥八组对村民的房屋进行了第一次改造,原来散居的茅屋变成了集中居住的楼房。那时,官桥八组名声立即大振,成为远近闻名的富村,周宝生入了党,当了省里和全国的劳模,成为各级优秀共产党员,当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全国党代会代表,可谓荣誉等身,功成名就。

如果这时周宝生停下脚步,守住几家乡镇企业,官桥八组村民也能过得很好,生活无虞。但是,小富则安非豪杰,停滞不前是燕雀,周宝生建设美丽家乡的目的远不止温饱小富,他还有更大的追求。他不断学习各地改革开放的先进事例,研究中央政策,思考官桥八组的发展方向。

他决定向科技进军。别人笑话他,一个泥巴腿子还能搞什么科技?周宝生说,只有我们找准方向,努力奋斗,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我就要办给你看看。

也是天助其愿。武汉某科技单位的一个磁性材料专家刘业胜,有一项研究成果正在找合伙人。刘业胜那天到官桥八组参观,周宝生刚好碰到他,就陪着刘业胜,谈自己投资科技的愿望。周宝生的奋斗精神打动了刘业胜,刘业胜说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正在找合伙人的事。周宝生立即就请刘业胜到官桥八组来,官桥八组愿意提供厂房、人员和资金。周宝生的诚意让刘业胜决定了到官桥八组合伙的意向,两人一拍即合。

湖北长江合金厂在鄂南一个山村诞生了,泥腿子成了高科技的生产者。官桥八组生产的磁性材料产品,开发高性能永磁合金、磁钢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西昌长征运载火箭、神舟飞船、人造卫星、导弹制导系统,还有航空仪表等尖端军工生产及石油物探地震检波器等高精度民用仪器仪表上,为大陆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湖北长江合金厂每年给官桥八组创造了利润上千万元,这是多少家村办企业都无法比拟的。

周宝生尝到了高科技的甜头,决定再接再厉。他三下武汉,在雪地里站等几个小时,请来了专家创办了湖北长江缆索厂,生产的斜拉索用在了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等数十座江河大桥上。

周宝生的理念是人生只有奋斗,才能成功事业。在奋斗的道路上,永不停步,要善于抓住机遇。当国家有了民营办教育的政策后,他要办一所大学。这次再没有人笑话他了,人们说,周宝生要办的事,他总是能办到的。

跑省教育厅,跑国家教育部,拿方案,参与投标,周宝生遇到多少困难,不必一一叙说,总之,他们成功了。官桥八组先是与武汉大学合办武汉大学东湖分校,后来与武汉大学脱钩,独立办武汉东湖学院。武汉东湖学院位于武汉江夏区内,校园楼阁场馆新颖,绿树成荫,百花盛开。武汉东湖学院属二类本科,从培养人才、教学质量比较,位列民办大学湖北第一,全国第二。

一个村民小组办了一所大学,这不是奇迹吗?周宝生创造了奇迹。

有些资源型企业,要向外发展,自己的资源有限,就要到那些有资源而又没有能力使用的地方,与他们合作开发。周宝生和官桥八组远征贵州,在贵州开发了一个河坝煤矿。

小企业小工厂关掉,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看准了,就不惜一切代价地上,保证成功。周宝生在带领村民奋斗的路上,永远坚持发展和求新的观念。

当年的农工商综合公司,现在已经是湖北田野集团,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股份公司,官桥八组的村民,人人都是股东。周宝生,湖北田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官桥八组组长,他的初心不忘,四十多年,殚精竭虑,潜心奉献,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他心中的美丽家乡,只为乡村振兴。

他成功了,他和他的乡亲们的理想实现了,官桥八组,成了湖北美丽的乡村,成了嘉鱼美丽乡村的一张名片。

在官桥八组,村民居有别墅,月有薪酬,人有股份,生老病退有保障,孩子入学有补助,毕业工作有安排。村民无忧无虑,生活在幸福与阳光之中!

官桥八组现有集体总资产30 亿元,集体经济收入16 亿元,创利税2.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66000元。

官桥八组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中共中央联络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指定为接待外国政党参观基地。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前来视察,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和友人前来参观,来宾和友人称官桥八组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官桥八组先后获得的荣誉,有国家级二十多项,其中有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镇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等。获得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的各项荣誉更多,达到二百余项。

我曾经为官桥八组乾坤阁的一块碑写过一篇碑记,在这篇碑记的结尾,我是这样写的:

“春,余访斯村,行村道,观别墅,看工业园,对话周宝生,腹笥盈实,满目生辉。余登九层文昌塔,面拂春风,眼观四方,神游八极,万千感慨升自胸中。斯村由穷闻乡里而富甲寰中,何由?能人也!国有明君,强盛和平,郡有良吏,百姓乐业,村有能人,必当富足。周宝生者,信仰坚定,持改变家乡面貌,与村民同富共安之理念不变,改革创新,远见卓识,苦干巧干,理想终成现实。两届赴京党代会,六次人大作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杰出企业家,享政府津贴,荣誉无计数,称号联翩来。低调做人,不离土地,荣不骄,富不矜,败不馁,官桥八组领头雁,展翅长空大写人。官桥八组者,周宝生也!周宝生者,官桥八组也!二者不可离分。”

这就是一个村民小组组长的奋斗史。

【名家散文】一个村民小组长的奋斗史

刘益善,祖籍湖北鄂州,生在武汉江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武汉东湖学院驻校作家。发表小说、散文、诗歌600余万字,出版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30余部。组诗《我忆念的山村》获《诗刊》1981-1982优秀作品奖,组诗《闻一多颂》获《诗选刊》年度诗人奖,纪实文学《窑工虎将》获全国青年读物奖,中篇小说《向阳湖》获湖北文学奖与汉语女评委奖,短篇小说《东天一朵云》获湖北文学奖,散文《飘扬在田野上的白发》获全国漂母杯散文奖,散文集《民间收藏纪事》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长诗《中国一个老兵的故事》获首届方志敏文学奖诗歌类大奖。有诗文译介海外并选入中小学课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