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向哥倫布學習主管力

沒有人天生就是偉大的主管者,哥倫布也是在15年的航海經歷與不懈努力中,才成為航海專家。作為企業的主管者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創新,才能散發出主管者的永恒特質。通過他們的成功經歷,帶給我們指引與點播,以制定出理想的戰略。這樣才能從優秀到卓越,從管理到主管。

文/Patrick J.Murphy

2013年春天,我曾給主修商業的大學生開過一門名叫「叛變及創業」的課程,主題包括如何推翻主管人、改變權力架構,或是(從另一面來看)如何鎮壓惡意的叛變等。現在講到創業,大家幾乎都已經知道必須有計劃地反抗權力,但我們採用很獨特的方法,來研究這個過程中的各種動態變化。為了了解叛變這件事,我們選擇的教材是幾百年前大航海時代(Age of Discovery)航海探險成員的大量第一手資料。

我們課堂上研究的第一個案例就是克裡斯托弗·哥倫布(Christoforo Columbus),後來還研究了費迪南德·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塞巴斯提安·卡博托(Sebastian Cabot)、亨利·哈德遜(Henry Hudson)等人。不論依照現在的標準,還是當時的某些標準來看,哥倫布絕不是完美的聖人。他很可能只是一心追求財富的人。他的目標是當上總督、管理新的領土,而且他聚斂個人財富的程度,也遠超過其他航海家。第一次出航,他就綁架誘惑當地人成了奴隸。這些可恥的行徑,只有在純粹追求殖民擴張的情況下,才算說得通。當然,這些殖民活動後來變本加厲。即使是哥倫布本人,在1504年(他過世前兩年)寫給兒子的信中,也對這些暴行表示哀痛。

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在哥倫布最著名的那次探險航行中,曾經面對至少3次的叛亂事件。這些叛亂事件並不是本文的重點(雖然這些叛亂也很值得關注),我想要談的是哥倫布這位主管人,他不僅撐過了這些叛亂活動,還反過來運用叛亂的力量來完成探險航行。

他是個外來者。就算是在大航海時代,國家和文化的界線還不像現在這麼清楚,哥倫布也仍然算是個外來的移民。不管是對西班牙文化、或是對跟隨他航行的大多數成員來說,他都是個外國人。在目前,移民參與創業的情況遠比本國人頻繁,而在大航海時代也是如此,許多冒險事業都是由移民主管,哥倫布正是其中一名。這些主管人常常是來自義大利,學了新的語言,還改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名字。比如,哥倫布到了西班牙,名字就從Columbus變成Colon;喬萬尼·卡博托(Giovanni Caboto)到了英國,名字變成了John Cabot,他的兒子塞巴斯欽到了西班牙則改姓為Gaboto;韋斯普奇(Vespucci)到了葡萄牙改叫Vespucio,達韋拉紮諾(Verrazano)到了法國改叫Verrazane。

身為主管人,哥倫布這個外國人舉止都有新奇之處,彷佛代表他擁有特殊的知識、或是先進的技術。他會用義大利文記下重要筆記,並且用精密的義大利或葡萄牙的度量單位來記錄距離和重量;他講話帶著濃濃的腔調;他也能從周圍情境中看出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而那些身處那種文化裡的人是看不出來的。舉例來說,他就能用外人客觀的觀點,看到西班牙在全世界的勢力逐漸壯大,而他也常常借勢來協助自己的探險事業。這麼做的效果很好,因此他才能讓兩艘輔翼船妮娜號(Niña)和平塔號(Pinta)在海上乘風破浪、互相較勁。

雖然這種主管力能改變許多事情,但還是有限制。哥倫布與船員之間的往來並不見得全部出於真心。雖然西班牙國王給了他權力地位,但船員不見得信任他;他們仰慕他,但與他的價值觀不同。當冒險航程碰上巨大的不確定性、甚至可能失敗時,原本隱匿的信任危機也就變得明顯可見。這種時候就可能出現叛亂,而哥倫布確實遇到過叛亂。

他是個世界級的專家。哥倫布為了成為航海探險的主管人,付出的時間和心力遠超一般人。早在他青少年時期,便已初次出海,探索從熱那亞(Genoa)到那不勒斯(Naples)一帶的地中海沿岸(約1459年)。他的伯父也是航海家,指導他十年,但哥倫布的抱負最後終於超過了身邊所有人。他離開故鄉,前往當時最懂航海的葡萄牙學習。葡萄牙文化深受海洋地理熏陶,而且與西班牙的緊張局勢限制了葡萄牙的陸路貿易。正因為這些歷史的偶然,讓葡萄牙成了大航海時代最勇於探索未知、成果也最豐碩的國家。哥倫布大約是在1473年抵達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當時他25歲左右。幾年之後,他就娶了聖港島(Porto Santo)總督的女兒。

在那時,葡萄牙勢力已經航行超過赤道,開始固定探索非洲海岸。然而當時的航程必須先向西航行很長一段距離,在看不到陸地的情況下繞過眾人聞之色變的博哈多爾角(Cape Bojador)。先前有人嘗試要繞過這裡,失敗了數百次之後才成功,那時是在哥倫布出航之前的數十年。哥倫布參與這種無畏的葡萄牙冒險航行多年,直到1486年為止。將近15年在葡萄牙航海經驗,讓他成為世界級的航海專家,也讓他個人的抱負更為壯大。

他是個滿懷熱情的人。在哥倫布的時代,通往東方的西方航道這種說法流傳太久,已經成了一種神話,彷佛是科幻小說。而哥倫布看到了將神話轉成現實的方法。我們並不清楚他是在何時、如何想到這個點子的,但他的確是在葡萄牙的時候想到的。光說他對這個想法「滿懷熱情」可能還不足以形容,他幾乎是為此瘋狂。15世紀80年代晚期,通過弟弟的協助,哥倫布向葡萄牙、西班牙及英國王室都呈遞了航海探險計劃。他需要資金,但這三個王室全都否決了。葡葡牙航海家巴爾托洛梅烏·迪亞士(Bartolomeu Dias)在1488-1489年繞過非洲好望角,讓葡萄牙的發展重點放在繞行非洲前往東方,這與哥倫布的路線正好相反。迪亞士的成功讓哥倫布的計劃變成多餘的,但卻讓他更積極想完成另一項同樣偉大的成就。

哥倫布為此投入了非常人能及的心力和時間作研究。對於在1460年過世的葡萄牙航海翹楚恩裡克王子(Prince Henry),哥倫布了如指掌。他研讀了所有相關作品、在地圖上作記號,還畫了許多速寫。他寫了幾百封信,而且勤於寫日記。在一本馬可波羅遊記上,他也寫滿了邊註。就像現在許多熱情投入的作家、博客和推特寫手一樣,哥倫布也有自己熱愛的主題。一切都透露出他想解開航海界最大疑問的熱情。

只要是碰到哥倫布的人,都會看出他是個外來者、十分專業、也充滿熱情。但是,和他近距離合作的人,會怎麼看他的主管風格?我們研究了這些人的第一手資料,發現哥倫布的某些行為特質,與現今最無畏的創業主管人不謀而合。

他對一切極度樂觀。在海上的時候,哥倫布會把身邊看到的任何東西(海草、風向改變、海鳥、鯨魚、洋流),都解釋成他們「必然會成功」的跡象。然而,他也會用錯誤的航海日志,減輕其他船員對於他們究竟已航行多遠的疑慮。當旗艦聖瑪莉亞號(Santa Maria)在新世界海岸擱淺的時候,他立刻宣布,這起船難是出於上帝的眷顧,讓他們不用煩惱該把誰留下來。這種堅定樂觀主義的優缺點,也同樣適用於現在的創業者。就像那些創業者一樣,在達到目標之前,哥倫布的話可能聽來過於天真,而且如果他探險失敗,就會看來十分愚蠢。然而,正因為他最後成功了,也就讓他成了英雄。

他在政治上十分靈活。或許因為哥倫布擁有身處不同文化及地區的經驗(當時,裡斯本簡直可以說是「大航海時代的矽谷」),他能夠與各種不同的人往來愉快,而且通過高明的操作手法達到目標。比如,一次返回西班牙的途中,哥倫布幾乎被亞速爾群島(Azores)的葡萄牙人逮捕,他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幸免於難。而之前,他的航海計劃聽來一味蠻幹而不顧及船員,卻仍然拿到了皇家敕令,宣布只要犯人願意加入,犯罪紀錄可以一筆勾銷。這一舉動令某些合格船員感到不滿,但罪犯補足了他需要的人數,而且他和這兩群人的相處也都很順利。此外,他和西班牙王室溝通格外順暢有效,可見其政治手法之高明,但這也為他招來了不少嫉妒的敵人。

他不怕對立。就像現在的創業者,哥倫布也知道遭嫉遭恨的感受。他的敵人可不少,比如羅德裡格茲·德·豐塞卡(Rodriguez deFonseca),這位握有大權的王室牧師雖然奉命要支持哥倫布,卻還是一心想打倒他。而平塔號的船長馬丁·平宗(Martin Pinzon),就從來沒尊敬過哥倫布,在航行中也曾把哥倫布拋下不管,甚至最後還想早一步返國,搶下發現新世界的功勞。上文提過的迪亞士,則與哥倫布有過異常激烈的爭執。歷史給現代主管人上的一課在於,哥倫布從來不會直接理會嫉妒這種小事。如果是船員表現不佳,他絕對會追究到底,但面對其他人惡意的嫉妒,他卻能有成熟圓滑的態度,覺得不值得和他們一般見識。

後世對哥倫布的主管風格有褒有貶。但是,像1492年發現新大陸這種重大成就,不論在哪個時代都會需要非凡的主管才能。像這樣的主管力值得我們研究,在某種程度上,也值得我們效仿。

本文來源: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