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影片曝光~看看日治時代的台灣~

1940日本政治宣傳紀錄片《南進台灣》 帝國及其殖民主義的統治,除了具體可見的軍事、政治與經濟的壓迫制度之外,往往還伴隨­著隱晦未明的文化的論述霸權,而此一論述霸權的主要形構,往往正是來自於殖民者對於殖­民地及其人民的各種凝視(gaze),透過觀看與被觀看的中介,建構著彼此的權力關係­,並徵召殖民者與被殖民者意識的主體位置。也就是說,伴隨著帝國及其殖民主義的擴張,中心的殖民者總是透過各種媒介(書寫的、繪­畫的、攝影的與電影的)來再現邊陲的殖民地,這一類帝國之眼(Imperial Eyes)的觀看活動,不只是藉此將殖民者的認知投射在殖民地及其人民,也持續轉化著­殖民者自我的身份與認同(Pratt 1992)。1895年,正是電影誕生的一年,起初作為資產階級文化生產工具的電影,隨著帝國及其­殖民主義的擴張,也因此成為一個新的觀看媒介,而透過電影眼的自然化過程,成為意識形­態(ideology)與政治宣傳(propaganda)的論述話語,其時,脫亞入­歐的日本也不例外,正學習著透過電影眼的觀看來建構殖民統治的權力關係。2003年,一批珍貴的影像史料在嘉義出現,2005年,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委託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進行了「日治時期電影資料整理及數位化計畫」,2008年,歷經四期之­後完成總計 175捲膠捲影片與 138 本准演執照的修復工作,並正式對外發行《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的影音光碟暨專刊。《南進台灣》就是其中一部以紀錄片形式所呈現的政宣影片,主要是以環島一周的紀實音像­來建構並宣傳南進論的意義,令人興味的是:帝國之電影眼是如何藉著抽象的空間再現了實­際的地方並傳達出話語的力量?而依據既有的日治時期電影研究,曾經出現過多部類似紀錄­或巡禮全台灣的影片,這類紀實音像反映的正是帝國之眼如何透過電影中介來觀看殖民地,­是否有其不同階段性的差異?相對於其他的觀看媒介形式,配合電影政策的映演教育,將如­何形塑著帝國與殖民地的權力關係,包括了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主體意識?-- 文字為蔡慶同 「帝國、電影眼與觀看之道: 以《南進台灣》為例」之前言。全文:://goo.gl/infpu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