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罗斯对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乌克兰决定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 普京喊话乌军“放下武器回家”

作者:华商报
俄罗斯对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乌克兰决定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 普京喊话乌军“放下武器回家”

俄乌局势演变时间轴

2013年11月

乌克兰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的准备工作,同时表示将加强与俄罗斯等其他独联体国家的经贸关系。

2014年2月

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持续骚乱导致多人死伤。乌克兰反对党主导议会并通过解除亚努科维奇总统职务等一系列决议,乌内务部宣布通缉亚努科维奇及其政权多名高官。

2014年4月

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哈尔科夫州和卢甘斯克州数千名民众抗议,提出在乌克兰实行联邦制、加入俄罗斯等。政府军和民间武装在顿巴斯地区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民间武装随后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2014年9月5日

经国际社会斡旋,乌克兰政府代表和乌东部民间武装代表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达成停火协议,但此后冲突并未完全停止。

2014年12月23日

乌克兰议会通过关于该国放弃不结盟地位的法案,决定深化和北约的合作。

2015年2月12日

新明斯克协议签署。此后,乌克兰政府军和乌东部民间武装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得到控制,但小规模交火事件时有发生。

2019年2月7日

乌克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乌克兰加入欧盟和北约作为国家基本方针写入宪法。

2021年12月10日

俄罗斯外交部就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展安全保障对话发表声明,要求美国和北约就排除进一步东扩的可能性提供法律保障。

2022年1月10日至13日

俄罗斯分别与美国和北约就安全保障问题开展对话,但均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2022年1月22日

乌克兰国防部发表声明说,美国援助乌克兰的一批军火当天运抵基辅。此后,英国、波兰、加拿大等国陆续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援助。

2022年1月26日

美国和北约分别向俄罗斯递交关于俄方所提安全保障建议的书面答复,但美国和北约在诸多关键议题上没有让步。

2022年2月2日

美国国防部宣布将向欧洲增派部队,以应对俄乌边境地区紧张局势。俄外交部副部长格鲁什科表示,美方这一决定将加剧军事紧张。

2022年2月17日

乌克兰军方称,乌东部民间武装当天向政府军控制区发动炮击。乌东部民间武装则指责乌政府军首先动用重型武器向其控制地区发动袭击。

2022年2月18日

乌东部民间武装自行成立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政府所在地发生爆炸。乌东部民间武装宣布,向俄罗斯大规模集中疏散当地居民。

2022年2月21日

普京签署关于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关于承认“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命令,以及与这两个“共和国”的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2022年2月22日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对“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承认是其单方面退出明斯克协议的行为。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当地时间22日通过相关决议,准许俄罗斯总统在俄境外动用联邦武装力量。

2022年2月24日

普京发表全国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开展“特别军事行动”。随后,乌克兰境内多处遭到攻击。

俄罗斯总统普京24日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他说,俄罗斯无意占领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天晚些时候宣布乌克兰决定与俄罗斯断绝外交关系,全国实施军事管制,但呼吁民众不要恐慌。

普京:无意占领乌克兰领土

不会强迫任何人

普京24日清晨在向全国发表的讲话中说,形势迫使俄方果断行动,应“顿巴斯人的‘共和国’求援”,他决定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说,俄方无意占领乌克兰领土,不会强迫任何人,但如果发生流血冲突,“责任全在”乌克兰政府。他呼吁乌克兰军人“放下武器回家”。

普京说,俄罗斯力求将乌克兰“非军事化”。他没有作具体解释。普京同时指责美国和美方主导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造成当前局面。他说,过去30年来,俄罗斯一直耐心寻求与北约主要国家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却始终遭到欺骗、施压和讹诈。

普京21日晚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乌克兰政府谴责俄方此举侵犯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

泽连斯基:俄军进入了乌克兰

乌军击退俄军袭击

泽连斯基24日同样发表全国讲话。他表示,俄军进入了乌克兰,乌武装部队正在进行艰苦的战斗,“俄罗斯向我们的军事设施和边境防卫人员发动攻击,乌克兰许多地方都听到爆炸声。”他表示,乌军队在顿巴斯地区以及乌东部、北部、南部等地区击退了俄军的袭击。他说,俄军损失惨重并将遭受更大损失。

泽连斯基说,根据乌克兰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的决定,乌政府开始向所有有能力、有意愿保卫国家的乌克兰人发放武器。每一位有战斗经验的乌克兰人都可以加入战斗,他们应该立即到乌克兰内务部相关部门报到。他希望乌克兰民众保持冷静,尽量不要外出。泽连斯基同时表示,乌克兰中央银行以及国家银行系统拥有一切资源来维持国家运转并维护乌民众利益。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随后投票通过关于在乌克兰全境实施战时状态的总统令。

泽连斯基强调,乌克兰军队和国防部门“正在运作”,已经做好准备,“能够击败任何人”。

当地时间24日,乌克兰基辅市长克里琴科表示,乌克兰首都基辅将实行宵禁政策。随后,乌克兰切尔卡瑟州也宣布,将实行宵禁政策。

据称乌国民卫队司令部被摧毁

乌克兰总参谋部则表示,俄罗斯武装力量于当地时间24日5时开始,对乌克兰多个城市的军事设施和军用机场进行打击。包括装甲车在内的俄罗斯军事装备已越过国境线,进入切尔尼戈夫州、苏梅州、卢甘斯克州和哈尔科夫州。

泽连斯基的顾问阿列克西·阿雷斯托维奇说,俄军已深入北部切尔尼戈夫10至20公里,乌军在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以北5公里处与俄军交火,摧毁对方4辆坦克。乌军还声称击落5架俄军战机。阿雷斯托维奇声称,俄军没能达成一举击败乌军的既定目标,“首都基辅得到可靠保护……他们(俄军)将面对艰苦战斗”。

不过当地媒体报道,俄军坦克已进入哈尔科夫。俄罗斯国防部说,俄军用高精度武器打击乌方军事目标,压制了对方的防空能力,使对方的军事基地基础设施陷入瘫痪。俄国防部说,俄军不对乌城市进行炮击或空袭,行动不会威胁到平民。

俄罗斯国防部还表示,已有大批乌军士兵放下武器并丢弃阵地,而俄军不会对放下武器的乌军士兵进行攻击。此外,俄罗斯国防部还发布消息称,俄军在一小时之内就消灭了乌克兰海军和空军的作战能力。

据乌克兰紧急情况部消息,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已被摧毁。

据法新社消息,当地时间2月24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俄军正试图夺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控制权。当日早些时候有消息称,俄军已从白俄罗斯方向进入乌克兰,双方在切尔诺贝利发生激战。

特写

爆炸声过后的乌克兰首都基辅:

外卖停送、店铺关门、街道空空荡荡

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当地时间24日,继乌克兰多地发生爆炸并拉响空袭警报后,乌克兰首都基辅上空响起民防警报。

据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工作的广州姑娘Nicole介绍,目前基辅市内公共交通运行正常,用水、用电和网络一切正常,但是所有外卖都已经停送了,身边的人基本都会去一些大的超市采买应急物资。

北京时间2月24日下午5点左右,Nicole前往基辅市中心地标商场GULLIVER采买日常生活用品。从她现场拍摄传回来的视频看,街道空空荡荡,偶尔有行人路过。

走进商场,商户店铺已经全部关停,只有开在地下的超市还在正常运营。Ni-cole说超市排队结账的人比以往稍多,但目前来看物资暂时充裕。

分析

俄军大胆“防守反击”

背后不简单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4日报道,俄总统普京当天在对俄民众发表的特别讲话中宣布,他决定在顿巴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与此同时,根据流传于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众多视频片段,乌东部重镇哈尔科夫、乌首都基辅、乌西南部港口敖德萨和东南部港口马里乌波尔等地均出现巨大爆炸和浓烟。有消息称,俄军装甲部队已经突破哈尔科夫州界,并且在白俄罗斯方向有所动作。据俄媒报道,俄军两栖部队已经在敖德萨登陆。可见,俄军摆出了一个从乌克兰北、东、南三面同时展开突击的阵势。

从许多网民拍摄的“口径”巡航导弹从头顶呼啸而过的视频可以看出,俄军第一波攻势很大程度上仰赖战术弹道导弹和远程巡航导弹的突击。这些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意在瘫痪乌方的重要军事设施,为攻击行动“铺路”。

由于卫星图像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存在,现代战争和冲突中的大规模兵力调动和部署很难做到完全不被外界所知。

有分析人士此前认为,俄军近来的大规模兵力调动和有意无意地展示,是对军事手段的“一物两用”:除去直接投入战争消灭对手战争机器之外,这种“引而不发”的姿态可以体现出强烈的决心和意图,震慑对手,使其行动有所顾忌。

应该说,俄罗斯在2010年之后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改革,实现了俄军的“减脂增肌”,是俄军此次敢于大胆使用军事手段的底气和信心所在。

一方面,俄军对部队机制编制进行调整,强化了快速反应和动员能力,更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例如,在强化了态势感知、电子对抗和远程打击能力后,被西方媒体和军界广为关注的“营级战斗群”在实战中展示了强大的威力,而俄军空降兵部队在前不久的哈萨克斯坦事态中也展示了很强的空运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另一方面,俄军的装备也逐渐摆脱了苏联解体后的颓势,实现了力所能及的更新,这带来了俄军战斗力的明显提升。俄陆军近年来换装了T-72B3M和T-90等先进的主战坦克,令俄军一向倚重的装甲突击力量更加精锐。特别是以“伊斯坎德尔”/“口径”导弹系统和“龙卷风”远程火箭炮为代表的远程精确打击手段,已经在此前的叙利亚实战中展示了威力。

此外,俄军在叙利亚的部署和实战也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自2015年俄军介入叙利亚战事后,俄军相关的部队及指挥、后勤体系保持了较高的实战化水准。其航空兵、装甲兵和特种部队等单位都获得了实战经验。“口径”巡航导弹、“铠甲”防空系统等一批新武器得到实战检验,对抗无人机、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战法和经验得以积累。这毫无疑问会提升俄军应对现代条件下冲突和战争的能力。

对俄罗斯来说,这是一次面对北约东扩重压而进行的“防守反击”,但后续能否改变其所面临的不利战略态势仍有待观察;对美国和北约来说,长期向东“拱卒”和最近不断“拱火”,毫无疑问是火上浇油,意图从中渔利之举。而美方此前“绝不向乌克兰出兵对抗俄罗斯”的表态,多少给人以外强中干之感。总之,俄乌局势发展到今天,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是矛盾长期累积的结果,后续局势如何发展,仍需密切观察。

俄乌开战 普京的目标是什么?

俄乌之间战争开始了,那么,普京的目标是什么?有分析家指出,普京在电视讲话中强调了战争的范围和目标,那就是顿巴斯“小战争”,俄罗斯没有打算占领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的军事行动只是为了保护人民。但是普京透露了另外一个目标就是乌克兰非军事化。什么情况下一个主权国家会非军事化?战败。二战后的日本、德国被解除了武装。

去年12月以来的俄乌边境战争危机,俄罗斯打算与北约、美国重划安全边界,但这一诉求被无视了,北约和美国的书面回复没有满足俄罗斯的三项核心诉求。2月,法德领导人的斡旋外交并没有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达成妥协。2月14日,俄罗斯宣布完成军演,撤回军队,这意味着俄罗斯与美国、北约的博弈,无果而终。

既然俄罗斯难以与北约、美国重划安全范围,那俄罗斯将顿巴斯地区变成缓冲区,甚至将乌克兰非军事化、中立化,就成了次优目标。现在,俄罗斯提出的“非军事化”,至少意味着乌克兰政权的更迭。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战争的目标已经不是顿巴斯纳入俄罗斯了,而是通过战争实现乌克兰非军事化,俄军“闪击”乌克兰,实现政权更迭,逐步撤军,应该就是最后的目的。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开展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将乌克兰去军事化。俄方行动的持续时间将由俄罗斯总统普京视行动效果等情况决定。

乌局势可能影响拜登中期选举

生活在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的珍妮弗·劳近来发现,当地电台关于乌克兰局势的报道越来越多,她一听到就恼火。这名51岁的家庭主妇曾投票支持现任总统、民主党人拜登,但对拜登政府对乌克兰局势的处置,她心有不满。她认为美国介入海外战争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她作为普通美国人,更关心本地犯罪率攀升、枪支泛滥、系统性种族歧视等问题。

生活在田纳西州约翰逊县的67岁退休老人爱德华·埃勒与劳看法相似。他说,与其把美国纳税人的钱大笔花在“阻止一场与我们无关的战争”上,白宫更需要聚焦于降低油价等问题。而劳和埃勒的看法代表了不少普通美国人的态度。

美国今年11月将迎来国会改选,即中期选举。分析人士指出,拜登和国会民主党人本要聚焦选民关注的问题,备战中期选举,但乌克兰局势可能会“干扰”选情。美国公共事务研究中心18日至21日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应在化解俄乌冲突中扮演主要角色,认为美国应扮演次要角色或不应插手的比例分别为52%和20%。

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去年12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美国民众眼下最关心经济问题,包括不断攀升的通货膨胀率,今年1月份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创40年来最高水平。此外,新冠疫情、社会安全等问题也受到普遍关注。

美俄太空合作会中断吗?

乌克兰局势升级之际,距离地球表面大约400千米的国际空间站,4名美国宇航员、2名俄罗斯宇航员和1名德国宇航员继续在微重力环境下一同工作。

其中,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员马克·范德海去年4月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进驻国际空间站,定于今年3月30日同俄罗斯宇航员彼得·杜布罗夫和安东·什卡普列罗夫乘坐另一艘“联盟”号飞船返回地球。

莫斯科时间24日清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西方七国集团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4日上午开会,商议对俄“全方面制裁”。不过,据路透社报道,截至23日,美国围绕乌克兰局势对俄罗斯出台的制裁举措不涉及俄罗斯航天项目。两国围绕国际空间站运行的长期协作似乎未受影响,依然按计划进行。

“空间站正在进行的作业,包括关于将乘员安全送到空间站和送回地球的工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言人达恩·于奥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告诉路透社记者。俄罗斯航天局暂未回复采访提问。

大约七周前,拜登政府承诺设法让国际空间站服役到2030年以后。现阶段,NASA仍在同俄罗斯航天局商谈新的“乘员交换”协议。根据这类协议,美国宇航员可以乘坐俄罗斯“联盟”号,俄罗斯宇航员可以乘坐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研发的“龙”飞船,相互免费。NASA说,协议有望达成,3名俄罗斯宇航员已经在NASA位于休斯敦附近的林登·约翰逊航天中心接受训练。

美俄太空利益交织,从最近一次发射可见一斑。本月19日,美国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为NASA发射一艘“天鹅座”飞船。飞船21日抵达国际空间站,送去总重将近3.8吨的食品、燃料和设备。把“天鹅座”送上轨道的是“大火星”运载火箭,其一级助推器大部分在乌克兰设计和制造,所用发动机则是两台俄罗斯生产的RD-181发动机。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中新网、参考消息等 新华社记者 白雪骐 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