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手艺人】街边“理发店”,拐进时光的小巷

写在前面

过去,修炉匠、篾匠、打铁匠、剃头匠、钟表维修师……都曾是街头巷尾的“热门”职业。随着时代发展,这些曾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技艺与职业手艺人,正慢慢消失。

今天,我们找到了一些还在坚持传统技艺的职业手艺人,他们或为传承,或因生计,或是热爱,依然在坚守着……走近他们,走近手艺人的故事。

老式理发椅、剃头推子、白色毛巾、清一色的白大褂师傅……

在贵阳市油榨街,穿过一条小巷,破旧的铁皮棚子搭建的“理发店”尤为显眼。

环顾四周,店里没有像样的招牌悬挂,墙边摆放着一块大大的理发镜,破旧的篮子里盛满了手推子、牛角梳、条剪和刮胡刀,这些简单的“行囊”便是剃头师傅的装备。

【走近手艺人】街边“理发店”,拐进时光的小巷

铁皮搭建的简易“理发店”

“我叫刘备,大家都叫我刘师傅。”今年54岁的刘备是油榨街有名的理发老师傅。剪平头、学生头、剃光头、刮脸……对他来说都是信手拈来。

“师傅,剃个‘光波’。”声音响起,刘备忙将客人带到理发椅坐下,然后把椅子上的理发围布抖了抖披在客人身上,便开始给客人剪起了头。

不出十分钟,刘备细心地用毛巾将男人脖颈的碎发掸去,剪发便已完事。

【走近手艺人】街边“理发店”,拐进时光的小巷

老师傅刘备

“看是不是要精神点?”对着镜子看了看,客人满意地将10元钱投入篮子。

客人刚走,刘备就忙不迭地把地上的碎发扫起。“20多岁就跟着师傅学手艺,几十年了就一直干的这个。”谈起自己的理发手艺,刘备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

“以前没什么本事,所以就想有一技在手,我们这个行业别看现在衰落了,以前还不错。”刘备谈到,在70年代的街上,常常都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不仅有老人会找他们剪发刮脸,还会有大人带着娃娃找他们剃发,他们的理发手艺就是“剃头匠”那辈沿袭下来的技艺。

“以前,生意好做。现在不行了。”说着,刘备叹了一口气。

【走近手艺人】街边“理发店”,拐进时光的小巷

王师傅正在“剃头”

他说,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理发店开到街边,开到商场,形式更为多样,年轻人再也不会选择在街边找剃头匠“剃头”。

当问及带没带徒弟时,刘备忙说,“现在哪里还有年轻人会干这个,钱又不多还苦。”

“我们在这里干了几十年了,要么是老顾客,要么是过路的人。”刘备坦言,这条街的理发师都是在这里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师傅,顾客十有八九也都是老顾客。

“现在我们这的顾客几乎都是年龄大一点的老人,他们一般不喜欢去新潮的理发店,就会到这儿来找我们这种老师傅。”刘备说。

【走近手艺人】街边“理发店”,拐进时光的小巷

简陋的篮子里盛满了理发所需的工具

说着,又一位客人上门。刘备忙将篮子边的推子擦洗了一下。“别看这个推子旧,用了好几年了。”在刘备看来,入了这行便是一生,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也只想将这个摊子守好。

人还是“旧人”,物还是“老物件”,理发店里大到装饰小到剃胡刀、理发用品都保留了几十年的风格。

当问到店名时,刘备摆手说,“没名字,就说油榨街路口理发店,大家就晓得了。”

有些人穿过小巷回家,有些人则把时光都放进了小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梓颜

编辑 胡岚

编审 田旻佳 施昱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