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线上读书沙龙预告

《死水微澜》

文 | 吴欣欣

在用方言书写城市文学经典的大家里,我们常说“北有老舍,南有李劼人”,后者名气也许不如老舍大,但却堪称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筚路蓝缕的第一人。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李劼人(1891-1962),生于四川成都,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吐鲁、云云、抄公、菱乐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法国文学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开始文学创作,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归后先后担任报社编辑、大学教授,后长期举办民族工业,支持实业救国。1949年后后曾任成都市副市长、四川文联副主席、四川作协副主席等职。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等,各种著译作品几百万字。

李劼人先生的代表作《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在历史长篇创作领域打破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结构,兼顾历史宏大叙事与地方民俗文化内涵,由此成为新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鼻祖。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死水微澜》中华书局20世纪30年代版本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死水微澜》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其中最著名的《死水微澜》一书,从民间视角出发,描绘了一幅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20年的成都市民阶层群画像,当属展现四川民俗文化风貌的瑰宝之作,多次以电影、电视剧、川剧、芭蕾剧等艺术形式不断再现,成为成都吸引世界目光的一大城市文化名片。地道鲜活的川西方言、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真实又不乏戏剧张力的世态人情往来,三者在小说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调和得当、协作统一。时代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地域性,两两相得益彰,更加凸显出笔者处理复杂矛盾的深厚功底。郭沫若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巴金称他为“鲁迅、茅盾之后第一人”。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电视剧《死水微澜》剧照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川剧《死水微澜》剧照

2022年2月27日,群学书院联袂梅园经典共读小组和四川文艺出版社,举办壬寅新春首场共读沙龙,我们将目光投到美丽的川西平原,以李劼人的《死水微澜》为锚,在这里完成一场巧妙的起承转合。让我们在商洛学院的钟思远老师和南京艺术学院的张德强老师的带领下,以线上共读的方式,去感受成都直爽火辣的城市性格在中国帝制社会末期的一潭死水中激起的独特波澜。欢迎各位新老书友线上共聚。

线上论坛预告|《死水微澜》:“中国的左拉”与他笔下的都市文化悲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