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假特使密访中国,骗过了中国最高层,但功不可没

作者:紫色丘陵1
日本假特使密访中国,骗过了中国最高层,但功不可没

竹入义胜和夫人观赏画展

1972年7月,日本佐藤内阁,在国内一片反对声中黯然总辞。田中角荣上台执政。他吸取了前任的教训,意识到中日关系对自己的政治生涯具有很大影响。于是他将中日关系正常化作为重要的外交目标。7月8日,在记者招待会上田中明确表示:“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对田中在发展中日关系上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周恩来在7月8日当天就召集了外交部及有关外事、宣传部门负责人开会,进行了专门研究。为了及时表明中国政府对田中讲话的欢迎态度,7月9日的《人民日报》对田中内阁的诞生及其对华政策做了正面报道。除此以外,周恩来还决定派遣廖承志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首席代表孙平化,以上海芭蕾舞团团长的身份率团抵达东京,当面向田中发出访华邀请。

然而此时,田中内阁刚刚上台,国内亲台反华势力依然非常强大,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导致内阁垮台。所以,对中日关系正常化,田中还有些犹豫,怕惹火烧身,并不想操之过急。

但是,在日本国内舆论却强烈呼吁,要抢在美国之前和中国建交,希望“像美中恢复交往那样,推出一位‘和式基辛格’”。

对和中国关系正常化,日本国内的公明党和社会党表现尤为亮眼。两党的委员长曾先后多次访华,探讨中日建交问题。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在1971年6月访华回国后,还曾遭人行刺受伤。

1972年7月23日,田中上台十多天后,公明党竹入委员长再次收到了中国政府的访华邀请。但面对田中内阁的犹豫不决,他深感忧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再次受邀,去谈什么呢?总不能空着手去中国吧?由于他和田中关系密切,他决定挺身而出。

竹入为了打探政府的方案,约见了大平外相,可是大平什么也不肯说。深夜,他又赶到首相田中角荣家中。田中说,我才刚刚当上首相,立足未稳,现在没有精力考虑日中问题,如果我马上着手解决日中问题的话,会遭到台湾派的强烈反对,那么内阁就可能会垮台。看见田中这么消极,竹入很无奈,只好请田中亲笔写个字条,“就说我和你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可是田中依然还是拒绝了。他说:“这可不行,会让中方误认为你是我的代理”。

最终,竹入大失所望,本想带着田中的口信或亲笔信访华的计划落空了。无奈之下,竹入在访华前,只好打电话给公明党政治审议会会长正木良明,让他利用手中的资料,把日本政府有关日中邦交的观点整理出来。

1972年7月25日,由竹入义胜、正木良明和大久保直彦三人组成的公明党访华团,带着他们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从东京出发了。

他们先飞到香港,坐车从深圳入境,再从广州乘专机于当天夜里抵达北京。7月26日上午8点,廖承志会见田中首相‘特使’竹入义胜。竹入说他访华前和田中首相谈了3次,田中让他向周总理转告以下几点:1、双方都是东方人,所以在遵守信义这一点上绝没有问题;2、关于访华日期还要看看情况;3、田中希望中国方面派廖承志先生率中日友协代表团访日;4、田中希望访华时能直飞北京。

日本假特使密访中国,骗过了中国最高层,但功不可没

周总理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从2001年解密的资料《竹入义胜·周恩来会谈记录》中可以看出,自7月27日起连续三天,周恩来和竹入一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总计6小时45分钟的会谈。

周恩来首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历届内阁的对华政策,对公明党在中日邦交问题上所采取的政策和所做的努力、以及把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的意见告诉我们表示感谢。然后还就复交程序和原则、战争赔偿、台湾问题、钓鱼岛、日美安保条约等一系列问题阐明了中方的立场。最后一天,周总理把包含八项要点和三项默契的中国政府的中日联合声明的草案,对竹入义胜进行了解释说明。并请他带回日本与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商量。

竹入听后非常感动,他说:“不知道应该如何感谢才好。”

会谈结束前,周恩来郑重地对竹入说:“这三次会谈的内容都非常重要,除了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以外,一定要严格保密。”

两天后,竹入义胜带着中日联合声明的中方草案回到日本。1972年8月4日,他去首相官邸秘会田中,他把自己与周恩来的三次会谈记录和中方草案件拿出来,田中一见,大喜过望。在他们第二次见面时,田中就明确告诉竹入,他已决定访华。

于是,8月16日,受周恩来派遣的孙平化在东京帝国大饭店和田中举行会谈时,当面表达周恩来邀请田中访问中国的信息后,田中欣然接受了邀请。

日本假特使密访中国,骗过了中国最高层,但功不可没

毛主席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并赠送《楚辞集注》和怀素草书字帖

9月25日,田中角荣率领的日本政府代表团抵达北京,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中日仅仅经过了四次正式会谈,一举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假特使”竹入义胜和周恩来的三次会谈,对田中最后下定决心尽快访华以及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或许从某个意义上说,竹入义胜无意之中充当了一次周恩来的“秘使”,把中方的立场和草案带回了日本。

作者:紫色丘陵

参考资料

1、《周恩来的最后岁月(1966—1976)》(安建设)

2、《饮水不忘掘井人——中日建交纪实》(姬鹏飞)

3、《中日友好随想录》(孙平化)

4、《周恩来年谱(1949—1976)》

5、《新中国外交50年》(王泰平)

6、《田中访华前周恩来的对日促进工作》(王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