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作者:UniDesignLab

以下文章来源于archrace,作者创言计划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引言:本期创言计划,90后女建筑师孔肖亚结合自身设计经验,解析以艺术和美学的兴趣为导向,由建筑衍生出的新的跨界发展模式,倡导年轻建筑师可以探索实践的多样化发展;分享了目前向限建筑的室内项目创作方式及后期关于物料、施工等的项目管控体系,讲述了对女性创业,对设计市场的理解以及对解决项目不同问题的一些经验。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现场实录

以下为分享实录的主要内容: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向限建筑 ©XX Architecture大家好,我是向限建筑的合伙人孔肖亚。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是精品建筑设计、室内的高级私人住宅、会所、办公设计等。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实践经历 ©XX Architecture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是建筑产业低迷期,那时每天工作内容是做方案、切模型、做模型、大量投标…这种状态维持了几年的时间,当时做了比较多的公共文化类项目。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城市设计项目 ©XX Architecture17年下半年我跟几个合伙人出来创业,在此期间,我们完成了许多房地产项目。服务的地产商主要有万科、中洲、华发、保利等,目前大家看到的许多项目只有少数建成。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城中村改造 ©XX Architecture2018、19年的时候,开始跟万科合作许多城市升级、旧城改造的项目。我们从之前更大尺度的项目转到了一个中小尺度的项目体量。事实上在2019年之前我是一个主要服务于地产的建筑师,生活模式也比较单一。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艺术家与建筑师 ©XX Architecture我很喜欢艺术,参与过一些艺术文化展览的策展,这些年也一直不间断地主持一些艺术沙龙、跨界文化的活动。对我来说,单纯高强度地做建筑设计的工作并不能满足我对于生活,对于艺术,对于自己更细腻的一些喜好的追寻。

事实上,我一直有一个艺术家的梦想。高考时,我暗中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通过了编导专业的考试。遗憾的是由于父母的反对,最终没有读这个专业。在填高考志愿时没和他们商量,直到录取证书发下来我才知道被建筑系录取了。在我从事技术项目的过程中,内心对艺术和美学依然有所追寻。艺术家表达自我,建筑师成就客户。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三者平衡 ©XX Architecture建筑师的定位可以说是实用的艺术家,需要在技术、人文、艺术中寻求一种平衡的状态。然而工作后真实的建筑工作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非常理性的一个状态,要平衡政府、开发商、投资人、使用者等多者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商业建筑项目的体量很大、参与者众多,因此建筑师很难有个体审美的情感表达。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制造程式,解决问题 ©XX Architecture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崇拜并沉迷于路易斯康、柯布西耶这样的大师的作品和理论,那是一种精神导向的状态。在经历几家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公司后,我仍未找到内心的满足的状态。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湖贝古村艺术行为 ©XX Architecture前些年除了本职工作以外,我会去参与一些行为艺术活动。那时湖贝古村要拆了,我们就有一群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金融家等一起做了一场行为艺术事件,为湖贝古村发声。建筑师对城市、对文化延续好像有种天然的使命感。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柯布西耶作品 ©XX Architecture建筑师都多多少少受到过柯布西耶的影响,他是一个平衡了功用跟理想的人。他曾经说过,我首先是一位艺术家,而不仅仅是建筑师。柯布西耶是一个非常有设计和艺术天赋,十分全面的人。除建筑之外,他还从事雕塑、绘画,当然也涉猎艺术。因此,他认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雕刻家,也没有纯粹的画家,没有纯粹的建筑师,这三种状态互相交融。而我在早期的建筑公司的工作状态,很难达到这种流动性的平衡状态。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户型库目录 ©XX Architecture大概在2016年的时候,我在香港的梁黄顾做住宅建筑设计。系统梳理了公司的住宅建筑的建筑风格、创作手法以及户型库等。我开始对住宅类型的设计产生兴趣。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路易斯康的建筑 ©XX Architecture从2015年开始,我基本每年出国两三次,看了很多住宅类建筑。这一时期,我关注的焦点从住宅建筑的外立面,转向室内系统。这所房子是路易斯康1961年建造的,半个世纪过去了还是非常的当代,建筑和室内都让人感到非常的舒适、统一。这一时期我对室内的空间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室内设计认知变化 ©XX Architecture中国的室内设计产业1.0时代关注点在装饰、装潢、装修的层面。到了2.0的时代,衍生出了诸多视觉风格,比如中式、法式、美式、轻奢等等。进入3.0时代,在经历疫情的长期居家环境后,人对住宅的需求更多的是追寻一种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和室内、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平衡关系,追求舒适品质的生活。正在逐渐脱离对于形式或对于某种风格单一追寻的状态。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豪宅发展阶段 ©XX Architecture豪宅发展也是有一定阶段的。早期人们追求大、低密度、资源依附;演变到了物料、形式的堆砌;到了3.0时期又追求身份、圈层的认知。我觉得未来的10年,无论是建筑还是室内设计,会呈现一种回归自然的状态,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与享受。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豪宅硬件标准 ©XX Architecture未来一线城市的住宅用户有很多在国外受过良好教育,他们对住宅的认知、对空间的认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停留在设计材料上,更是一种对人文、空间、配套、圈层等方面的广泛追求。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一层原始平面图 ©XX Architecture这个住宅是2019年初的一个委托,业主找了很多家设计公司做空间平面布局,但都不满意。这是其中一家设计公司给业主做的平面布局规划,没有考虑到功能动线、空间很散乱。比如说这个400平的一层空间,它把空间切分成了三套小户型,整个空间没有流动性,看得人很难受。当时大量的室内市场或装饰行业可能出于装修材料或施工的一个讲究,很少有人去从空间、功能、流线本身甚至人的生活方式去思考。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一层改造平面图 ©XX Architecture

我们对平面进行重新规划,梳理了呈现的节奏。各个空间有张有弛,明确的轴线将其串联。这其中又包含了对于生活的重新构筑与解读。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二层改造平面图 ©XX Architecture

这是二楼的一个套房,在原始的平面图里塞满了几个套房,十分拥挤。我们把空间做了释放,提炼它的功能,将空间进行合理排布。同时我们结合了豪宅住户的生活方式,重新做了功能的演绎。我们发现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做室内装修时都非常注重风水。那时我们还参考过风水,像是卧室的布局、花园的对位都有很多讲究。通过做住宅类的室内空间设计,我们接触到了跟生活更紧密,更广泛的一些信息。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三层改造平面图 ©XX Architecture这个是三楼的一个平面布局,这一层是男女主人使用的,核心是它的起居空间。在动静分区的同时我们把整个空间都打通了,有一种一层一层递进的仪式感。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负一层改造平面图 ©XX Architecture因为业主家都喜欢艺术,所以在这负一层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配套区域。既有内部使用的画室区,也有外向的娱乐影音的功能区。下沉式的休闲厅是空间的中轴,背靠红酒吧台和雪茄区。在面向泳池庭院的地方配置了一些运动器械。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生活态度 ©XX Architecture

我们做惯了大空间,转型去做室内以后,并不会像传统那样去堆砌材料,我们更希望传递一种舒适自然又惬意的生活态度。同时,我们也希望把当代与传统融为一体,传播当代的东方艺术形式。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改造效果图 ©XX Architecture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改造效果图 ©XX Architecture这个是刚刚分享的这套案例的图纸。这个业主是一个有品位的70后实业家,很喜欢东方的元素。于是我们将这个概念进行提炼,整体空间呈现出一种清雅的感觉。我们没有使用奢华的材料去堆砌空间,而是采用将他们作为点睛之笔,融入到家具和物件设计之中,偶尔点缀出现。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家具艺术品 ©XX Architecture我在做建筑的时候也经常关注一些进口家具艺术品,时常想把这些工艺品融入到项目中。做这类住宅设计的工作让我非常满足,真正实现了工作跟喜好的高度统一。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石材基地选材 ©XX Architecture

通过多年的积淀,我们建立了自己的设计、物料与施工体系。为了项目,我们常会去原材料集散地采购,也学习到了很多极致的工艺,认识了更多好的产品。对于我个人来说,很有满足感。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材料分享会 ©XX Architecture

成立工作室之后,我们会定期的举办一些材料、施工的物料分享。一个是我觉得设计师对于材料的学习应该是无止境的,要保持这种学习的状态。另一个原因是做室内不像做建筑,他的材料更迭速度很快,既然我们都已经转型做室内了,就要把事情做到极致。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材料分享会 ©XX Architecture做室内和做建筑的工作方法是有很大差异的。做建筑时,因为分工很细,比如你只需要做前期的一些概念方案,有专门的设计师做立面,另一些人画施工图。每个人都有擅长的点,也不需要每个环节都跟甲方对接。但是做室内以后,由于大多数客户没有落地、选材的经验,因此你可能要走上包工头的道路。除了设计,你还要去选材,去做全案的落地。这跟我当初设想的设计状态是不太一样的,我以前认为一般三个月就能完成一套项目,完成前期的方案就结束工作了,后来发现后期繁琐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开始。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内部指导手册 ©XX Architecture

现在我们公司内部有一套完整的落地手册,来指导每一个项目。基本上我们的项目都是全包形式在做的,除了设计,我们还需要管控物料跟整体的落地。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乔治阿玛尼 ©XX Architecture乔治阿玛尼说过,优雅不是惹人注意,而是被人铭记。除了解决客户的一些基本功能问题之外,我更希望能在项目里表达我对生活的一些理解,对于艺术,对于整个产品设计链条的理解。所以我其实在设计过程中带有一些执着的态度,我希望自己不管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秉承着内外统一的状态。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工作状态 ©XX Architecture

刚创业的时候做了一些万科的旧城改造项目,对于这些城中村的老房子,我是非常有感情的。我们真实的工作状态不仅围绕着豪宅的设计,还关注着实际问题的解决,其次是形成风格。我们现在更多的想去做一些传递价值的工作。目前我们做了很多城中村的住宅项目和旧房改造项目。它有点类似梦想改造家,不是以奢华或精致住宅为导向,而是注重现实性问题的解决,比如老房子的漏水、采光问题等等,相对来说更加有趣。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现场拆除后 ©XX Architecture

比如这个罗湖的老房子,应该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现场非常糟糕,结构也有问题。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旧房改造效果图 ©XX Architecture这是我们的改造效果图。这是一个六口之家、三代同堂。整体空间比较狭长,两侧没有什么采光。除了解决老房子遗留下来的结构、采光等问题,我们尽量把空间做的通透、开敞一些,让每个空间都有它的个性,每个人都感到舒适。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

柯布西耶 ©XX Architecture今天与其说是分享,更多的是我作为一个跨界的年轻建筑师与大家的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个人的发展模式都是多样的。其实很多人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包括我自己在原来的建筑工作范畴里也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当我在某种困境时,我会尝试去脱离当时的状态。去实践、去摸索更多的可能性,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我现在的发展状态其实就是我的精神导向。谁说建筑师就不能做别的事呢?只要想做,有自己的坚持,并且踏踏实实在某一个领域去践行,终会达到自己想要的一个状态。而且会持续进步,持续地去实现自己的一些设想。我今天的分享大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统筹│陶虓

文案│郭安娜

影像│孔辰承

编辑│郭安娜

本文由XX Architecture授权archrace发布,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创言计划创言计划是由MENG建筑创作院主办,archrace及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共同协办的学术交流活动,每期活动邀请不同的建筑师进行分享,旨在提供一个积极、开放的交流平台。我们期待有更多从业者加入到交流中来,一起为今日建筑发掘更多可能。

孔肖亚

孔肖亚,深圳向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合伙人,90后新锐建筑师代表

曾就职于香港黄顾建筑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 X-Urban。

向限建筑是由优秀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组成的专业设计团队,提供跨越建筑、室内、陈设艺术为一体的整体专业设计服务,专注于精品建筑、酒店会所、办公空间、地产项目、高级住宅等设计领域。向限建筑以建筑学为基础,用细腻的设计语言和创新的手法解答建筑空间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传递当代的具有情感沉淀和人文关怀的质素空间精神。

寻火种的人:90后女建筑师的跨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