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作者 | 茱茱

身边一个朋友,提到她儿子的学习就头大。

用她的话,“平时写作业看着也都会啊,怎么一考试就不行了?不是漏个小数点,就是审题错误。真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别这么粗心!”

为了纠正孩子“粗心“的毛病,做父母的操碎了心。道理讲了一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都没效果。

事实上,孩子平时看上去都会,一考试就不对,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个“粗心”就能概括的。

当我们把孩子的问题简单地归结为“粗心”,就会掩盖很多的真相。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孩子的“粗心”背后,藏着他们的困难点

我家儿子也经历过一个看起来特别“粗心”的阶段。

那是小学一年级,刚开始学写字。

平时写字,看起来也都会,就是老师一听写、小测试什么的,他就会写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错别字。

孩子爸忍不住评判:“还是太马虎、太粗心!”

我其实心里也挺困惑,直到发生了一件小事。

那天,我儿子笑眯眯地拿着他的架子鼓鼓谱问我,“妈妈,你认识这段谱子吗?”

我瞪大眼睛,看着谱子上一大片黑漆漆的小蝌蚪,识别起来实在太困难了,于我如同天书。

那一刻,我下意识问儿子:“你平时学写字时,是不是也跟妈妈看这个乐谱一样,觉得好多字长得都特别像呀?”

儿子听了我的话,用力点头。

我忽然就明白了我的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作为成人,我们对那些常用字再熟悉不过。无论放到什么地方,我们都能轻易地认出它们来。孩子就不一样了。

在一个刚学写字的孩子眼里,那些横横竖竖的字,长得真的很像呀。

当我们给孩子贴上“粗心”的标签,就掩盖了孩子遇到的真实困难。

单纯地批评他“粗心”,除了加重他的挫败感,没有一点儿益处。

那之后,我开始有意识地陪儿子读一些跟汉字有关的科普书,带他去了解汉字的历史,以及不同汉字背后的故事。同时坚持亲子共读。

半学期后,他“逢考必写错字”的现象,悄悄地就消失了。

原来,找到孩子“粗心”背后的真正原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不同年龄段,“粗心”的不同内涵

育儿专家王人平曾经这样说:“粗心”,只是为孩子和自己推脱责任的借口,本质上是知识掌握不扎实,或存在某方面的难题。”

我家孩子从教10年的班主任更是反复提醒:

“一定要淡化孩子‘粗心’这件事,粗心这个词太虚。我们要帮孩子把‘粗心’拆解成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深以为然。

谈及孩子学习时,“粗心”是个没有意义的评判。粗心”背后,藏着孩子的困难。

而且,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粗心”,原因又有细微差别。我们简单列一些出来,供大家参考:

1.小学一二年级的“粗心”,多半源于认知能力有限,手眼协调能力也还不够好。所以,写错字、抄错题不是孩子主观故意的,而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家长平时多陪孩子做手工、涂鸦等,可帮孩子提升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无形中就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2.小学三年级以前的“粗心”,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学习习惯不好。比如,书写比较潦草,演草纸乱七八糟,当回过头去找计算步骤时,自己都搞不清自己写到哪一步了,计算结果自然容易出错。

家长可以多在“书写”方面引导孩子。比如,写字慢一些;演草纸最好从左用到右,从上用到下。

3.小学高年级的“粗心”,多半跟“做题速度”有关。因为越往高年级走,题量往往越多,孩子急于做题,就会习惯性地飞速做题,只讲速度,不讲质量。

所以,从孩子进入小学开始,父母多引导孩子,做题速度稍微慢一些,关注第一遍的“正确率”。如果时间充分,进行一到两次检查就更好了。

4.不管哪个年龄段,孩子们“粗心”有个普遍原因,就是知识点没掌握,对某个概念模棱两可。平时写作业看不出来。一旦遇到比较灵活的考试题,孩子可能就“露馅儿”了。尤其是数学题,假如孩子对于某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理解得不透彻,那么他一定会出错,而且是会反复错。

这种情况,建议家长带孩子一起备个错题本,去归纳看看,经常错的题目究竟集中在哪些知识点,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5.孩子们“粗心”的另外一个普遍原因,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够,审题时会错意导致出错。

这种情况,推荐多陪孩子读课外书、坚持亲子共读。当然,市面上也有一些关于学习和考试技巧类的教辅书、科普书,家长也可以买了陪孩子一起研究。

6.孩子们“粗心”的第三个常见原因,是专注力不够。做题目时缺乏耐心,思维跳脱、跑神,出错也就在所难免。提升孩子的专注力是个比较大的课题。

一般建议是,少接触电子产品,少打断孩子的自主活动,以及有意识地陪孩子进行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比如画画、下棋等。

总结起来,就是避免指责孩子“粗心”“总出错”,而是多看到孩子的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当然,我们换一个思路,不盯着孩子的“粗心”,而是在“细心”上做文章,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我一位学心理学的朋友对孩子的策略就如此。

明明孩子的作业本子上错误百出,看起来就是个马大哈,她都会克制住“纠错”和批评孩子的冲动,而是用鸡蛋里挑骨头的方式,去看到孩子的细心之处:

比如:

“你这一行第五个字写得真的很漂亮!每一个笔画都非常工整!”

“虽然你作业写得比较慢,但是你很细心,每个步骤都很清楚,所以正确率很高呢!”

“你读题很认真啊!连妈妈都差点被这个题目给绕进去啦,你却审题很准确!”

总之,她从来不会盯着孩子因为粗心而犯的错不放,而是逮着机会就去夸孩子的细心之处。

时间久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比较起来,很多家长习惯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我看你就是故意的!”

“你就是屡教不改!”

“我看你这粗心的毛病是改不了了!”

这样的评价,除了反复让孩子体验到“我很糟糕”“我没希望了”之外,别无任何益处。

请一定记得,语言是具有暗示作用的。

暗示的力量有多强大?大到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给到孩子怎样的暗示,孩子未来就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消极暗示如同咒语,将会在孩子身上不断应验。

只有积极暗示,才能真正让孩子主动合作,并引领孩子朝着优秀的方向不断前行。

—— End ——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作者:茱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班主任一针见血:平时都会,考试不对,真正原因不是粗心,而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