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俄乌开战煽风点火,美国为啥接连造谣?

作者:华商连线

今年2月以来,为了渲染紧张气氛美国孜孜不倦地预言俄罗斯可能“入侵”乌克兰,开战日从2月16日到2月20日,但均以流言告终。为了渲染紧张气氛,美英等国甚至安排了一出敦促在乌克兰公民立即撤离的闹剧,同时制定北约增兵计划,向与俄相邻的多国增派援军。面对美国越来越大声的“狼来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怕了。可是,美国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在“预言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国为何屡次放出俄乌即将开战的假消息,这背后又有哪些算计呢?

为俄乌开战煽风点火,美国为啥接连造谣?
部署到东欧的美国士兵
为俄乌开战煽风点火,美国为啥接连造谣?
美国派兵到东欧

竭力渲染俄乌危机,

美两次掐算“开战日”都失算

过去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俄罗斯即将“入侵”乌克兰,渲染乌克兰局势紧张气氛,声称大战在即,甚至给出2月16日这个具体日期。

2月16日,是美国情报部门“掐算”出的“俄罗斯进攻乌克兰日”,并由美国总统拜登告知西方多国及北约的领导人。结果,2月15日,美国竭力渲染的“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危机被俄罗斯的撤军决定破除,风平浪静的2月16日也成为最令美国尴尬的一天。

为俄乌开战煽风点火,美国为啥接连造谣?

乌克兰政府军

可是,美国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在“预言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国“重新指定”俄进攻日期,这次美国选择2月20日作为俄乌开战的最后节点。2月20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俄白联合军演结束,慕尼黑安全会议也将闭幕,美国认为俄罗斯可能会乘机将俄白联合军演变成实战,直接对乌克兰发起突袭。拜登发表声明称,从获得的情报得知,克里姆林宫已下令俄罗斯军队继续“入侵”乌克兰,他相信普京已经决定发动“入侵”。

据美联社报道,2月20日,拜登在白宫举行国家安全会议,讨论乌克兰局势。而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称,拜登正密切关注着乌克兰局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认为俄罗斯“随时会发动战争”。然而,又是风平浪静的一天,美国又预测错了。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请西方媒体公布一下未来一年俄罗斯的入侵时间清单,以便我们安排假期。”

可能由于不是第一次给错时间了,所以这回美国在“安排”俄罗斯行动时间的同时,也给自己“留有余地”,强调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2月20日,在俄乌危机一触即发之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发起了连续24小时的“电话穿梭外交”。他先致电俄罗斯总统普京,又打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和美国总统拜登通话,最后又与普京谈判,确定下了美俄首脑高峰会。

接连放出俄乌开战消息,

重振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

很多人不理解,对于俄乌危机,美国为什么费这么大力气去火上浇油?俄乌局势紧张会给世界经济带来冲击,按理说,美国也无法避免。但美国的算盘打得很精,因为战争是美国获利的最好方式。在这次乌俄危机中,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获利者。若俄乌局势恶化,其实更有利于美国的能源工业复苏,使美国有机会夺回能源产业的龙头宝座。

据美国CNBC报道,美国之所以一直放出俄乌即将开战的消息,除了地缘政治考虑,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要重振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产业。

首先,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美国油价暴跌,直到最近疫情趋缓,经济才逐渐复苏,也带动油价回升超过50%,而乌俄的紧张氛围让今年的国际油价再涨30%,突破90美元,创下了近7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之一,油价上涨让美国获利颇丰,再加上页岩油的开采优势渐显,美国无疑是最大的获利者。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要高于常规石油,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美国的这一技术优势就可以被进一步放大。

其次,在这次乌俄危机中,美国成功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天然气供应的替代来源。美国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据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IHS数据显示,美国液化天然气输出欧洲年增80%,首次超越俄罗斯。1月。美国天然气销往欧洲达77.3亿立方米,反观俄国仅75亿立方米输往欧洲。

第三,俄乌局势的不稳定,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会让国外尤其是欧洲的资金涌向美国避险。届时,美元指数会上升,美股也会得到支撑,对抗进口型通货膨胀。这是典型的美国民主党政府的套路,拜登上台后不久就通过空袭叙利亚地区的方式拉高了石油价格,力挺美元指数,这次乌克兰危机可以说是故技重施。

为拉拢和捆绑欧洲盟友,

将乌克兰作为遏制俄罗斯工具

对于美国煽风点火的行为,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正利用乌克兰作为遏制俄罗斯的工具,而不是关心乌克兰的安全,美国想把俄罗斯拖入武装冲突,从而遏制俄罗斯的发展。

在地缘政治方面,美国在俄乌局势背后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知名军事专家、凤凰卫视评论员宋忠平告诉华商报记者,美国通过把俄罗斯打造成共同敌人来拉拢和捆绑欧洲盟友,显示自己在北约老大的姿态,从而维持由美国主导和掌控的欧洲秩序。如今,美国在盟友中失去了威信,通过向俄罗斯来示强,制造“俄罗斯威胁论”,唤醒北约对于“俄罗斯威胁论”的恐惧,让盟友认识到俄罗斯对于东欧、西欧、波罗的海都是巨大的威胁,希望这些国家像冷战时一样坚定地团结在美国周边。

同时,炒作俄罗斯威胁论又可以让美国大肆地来出售各种各样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这里面其实既有政治因素使然,还有大量的经济因素使然。美国并不想和俄罗斯去对决,毕竟美国优先,它不会拿乌克兰的事情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此外,美国目前正是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危机,希望通过发动战争来解决国内危机,转移美国公众的注意力。

美情报机构爱造谣,

曾利用虚假情报入侵伊拉克

“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俄罗斯正在加紧准备大规模入侵乌克兰,并且已经拥有进行此类行动所需的70%以上的兵力……”

“根据美国情报部门估计,如果普京总统选择更强硬的选择,他可以在 48 小时内包围乌克兰首都基辅,推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而这样的入侵将是自 1945 年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为俄乌开战煽风点火,美国为啥接连造谣?

乌克兰总统去前线慰问士兵

最近,美国不断抛出独家“情报”大肆渲染战争威胁,加剧乌克兰紧张局势,招致国际社会大量质疑。回溯这次俄乌危机的不断升级,人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推升俄乌边境紧张的信息都来自“美国情报部门估计”。

2月16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再次批评美国渲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做法,表示已经很久未见如此大量的虚假信息、污蔑和谎言集中出现。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也表示,散布虚假信息制造紧张空气无助于乌克兰问题的解决。

美国接连两次预测俄乌开战时间,有美国记者追问美方做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时,白宫仅简单回答:我们情报能力强大。美国的情报能力有多强大?是造谣还是情报失误?

报道称,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情报机构,情报体系庞大复杂,有中央情报局(CIA)、联邦调查局(FBI)、国家安全总局(CSS)、美国国防情报局(DIA)、国家侦察局(NRO)等16个情报机构组成。其中,中央情报局是唯一一个独立的情报部门,直接听命于总统,局长由总统直接任命,主要用于对外情报、暗杀、小规模军事行动等活动,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恐怖组织、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

因此,负责关于俄罗斯军方行动的情报搜集的应该是中央情报局。不过,中央情报局还被称为“情报造假专业户”,经常炮制和炒作各种谎言,为美国政府对外干涉进行铺垫。美国策动一场又一场战争、政变、暗杀,都少不了情报部门编造谎言、罗织罪名。这是美国的惯用伎俩,将假消息武器化来谋求自己政治利益,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叙利亚战争,美国情报部门的黑历史更是数不胜数。早在冷战时期,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就曾搞过一个“知更鸟计划”,大肆收买记者、编辑和学生,让他们搜集情报、传播假消息,操纵国内国际舆论。

近年来,美国靠虚假情报策动战争的最经典案例,莫过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3年2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拿出一个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声称是伊拉克正在研制化学武器的证据。之后,美英联军以此为由,悍然入侵伊拉克。然而,美国至今都未能拿出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凿证据。多年后,鲍威尔公开承认当年情报有误,还多次把责任推给中央情报局。

华商报记者 郭霁 编译 编辑 董琳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