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北宋,一个文化气息浓厚、审美水平极高的时代。宋代,是大陆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涌现出雄冠于群窑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这五大名窑虽不能包括两宋的全部成就,但代表了当时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的魁首,就是老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汝窑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被发现,我们才确切知道这个窑口的位置。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名气非常大,明代有一个人叫王世懋,他在《二委酉谭》中是这样说的:“宋时窑器以汝州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明朝人是这样认为的:汝窑地位第一,北宋的官窑地位次一等,低于汝窑。官汝因其稀少,所以非常珍贵。历史上各类文献记载中,都对它推崇备至。官汝作为上供的御器,给皇上使用。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有什么特征呢?第一点是'蟹爪纹'。古书上记载得比较含糊,说有'蟹爪纹'。蟹爪纹说得非常抽象,书上的记载也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说那釉面开片的纹理毛毛扎扎的,我们看大闸蟹的蟹爪尖上都是小毛刺,就是那个感觉。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第二点是'鱼鳞状开片'。你注意看,汝窑釉面的开片跟所有瓷器的开片都不一样,裂纹的角度是斜着的,不是直着的。斜着就会有折光率,看着很漂亮。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第三点就是香灰胎。我们能看见的汝窑,胎是浅浅的灰色,像烧了香以后落下来的香灰。胎非常薄,一般情况下,胎和底同厚。一般的瓷器,都是底厚,壁薄。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是裹足烧、芝麻钉。所谓'裹足烧',非常专业,是指瓷器的足部有釉,釉要裹过来。'芝麻钉',是指足部用很小的支钉支起来,把瓷器支在空中烧,烧好后,底部釉面会有几个点,是非常讲究的工艺。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第四点就是汝窑的釉色呈天青色。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它的颜色是天青色,我们可以看到标准的颜色。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这样说:'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这是曹昭对汝窑精确的描写,说它的颜色是淡青色,釉色很滋润,如果薄就更难得。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明代人讲得非常有道理,但我们掌握起来要灵活。比如他说'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有蟹爪纹是真的,没有的更好,这话比较绕。今天说起来,有和没有都不是标准。

现存的汝窑器,确实大部分都有蟹爪纹,但也有少量的不开片,就是所谓的'无纹者尤好'。一般的情况下,汝窑都是素器,不带纹饰。因为它釉厚,胎上面不好刻划。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带纹饰的汝窑呢?英国大维德基金会里有一个汝窑洗,椭圆形,洗中间刻着两条相对的鱼。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因为它釉厚,刻的鱼模模糊糊,非常不容易看清楚。以致乾隆时期宫廷画谱的记载,说它是'如意暗花'纹。那些太监们看了半天,把两个鱼头看成两个如意头了,所以记载成'如意暗花'了。这件汝窑不要说看照片,就是看实物,都看不清楚。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的款识

◆◆在宋代,并没有形成瓷器底下写款的制度,只有部分瓷器写款。比如汝窑的款识有这么几种:第一种是甲、乙、丙。我们一听很简单,就是编号,按照顺序。但这种编号不是烧制的时候写上去的,都是后来才刻上去的。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第二种,底下写很明确的文字,比如写'奉华'两个字。'奉华'指什么呢?奉华堂,南宋德寿宫的配殿,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居住的地方,很多写'奉华'的汝窑都是她用的。史书上记载,刘贵妃还有点儿才华,会画画,她自己有两方章,一大一小,刻着'奉华'两个字,画完以后盖在上面。奉华款的汝窑都应该是刘贵妃的私人之物。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台北故宫里有个纸槌瓶,上面也刻着'奉华'两个字,中间留着一块空地。乾隆皇帝看见以后,不甘心,觉得自个儿也得刻上点儿什么。其实要说起来,乾隆皇帝地位比妃子要高。乾隆就写了首诗刻在上面:'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这个纸槌瓶原来是一个小撇口,到了乾隆时期,口碎了,镶上了一个铜圈。'口欲其坚铜以锁',意思是想让口变得结实一点儿,只好用铜包上。乾隆皇帝对一个破瓶子还这样珍惜,你想想后来的人,当然更希望得到汝窑了。至今这个瓶子还在台北故宫,镶着当年的铜圈。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北宋汝窑青瓷奉华纸槌瓶,台北故宫藏

还有一种款识,只写一个字:蔡。一听就是姓氏,马上查查当时姓蔡的大官都有谁呢?不用查,蔡京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蔡'原来应该指蔡京,字写得漂亮。但因为他是奸臣,后来就把'蔡'换成蔡襄了。中国人有很强的好恶,你是一个坏人,就把你换下去。以蔡京当时的地位,完全可以使用汝窑。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海外遗珍

历史上确实有偶然发现的汝窑。英国有一个收藏家,在四十多年前逛英国的跳蚤市场,偶然发现一个汝窑,他就给买了,花了多少钱咱也不知道。但我估计没花多少钱,跳蚤市场买东西都是几个英镑的。1971年,他把这件汝窑捐给英国的维多利亚及阿尔伯特博物馆,在博物馆的藏品编号中是0001号,第一号。这是一个什么汝窑呢?盏托。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宋代人喝茶非常讲究,不像我们今天拿着大茶杯咕咚咕咚一通喝。宋代人端茶盏的时候得有盏托,茶盏端着烫,被烫着时样子不雅,把茶盏搁在盏托上,端着非常雅。这件汝窑盏托的边上刻了三个字'寿成殿',是宋代著名的宫殿,台北故宫里也有刻'寿成殿'款的定窑白瓷。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宋汝窑盏托,托边缘有阳文款“寿成殿,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价值连城

汝官窑在拍卖市场十分罕见,在1940年以来的70多年时间里,仅有6件汝官瓷经由拍卖售出,其中4件为苏富比售出,2件为佳士得售出。天下宋瓷,汝窑为魁”。汝窑瓷器作为大陆宋代五大名瓷“汝、钧、官、哥、定”之首,一直没有离开人们的视线。李苦禅先生就曾写过:“天下博物馆, 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也充分印证了汝窑在辉煌绚烂的制瓷史中独领风骚的地位。

那么,近百年来它在拍卖市场上表现的情况咋样呢?答案是不超过十次。对于瓷器收藏家来说,想拥有一般人终生只能仰视的热点藏品,如元青花、明成化斗彩、清三代珐琅彩,只要财力雄厚,耐心期待,都还有机会购藏。但汝窑瓷器却是难以企及的巅峰,它是收藏家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是毕生的终极收藏。原因无它,一是因为它的超凡之美,二是因为它的稀少珍罕!而能参与拍卖交易的藏品更是寥若晨星。1、北宋汝窑长颈赏瓶,EumorfoPoulos旧藏,1940年5月28日由伦敦苏富比售出,编号135,现为伦敦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品。

2、北宋汝窑水仙盆,原为日本安宅家族旧藏,曾两次被伦敦苏富比拍卖,首次是1959年3月17日,编号26;第二次是1970年2月24日,编号1。口沿扣饰金属,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3、北宋汝窑圆笔洗,1980年4月15日由伦敦苏富比拍出,编号140,原为香港收藏家罗桂祥基金旧藏,现藏于香港艺术馆。

4、北宋汝窑圆洗,1982年6月15日伦敦苏富比拍出,编号252,原藏台北鸿禧美术馆,后为曹兴诚收藏。

5、北宋汝窑盘,原为斯蒂芬·君尼库克三世旧藏,1992年12月3日纽约佳士得拍出,编号276,现被香港藏家区百龄收藏。

6、北宋汝窑盘,亦为斯蒂芬·君尼库克三世旧藏,2006年3月29日纽约佳士得拍出,编号401,直径7.2厘米,似经过火烧,口沿残损。

7、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原为阿尔佛雷德·克拉克夫人旧藏,2012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经34口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较拍卖前估值底价高逾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卖纪录。据说,这件汝窑洗被香港富豪刘銮雄拍得,而且这件葵花洗跟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汝窑洗原来是一对。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8、北宋汝窑圆洗,原为曹兴诚收藏,2017年10月3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以2.6亿港元的价格落槌,加上佣金共计2.94亿港元,再次创造出中国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为亚洲私人收藏家竞得。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大概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卖过一只,是一个很小的汝窑盘子,直径8公分。这个盘子有点儿变形,当时没烧好,有点儿拧着,北京话叫翘棱。估计烧出来以后,工匠一看不合格,顺手就给扔到废料堆里掩埋了。由于盘子小,一个巧劲儿没摔碎,很多年前出土后,就被人认出来了。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这个歪歪扭扭的小盘子当时卖了154万美金。当时像今天特别值钱的元青花、清代粉彩、永宣青花等等,这些非常名贵的瓷器都卖不到这价钱。甚至现在卖到上亿人民币的珐琅彩,当时也就卖个二三十万美金,你想想汝窑的价钱。

汝窑,凭什么能卖过亿元?!

到今天,世上有多少件汝窑呢?

当然,汝窑现在统计不是非常精确,因为有个别的汝窑在个人手里。但是,能在市场得到藏家、行家公认,能在市场流通的汝窑瓷器少之又少。民间肯定是有汝窑瓷器的,但地下究竟有多少汝瓷,是个难解之谜。历朝历代盖房子要破土,挖菜窖要破土,修战壕要破土,现在修铁路、建水库、盖高楼,更要动土。就会有一些汝瓷出土,断断续续,早一点晚一点的。现在被拍卖的就是那些出土的或者先出土再传世的,可以肯定,民间汝瓷不仅有,而且还不会太少。

(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