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医生呼吁警惕这个“视力小偷”

每年的3月6日为一年一度的“世界青光眼日”。2022年3月7日至13日为第十五个“世界青光眼周”。青光眼,也常被称为“沉默的光明杀手”,主要原因是当人们发现患上青光眼时,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却已经对视力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伤。

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卢亚梅表示,青光眼致盲虽不可逆但可防,如果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的致盲率。她建议,5类高危人群要定期早查;其他人群若日常出现恶心、呕吐、眼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以防患青光眼。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医生呼吁警惕这个“视力小偷”

60岁老人把青光眼误当白内障,视力丧失难恢复

听到医生的诊断结果,王伯(化名)和儿子都非常惊讶,他们一直以为患上的是白内障,没想到是青光眼。目前,王伯几乎看不见了,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早知道是青光眼,我一定会早些带他去检查。”儿子泪流满面,追悔莫及。

今年60岁的王伯平时忙着接送孙子上学,此前偶有偏头痛,视力下降厉害。他一直以为只是年纪大得了白内障,拖一拖也没关系,加上儿子儿媳工作繁忙,就计划等孙子放寒假了,再让儿子抽空带他去医院做个检查。

寒假来了,王伯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做检查,原以为做个小手术割了白内障就好。没想到,医生通过检查发现,王伯患的是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神经已经萎缩,就算手术视力也很难恢复。

“我们给他做检查时发现,他的眼压是50多毫米汞柱,正常眼压诊断标准为10~21毫米汞柱。他的双眼只剩下一点光感,后来做了手术、用了药物治疗,眼压已经下降到27毫米汞柱,但视力恢复不了,只能看到影子。”卢亚梅说,青光眼是一种特殊的视神经疾病,多数患者的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持续的高眼压通过机械压迫和引起视神经缺血两种机制导致视神经损害,因而造成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通俗来说,就是眼球内有一个叫前房的房间,这个房间有一个进水口也有一个排水口,进水量和排水量大致相等,因此房水水量不变,形成了动态平衡,但是有一天,房水分泌变多,进水变多了排水却不变;或者排水口被堵,进水不变排水变少。

它们造成的结果一样,房间里的水变多了,水压(眼压)增大,于是开始挤压隔壁的邻居——视神经,视神经不堪重负,于是罢工,视功能开始严重受损。而视神经一旦受损就无法修复只能延缓发展。

“青光眼和白内障一样,都是老年人常见疾病,也是致盲两大杀手。”卢亚梅说,但是白内障可以通过手术复明,青光眼致盲后无法再复明。因此,青光眼作为全球常见不可逆的致盲眼病,通常被称作“盗取视力的小偷”“沉默的致盲性眼病”。

青光眼病因复杂,且无法彻底治愈

卢亚梅介绍,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见到的青光眼类型繁多,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大致分为四类:原发性青光眼(包括闭角型与开角型)、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

其中,原发性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人的主要类型,老年人比较多见,情绪激动是其主要诱因。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继发性青光眼是继发于其他原因所引起。可以是全身疾病,如糖尿病,也可以是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和虹膜炎,还可能是激素类药物、外伤所致。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房角结构发育障碍,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如果得不到控制,整个眼球会不断增大,视神经及视野受损,最终可致失明。”卢亚梅提醒,家长要尤其要注意,如果婴儿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但有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易哭闹、饮食差或呕吐等症状,就有可能患了先天性青光眼,这双大眼睛就可能是由于眼压过高造成的眼球扩张、变大。

“对于不同类型的青光眼,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卢亚梅说,青光眼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药物,具体到每个人的治疗方法选择,要根据疾病的类型,眼压的高低,疾病的程度,病人的年龄,文化水平,依从性以及经济状况等给予治疗。

“目前不管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仅能帮助控制青光眼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不能提高视力或改善视野。如果任其发展,最终会造成失明。”卢亚梅表示,青光眼一旦确诊,就是终身性疾病,无法彻底治愈,治疗的目的在于将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阻止疾病的进展,保持有用的视功能。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

“除了不可逆,青光眼的另一个特点是隐匿性,得了这个病也不痛不痒,患者的视力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到最后发现时,很多是晚期了。”卢亚梅说,即便是急性发作出现头疼、呕吐等症状时,患者第一反应常常是到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或消化科,最后才辗转到眼科。

因此,青光眼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青光眼失明的主要方法。

卢亚梅表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或远视、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40岁以上的这5类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到医院做青光眼的相关检查,以排除或早期发现青光眼,及早治疗。

“青光眼的诱发因素很多,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常见。”卢亚梅举例说,比如青光眼中常见的闭角型青光眼,劳累、暗环境、长时间阅读、长期俯卧等都有可能增加其发作几率。如果是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人群,在没有接受过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即使是在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或者关灯后刷手机都应该特别小心。

因此,青光眼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她建议,正常人35-40岁阶段至少进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检查,40岁以后每隔2-3年检查一次,50岁后每隔1-2年检查一次,60岁后每年检查一次。

青光眼致盲不可逆,保住视力要趁早。那么高危人群或者出现青光眼可疑症状后,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眼底照片和动态眼压测量是最简便可行的筛查手段。”卢亚梅介绍,其中,眼底照片,可以看到眼底的视神经,而视神经上有一些“标识”,比如杯盘比、出血、神经纤维层缺失等,这些是青光眼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而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会引起青光眼发病,因此,眼压是青光眼诊断、治疗和复查的重要依据,只有将眼压控制到安全范围才能控制青光眼的发展。眼压越高,对眼的危害性越大,因此眼压测量非常重要。

【记者】黄剑琴 刘秋宜

【通讯员】彭可明

【作者】 黄剑琴;刘秋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