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在松江修文物”,有空来看看

白墙青瓦简朴整洁,窗明几净落落大方。在松江区永丰街道中山西路247号,坐落着一处面积不大,但是古朴淡雅的老宅,它是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物保护点包氏宅。根据房屋旧址留下的地基、横梁,犹能窥得过去主人家的生活一斑,如今,这里由东八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室入驻,并且常年举办“良工守物”文物保护与修复技艺展。

“我在松江修文物”,有空来看看

“这里以前是个书场,我们小时候都在这里听书,你们知道吗?”还未走进包氏宅,记者就在门口遇到了过去住在附近的一位居民,她向记者介绍:“我家以前就住在旁边,小时候爸爸常带我们到这里听书喝茶,如今我们虽然搬走了,但还是经常回来看看。”

东八文修负责人林春仰表示,自从去年5月工作室入驻以来,经常会有附近的老居民到这里参观,跟他说起过去的故事。由此可见,247号包氏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书声茶香久久不散。

“我在松江修文物”,有空来看看

因为听了居民们的叙说,林春仰对这个老宅也产生了好奇,他和同事们根据现有资料对老宅开展了一些调查。据文旅部门资料显示,中山西路247号包氏宅,始建于民国,现存二层临街楼、二层宅楼,以及一处厢房。宅楼和厢房后面,是一处不大的小院。小院院墙外,市河缓缓流过,岸边有昔日停船的痕迹,如今每日还能听到船只来往的声音。同时,现存临街楼和宅楼的横梁、竖柱都是保存下来的旧料,很好地展现了包氏宅建成时的模样,作为第一进前店的临街楼,比第二进宅楼要低矮。于是,林春仰推断,曾经的后院,才是包氏宅的正门,而高挑的宅楼则是正厅,展示楼主人家优渥的生活水平。

“我在松江修文物”,有空来看看

能得出如此推断,得益于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文物修复,这需要大量的历史知识作基础,而小巧的包氏宅里,就有一批手艺精湛、基础知识扎实的年青一代匠人入驻。文物修复作为稀缺的非物质传统技艺,从业要求较高。东八文修注重传统技艺,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修缮每一件文物,其中主要以陶瓷修复、中国书画装裱与修复和油画修复三个种类为主项。

“我在松江修文物”,有空来看看

如今,很多对文物修复感兴趣的市民都会来这里了解相关知识,从古字画临摹复制、装裱修复,到古陶瓷的展览修复、金缮修复、锔瓷等技艺,都能一一了解。通过最大限度的还原修复过程,让文物修复这项非物质传统技艺更透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借此向大众宣扬文物保护理念。

文字:李天蔚

图片:受访单位供

编辑:张友明 沈莉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