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虚极子按:不论器型在文化交流和时空推移中如何演变,不变的永远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酒之礼与酒之道。

文化涵化指的是不同文化在互相接触时所发生的内化现象,这一进程包含接受、综摄、创造等诸多阶段,文化借此摄入外来因素以丰富自身。文化涵化既区别于文化对抗,又区别于文化同化,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地对外来文化、异质文化系统性吸收、改造和重建的过程,同时它还是一个对本土文化进行重估、反思和改造的过程。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波斯细密画圣手阿巴西在其作品里描绘的器物就完美地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涵化交流。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雷扎·阿巴西《童子携酒图》,17世纪初,纸本水彩描金细密画,17 × 8 cm

波兰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上图中这位年轻的侍酒馆,左手攥着一只长颈瓜棱瓶,右手的小盏似乎已经斟满琼浆,即将进献给自己的主人。这种酒瓶的瓶颈纤细修长,从它被单手提握而不致损坏的强度特征上看,其材质应为金属。事实上,这种酒瓶在以侍酒为题材的细密画中颇为常见。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穆萨夫维尔《阿拔斯大帝与侍童》,17世纪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除了金属材质外,擅长玻璃工艺的波斯人也常用模具吹制法制作玻璃长颈瓶。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伊朗] 钴蓝玻璃直颈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35 x 11 厘米

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藏

这种长颈瓶唐时传入中国,至宋辽大为流行。下图中这只金瓶是辽代早中期的,瓶身上錾出的图案性很强的缠枝花卉标志出它的时代特征,而辽代中晚期则更偏爱写实性强的折枝花卉。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辽] 缠枝花纹长颈金瓶

故宫博物院藏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除了达官显贵常用的金银瓶外,全国各个窑口都会烧造相似款式的瓷质直颈瓶。宋室南迁后,南宋官窑、龙泉窑和吉州窑仍在延续这一传统,而北方窑口此类产品却日渐稀少。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唐] 青釉八棱瓶,高22.5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7.2厘米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晚唐] 越窑青釉直颈瓶,高22.4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7.3厘米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宋]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高22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6.4厘米

上图这只北宋粉定直颈瓶与波斯细密画中的那只极相似,其造型为平口外折,直颈颀长,鼓腹浑圆,高圈足外撇,腹部暗刻螭龙穿花纹饰,刀工遒劲,线条流畅,堪称上乘之作。在后世的器型演化中,直颈瓶的样式趋于中庸,“削肩”的样式处理使瓶颈和瓶身的过渡一气呵成。与此同时,平口日少,直口渐多,令这种瓶子的便携功能减弱,陈设功能增强。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明宣德] 宣德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瓶,高22厘米,口径2.9厘米,足径9厘米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清康熙] 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高42.2厘米,口径4.2厘米,足径12厘米。

《与艺术沾边·856》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 [清康熙] 青花竹林七贤图槌把瓶

到了清康熙年间,直颈瓶的瓶身也开始根据重心位置偏上或偏下而细分为油锤瓶、锥把瓶、胆式瓶以及扁圆的荸荠瓶。当然,宋代特别流行的纸槌瓶大致也属于这一类型的变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不论器型在文化交流和时空推移中如何演变,不变的永远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酒之礼与酒之道。器以藏礼,以器观道,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