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作者:苏格拉底向你举个栗子

—写在前面—

正文约573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以《醒来的女性》为主要的参考文本,试图回答几个相关问题,知晓这条艰辛的觉醒之路。

公众号:此在不在此

她们一个个醒来,又一个个被毁掉。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01 《醒来的女性》说了什么?

《醒来的女性》讲述了米拉和她周遭那些不同背景、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缤纷各异的女性,她们一个个如何醒来,又如何被毁掉的故事。

作者弗伦奇从每个女人内心深处挖出反叛者的影子,邀请大家一起来思考女性从出生起就接受的种种规训、引导和暗示。

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认为是小说版的《第二性》,间接推动了全世界第二次女权运动的发展。

女性的社会地位如何?

女人的声音沉入海底,女人无法倾听自己

在奴隶制和私有制产生之前,女人就被归为私有财产和美丽的奴隶。

她们既不能像公民一样行使公共权利,也不能如一个完整的人一样,拥有哪怕是对自己身体的私人权利。 男权社会通过摧毁女性的自信、人格,漠视其创造力价值,从而实现控制和奴役。 不同的性别和多元的关系,被强制性地压缩在单一的权力模式里。 这一人类史上最古老的压迫形式,压迫着男权结构中的每一个女人和男人,我们的整套文明,建立在一半人沉默的历史上。

当有女性觉醒,她会被如何对待?

维系这种天然的剥削与沉默,需要不间断的催眠。 如果谁不幸提前醒来,那么,从女性意识苏醒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了社会结构中需要被清除的异己。

她们或是被安上“歇斯底里症”的疯女人(据说这类病症多发于天赋极高,却不能适应其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女性)因为过早觉察到世界的疯狂,而给当成疯子被疯狂对待; 或是成为被埋没的女作家、女艺术家、女科学家,是罗丹的情人、艾略特的太太、莎士比亚的妹妹...或者干脆变成女妖、女巫、女怪...抑或她们谁都不是,只是不安分的太太、不开心的母亲。

从某一天起,她们开始拥有共同的骂名 —— 一群无可救药的女性主义者。

女权主义者现在是如何被看待的?

时至今日,女权主义者依然被很多人视作恐怖分子一样可怕存在,她们是最富有革新精神,然而却最不受待见的那类人。 女人一做回自己,就让社会打哆嗦: 的确,她们往往是比男性更激进的革命者,只因“她者”的历史,更值得被清算。

“目前在中国,女权主义是个颇有嘲弄意味的字眼,只在一些学者和积极分子的小圈子里除外。 与之相反,另一个译词“女性主义”(女性的,或指女性气质的特色),则看上去没有那么咄咄逼人。 之所以受到欢迎,原因可能是在语义上“女性主义”有着一些灵活性。 然而,对说英语的人来说,“女性主义”这个字眼才是带有贬义的,因为它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推崇阴弱女性特质的意识形态,从而实际上强化了两性的人为区分,有悖于男女平等的追求。 对英语国家的人来说,这样的立场不是女权主义的,但对中国的很多自我认同为“女性主义者”的学者来说,这个翻译是“更温和的女权主义”,所以更容易被接受。

——《女权主义在中国的翻译历程》

女权解放运动的真正诉求是什么?

女性解放运动,绝非一个性别打倒另一个性别——那只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男权。

其真正诉求是一场结构性的逆转,将女性和男性从封闭且唯一的权力结构及认知模式中解放出来。

女性权益的争取,仅是其表层; 更幽微的部分,是让男性与女性都能跨越自身去体会沉默的另一半世界。 这种超越自身性别的体察,带来的将是人性的拓展和成长。

女权的呐喊不应以男性作为比照而存在,更多是要通过回归女性生命本质的内在体验,来思考性别差异、自身与他者的关系。 这终究是一个无法与他人彻底切割的世界。 女人和男人面对共同的罪孽,承担同样的未来。

“她者”们千辛万苦地醒来,她们的愤怒,是一种净化,是从悲剧经历中萃取出的精华,它深刻积极地改变着人们原本看待事物的方式,帮助我们对抗普遍的麻木、愚蠢、不公,对成长的扼杀,对生命热情的怠慢。

“希腊语中,遗忘的反义词是真相”,真相炙烤着醒来的女性。她们最终站出来代表她们自己。

02 为女性权利摇旗呐喊的前辈们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First-wave feminism

第一次女权主义浪潮是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整个西方世界的女权主义活动和思想时期。 指的是女性主义历史中从1850年到1945年的这一段时期,涉及到美国以及欧洲多个国家。 主要关注于选举权和推翻性别平等的法律障碍(如投票权和财产权)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Second-wave feminism

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持续了大约20年。

它发生在整个西方世界,目的是在先前女权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增加女性的平等。 将辩论的范围扩大到更广泛的问题:性、家庭、家庭生活、工作场所、生殖权利、事实上的不平等和官方法律上的不平等。

这是一场专注于批判男权或男性主导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习俗的运动

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也引起了对家庭暴力和婚内强奸问题的关注,建立了强奸危机中心和妇女庇护所,并带来了监护权法和离婚法的改变。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 members with John F. Kennedy as he signs the Equal Pay Act into law in 1963

02-3 Third-wave feminism

第三次女权主义者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X一代,扎根于第二次浪潮的民权运动中。 她们拥抱女性的多样性和个人主义,并试图重新定义女权主义者的含义。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Rebecca Walker in 2003. The term third wave is credited to Walker's 1992 article, "Becoming the Third Wave".

第三次浪潮中出现了新的女权主义思潮和理论,如交叉性、性别积极性、素食生态女性主义、跨性别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

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一场运动,因为女权主义事业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1989年,Kimberlé克伦肖提出了“交叉性”一词,用来描述女性经历的由性别、种族和阶级等因素造成的“层层压迫”,而这一概念在第三次浪潮中才开始盛行随着女权主义者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上线,并通过博客和电子杂志获得全球受众,他们扩大了目标,专注于消除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并将女权主义扩大到包括不同种族和文化身份的女性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Protesters at a women's march in 2017

fourth-wave feminism

第四波女性主义,系始于约2012年间的女性权益崛起运动,专注于性别架构的多元交织性和网络媒介的使用,而社群媒体普遍地被认为是此运动崛起的主要管道。

第一波女性主义、第二波女性主义和第三波女性主义为了替女性争取更多意识和权 利 上的解放(liberation)、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与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 第四波女性主义持续地推翻社会中有问题的性别规范(gender norms)。

这些有问题的性别规范在第四波女性主义运动中,被视为是造成女性在社会中面临的压抑(oppression)和边缘化(marginalization)的原因。 又因社会阶层(social stratification),与其他联锁权力系统之间的多元交织性(intersectionality),让传统上已经为弱势族群的非白人的女性和跨性别女性受到此现象的影响最深。

第四波女性主义运动参与者倡议(像是更早期的女性主义者)这些被边缘化的女性族群需要在政治、企业中得到更多的参与权利和能见度(representation),认为社会可以借由更多被边缘化的女性族群的参与,融入多元的观点,替社会大众形成更公平的政策和行事准则。

第四波女性主义,更加地强调同工同酬(equal pay for equal work)的重要性,和替各个年龄层的女性争取与男性相当的工作机会(equal opportunities); 同时,试图帮助各个年龄层的男性克服社会中性别规范(gender norms),如: 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情绪、感受、肢体表达方式与提倡男性须提升在孩童教育中的参与度。

第四波女性主义者,借由整合大量的印刷品(print)、新闻(news)与社群媒体平台(social media),替女性发声,和对抗滥用权力者,以寻求女性权益的提升、对抗性侵害(sexual assault)、性骚扰(sexual harrassment)和寻求身体自主权。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London, 2017

03 艺术上是如何表现的?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弗雷斯诺校区的女性主义艺术项目(Feminist Arts Program),是最初有组织地创作直白的女性主义艺术的努力之一。 (创立于1971年)

旨在从机构的角度探讨艺术中的不公平,去努力“帮助女性重构她们的个性,以便更适合她们成为艺术家的欲望,并帮助她们从女性的经验出发去建构自己的艺术创作”

(估计作品尺度大)

《女人之屋》鼓励了一代女性艺术家去探索在艺术界中被边缘化,但是对于女性的经验具有核心意义的内容和媒材。

这一时期出现的最具有视觉性的作品是朱迪·芝加哥创作于1974年至1979年的作品《晚宴》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 《晚宴》1974-1979

这件作品是对女性历史的纪念。

整个作品的组构是以一个三角形来安排的,这种形式是女性和平等的原始象征。

三角桌子的每一边都以13组餐具套件,这多少有一部分在诙谐地评论最后的晚餐——唯有13位男性参加的晚餐聚会,另一部分则是承认女巫聚会(coven)中女巫的人数。

到了1970年代后期,女性主义艺术家从描绘性的项目,转向了审视生活方式是如何被学会的以及知识是如何被创作的之类的项目。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 玛丽·凯利 《产后文献》 Post-Partum Document: Documentation I Analysed fecal stains and feeding charts , 1974

凯利对于母性和心理的惊人探究所提出的内容和形式,结合了观念艺术、女权主义政治和心理分析理论,来审视在1970年代的艺术界仍然被当作禁忌的女性经验的诸多方面。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 珍宁·安托尼 《啃噬》 Janine Antoni, Gnaw , 1992

目的是获得主要被消费文化制造出来的所谓美的理想。

三种熟悉的物体——口红、巧克力和极少主义立方体——通过行为表现而并置在一起。

这个行为虽然是观众看不到的,但它就像行为艺术家卡洛琳·史尼曼的行为表演一样具有身体意识和政治意识,它还催生了女权主义对艺术、时尚和消费不折不扣的批评。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叽里咕与女巫》(动画)

不管我是不是女巫

我不会做任何人的奴仆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这就是一条分割线

了不起的女性

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8–1656)

(尺度问题,无图)

那个时代,女性很少有机会接受艺术培训或从事职业艺术家的工作

简蒂内斯基被认为是17世纪最有成就的艺术家之一。

十五岁时就开始创作专业作品,是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的第一个女性成员。

...阿尔泰米西娅·简蒂内斯基(Artemisia)仍需忍受法庭的绞指折磨以证明自己的证词清白,当时她一边忍受手指的剧痛、一边嘲讽塔西说: “戴在我手指上的本应是你承诺的(结婚)戒指,而不是这天杀的刑具”...(个人生平详见谷歌)

13:6 她走到靠敖罗斐乃头部的床柱前,由上面取下了他的关刀

13:7 再走近床前,抓住他的头发说: 「上主,以色列的天主求你今天赐我力量! 」

13:8 遂用尽气力,在他颈上砍了两下,割下他的头颅

13:9 把他的尸首从床上滚下,由柱上卸下帐幔,即刻走出,将敖罗斐乃的头,交给自己的使女

13:10 使女把头放进食袋里然后二人一起照习惯出外祈祷去了。

Susanna and the Elders

13:19 婢女们一走出去,这两个长老便起来,跑到她面前

13:20 对她说: 「看,园门关了,没有人能看见我们,我们早就爱上了你,你要答应我们,与我们交合罢!

13:21 不然,我们就要作证控告你,说有一个青年人同你在一起,所以你才打发婢女们离开你。 」

13:22 苏撒纳叹息说: 「我真是左右为难!因为我若作了这事,我是必死无疑; 我若不作这事,我也难逃你们的手。

13:23 我不如不作,宁可落在你们手里,也不愿在上主面前犯罪。 」

同样是susanna与长老,哪个更符合文本的描述?

(图片尺度有点大...然后这里放不出)

Frida Kahlo(1907.7-1954.7)

6岁时弗里达感染了小儿麻痹,18岁那年的秋天(1925年9月18日)出了严重的车祸,一生中经过多达三十五次的手术。

她的作品经常充满了隐喻、具象的表征、让观者震惊于一个女人所承受的各种痛苦。 她毕生的画作中有55%是支离破碎的自画像,此外,弗里达也深受墨西哥文化的影响,她经常使用明亮的热带色彩、采用了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风格。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Self-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 (1940)

000:什么是女性主义(feminism)?

The Two Fridas,1939

(本篇持续更新)

—写在最后—

女权运动道阻且长,然而她们已经觉醒,就无法继续昏睡。

参考:

Susanna (Book of Daniel) - Wikipedia

Artemisia Gentileschi - Wikipedia

Frida Kahlo - Wikipedia

《友弟德传》《苏撒拿传》《醒来的女性》《现代艺术史》

图片来源: 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