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记者陈伟报道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是安徽省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其本部(西园校区)位于古称庐州的合肥市西南部的蜀山区,东临淝水之滨,南踞一环之侧,庠序环绕,交通便利。其前身是创建于1957年的梅山路小学,1975年正式命名为合肥市第五十中学。

自改名以来,学校已经走过了近50个年头,在这半个世纪时间里,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质量年年提高。2016年四区分立,学校以原五十中东区为基础,成立合肥市五十中学东校教育集团,现拥有西园,振兴和望江路三个校区。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第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就是省内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和手球等都是学校的强项。有些项目,全省的中学生校队就是第五十中为主建立的。比如手球,西园校区在安徽省手球传统项目学校的比赛中多次夺冠,在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第五十中本部也是多次获得佳绩。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作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我们必须要常抓不懈。我们希望通过体育这项载体,增强学生体质和自信。市、区相关领导部门对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手球就是市队校办,所以我们要更加做好人才选拔,队员要培养,教练也要培养,要不遗余力地做好这件事情。”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校长江涛说。

尽管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但是西园校区校园足球起步却很晚,直到2012年,西园校区才成立了足球社。“本社团秉承认真负责的态度,在校领导和指导老师的管理下,带领社员们提高足球技术,培养社员们的友谊和默契,并使个人有一技之长。社团一般每周进行两次活动,活动内容为训练和对抗赛交替的形式,主要由社长或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管理。”这是该校足球社成立之初的简介。

显然,足球社的成立是为了普及这项运动,因为他们的宗旨是“让足球文化在校内传播,以球会友。足球社的目标是让每个参与进来的人享受到足球的快乐和感动,同时也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并把这种责任感贯彻学习和生活。”普及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第五十中的南校区才是搞足球的主力校区。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2015年,也就是西园校区足球社成立三年后,他们才开始组队参加合肥市的校园足球比赛。不过,第一年参赛,西园校区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他们闯入了合肥市校园足球联赛的决赛,获得了非传统项目学校组的冠军。“

在此之前,五十中并没有分开,但是搞足球的是五十中南校区,我们本部的特长是手球,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搞足球。后来分区了,我们也就开始单独搞足球了。说实话,第一年我们开展足球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也是意料之外,这样好的成绩也给我们注入了很多信心。”学校足球教练王友志说。

既然干了,就要好好干。“学校开展校园足球,首先是普及,要做到班班有球队,男女混合踢。说实话,我们搞足球并不是为了竞技体育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配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校长江涛说。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此外,学校对校园足球发展的所需也是尽量满足。“校园足球现在有了基础,但是仅仅有基础是不行的,我们还需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培养精英,培养精英可能需要更多的精力,我们会根据教练提出的要求来做出安排,我们也会和区领导进行沟通,来为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江涛校长表示。

目前,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校队共有四十人左右,校队一周三练,训练的时间都是在中午。其实,这样的训练时间在合肥市初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现在学生下午放学的时间并不统一,所以校队只有中午才能集中统一训练。而且,中午训练还要注意一个事项,孩子们刚刚吃完午饭,在饱腹的情况下进行运动不科学。因此,训练的前三十分钟,前四十分钟的训练都是进行运动量不大的基本技术练习。等到孩子们消化差不多了,才开始进行有强度的训练。

“在中午训练,我们确实遭遇到了一些问题,前不久就有两个小孩家长找到我,他们是双胞胎,也是我们球队的主力。家长说中午训练,小孩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现在学习任务也重,晚上作业写不完,家长提出能否让小孩休息一天不参加训练。我说可以,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少,随后他们就恢复了训练,再没有断过。我觉得,办法总比困难多。”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按照校队教练王友志的理解,一个教练只能带15人左右的队伍,这样是最科学的。因此,他只能将校队分成两个队,主力和替补,在训练的时候,主力和替补会分开练习。但是这样的练习方式是否会打击孩子们学习踢足球的自信,王教练给出了解释,“这样的训练方式并不是固定的,如果你在替补队,你觉得你的能力够了主力这个层次,没问题,你过来训练,按照我们的评判标准,你确实合适了,那你就过来训练。但是如果你跟不上主力队的训练节奏,那就没办法,你还是暂时在替补这队训练。”

为了让替补打更多的比赛,王友志和学校校长商量,让学校参加蜀山区的比赛时能够分两个队参加,这样大家都有比赛的机会。“说实话,比赛是能够让他们得到锻炼的最好机会。”最终,两支队伍一个获得了第一,一个获得了第六。“通过这次比赛,我发现二队这些小孩的自信心明显得到了提升,如果我们还是一个队去参加区里的比赛,他们得到的锻炼机会是少之又少,但是这样,他们也体会到了比赛的滋味。他们参加比赛的表现是一场比一场好,我觉得他们会获得比第六名更好的成绩。”王友志说。

虽然参加合肥市校园足球才有6年多的时间,但是五十中东校西园校区获得荣誉却不少——2015年获得合肥市“我爱足球”初中男子非传校组冠军,2016年获得合肥市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第四名、蜀山区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亚军,2017年获得合肥市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第六名、蜀山区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亚军,2018年获得蜀山区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冠军,2019年获得蜀山区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冠军,2020年获得蜀山区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冠军、合肥市第十二届运动会男子乙组第四名、丙组第二名,2021年获得合肥市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亚军、蜀山区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冠军,2022年获得合肥市校园足球初中男子组季军。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经验和校园足球相结合的结果。

少年中国|校园足球零基础怎么办?这所安徽传统体育强校给出答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