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如果用季节来形容贾母和宝钗,她们一个是热情似火的夏天,一个是冷漠如冰的冬天,正好处在两个极端。贾母爱热闹,总希望大家都围在她身边说说笑笑。宝钗爱清静,对于贾母所安排的热闹场合,她都是出于礼节重在参与,存在感极弱。

所以,从情理上来说,这二人应该是互相对不上眼。

可是,第三十五回,二人突然互夸起来: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留神细看,她们夸人的方式一模一样,都是拿人来做衬托:宝钗用凤丫头衬托贾母,贾母用“我们家四个女孩儿”衬托宝钗。

有人说:这里的互夸都是场面客套话,宝钗夸贾母是奉承讨好,贾母夸宝钗是应付外加讽刺宝钗自不量力。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好吧,如果一定要从宫斗思维来解读,这种说法符合阴奉阳违、明争暗斗的逻辑。但红楼不是宫斗更不是宅斗,贾母和宝钗也都不是阴暗之人。

所以,她们的互夸都不是场面话,而是发自内心的真心话。

作者用王夫人和宝玉的反应证实贾母对宝钗的真心夸赞。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当着对方母亲的面,以贬低自家孩子的方式来夸对方孩子,这是人际交往中惯有的方式,自然应算作场面话。

正因为如此,作者也担心这话容易被读者因惯性思维来理解为场面话,所以特意让王夫人来证实:“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

为什么王夫人的话可以证实?这与王夫人的个性和身份有关。

从个性上来说,王夫人是个实在人,作者形容她“喜怒皆出于胸臆”,意思是百分百的真性情,从来不会掩饰,只会实话实说,自然也不懂得讨好人。所以贾母说她“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那么她在这里补充的这一句,也不是为了讨好贾母才说的,而是实话,证明贾母经常背地里夸宝钗。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再从身份上来说,贾母说的“我们家四个女孩儿”指的是黛玉和三春,没有一个是王夫人生的。贾母可以贬低自己的孙女和外孙女,王夫人却不能贬低侄女和外甥女。

所以,如果贾母只是偶然说起的场面话,王夫人不会做这样的补充。正因为这婆媳二人经常聊天时聊到这样的话题,王夫人才会强调“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也就是说,如果贾母没有背地里跟王夫人说过宝丫头好,王夫人是编造不出来的,也不敢当着贾母的面编造。

所以说,贾母是真心觉得宝钗好,以前是背着薛姨妈和宝钗夸,今天是话说到这儿了,于是当面夸了起来。

另外,在场的宝玉也对此作出了反应,证明贾母是真心夸宝钗:“宝玉勾着贾母,原为赞林黛玉的,不想反赞起宝钗来,倒也意出望外,便看着宝钗一笑。”

黛玉不在场,宝玉希望能把话题引向夸黛玉,没想到却从贾母嘴里听到赞宝钗的话。作者用一个“意出望外”来形容宝玉的反应,这是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所以他“看着宝钗一笑”,希望能得到宝钗的回应。可以想象,如果在场的是黛玉,贾母夸的也是黛玉,那么宝玉和黛玉会相视而笑,宝玉希望得到的这是这样的效果。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我们都知道,宝玉最不喜欢说场面话,也最看不惯说场面话,如果贾母此时说的是场面话,他的反应就不会这样的,作者也不会说“原为赞林黛玉的,不想反赞起宝钗来”。

一个“赞”字说明了一切,是真心夸赞。

贾母和宝钗的互夸,都与敲打王熙凤有关,贾母对宝钗有知音之感。

从王夫人的补充和宝玉的反应可知,贾母虽然真心觉得宝钗好,但从未当面夸过。那么,此时,她为什么要当面夸赞呢?

还有,宝钗在贾母面前一向存在感不强,这次为什么主动且毫无来由地夸起贾母来?

结合前后文,答案便呼之欲出:贾母和宝钗的互夸,都与敲打王熙凤有关,贾母更是对宝钗有知音之感。

我们先来看宝钗是在什么情况下夸贾母的。

因宝玉挨了打,大家都来探望。王夫人问宝玉想吃什么,宝玉说想吃荷叶汤,由此引发王熙凤对荷叶汤的描述,“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成本不高,但做工特别繁琐,所以就算贾府这样的奢靡人家,也难得做一回。

既然宝玉提出来了,难做也得做啊,王熙凤便吩咐下去,索性多做点,“单做给他吃,老太太、姑妈、太太都不吃,似乎不大好。不如借势儿弄些大家吃”。

没想到,王熙凤的话音刚落,贾母就将了她一军:“猴儿,把你乖的!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王熙凤马上说:“这不相干。这个小东道我还孝敬得起。”

宝钗对贾母的夸赞就出现在这里:“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宝钗的话出现得很突兀,贾母和王熙凤互相逗趣是常有的事,何况她们说的是贾府的家务事,一向“不关己事不张口”的宝钗为什么要突然插这么一句?

她这话其实是说给王熙凤听的。

很多读者被假象所蒙蔽,以为王熙凤和薛宝钗这对表姐妹面和心不和。其实正好相反,她们表面上彼此看不上对方,实际上互相有所关照。

王熙凤当着荣国府内院的家,她那些中饱私囊的行为,自然逃不过洞若观火的宝钗,当然也逃不过从重孙媳妇做到太奶奶位置的贾母。

王熙凤是有便宜就占,这一点在她过生日时作者刻意进行了体现:表面上答应替李纨出份子钱,实际上却一分都不肯拿出来。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这一次说要请大家喝荷叶汤,如果不是贾母直接说出来,“拿着官中的钱你做人”,她当然不会自己掏银子出来请客。

贾母说出来了,王熙凤才不得不交代厨房“在我的帐上来领银子”。

宝钗说“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这其实是一句暗语,是只有王熙凤和贾母才能听懂的暗语。为什么这么说?在座的这些人中,聪明绝顶而又有当家经验的人只有宝钗、凤姐、贾母三人。这句话可以换个说法:你凤丫头魔高一尺,老太太却是道高一丈;你凤丫头是孙猴子,老太太却是如来佛。你凤丫头想弄啥猫腻,都逃不过老太太的眼睛。所以,最好能收敛点,别把人都当傻子任你拿捏。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可能有人会问:宝钗为什么不私下跟凤姐明说?为什么要用夸老太太的方式来敲打凤姐?

原因和贾母不私下问责凤姐一样:都是聪明人,响鼓不在重敲,不点破自行领悟更好相处。

这也正是贾母夸宝钗“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的原因。这种聪明悟性高却又极有分寸感,黛玉和三春能比吗?

贾母对王熙凤,既有扶持又有敲打。扶持都在明面上,比如大张旗鼓给凤姐过生日;敲打却都是暗地里进行的,日常逗趣中便完成了。

身为过来人,贾母深知管家的不易,尤其现在的荣国府人口比以前更多,事务也更繁杂,所以贾母对王熙凤的行事多半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水至清则无鱼,想要人辛劳付出就不能对人太苛刻,一旦王熙凤摞挑子不干了,荣国府还有谁能把这个担子挑起来?

这就是贾母的智慧之处:看在王熙凤能干的份上,允许她捞些好处,但不能太过分,日常敲打也是必须的。所以她说“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这也是对王熙凤的敲打:别以为你经常哄我开心我就对你完全放任,我可不会被你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

宝钗夸贾母的那句话,正是贾母想对王熙凤说的,而且用的是她喜欢的方式。听不懂的人以为只是日常逗趣,实际上是在告诉王熙凤:别在我面前使巧弄鬼,我什么不知道?

所以,宝钗的这话一出,让贾母生出知音之感,于是发出了感慨:“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虽然儿孙绕膝,虽然天天围在身边的女孩儿有四个之多,却没有一个能像宝钗这样懂我。

看似糊涂的老太太,在原则性的大事上清醒得很。这是她作为管家老太太的感慨,既是对宝钗管家能力上的肯定,也是对宝钗行事分寸上的肯定。

贾母说“我们家四个女孩,都不如宝丫头”,是客套话还是真心话?

有能力者少,有能力而又有分寸者更少,宝钗实在太难得了。

正因为她对宝钗的喜爱之情再也无法掩饰,接下来,当宝玉在袭人提醒下叫宝钗“烦她的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贾母便亲自对宝钗张口:“好孩子,你叫她来替你兄弟作几根。”

宝玉想打的络子,是用来装汗巾子的,也就是贴身用的,宝玉和贾母都央求宝钗的贴身丫头来打,意味着什么?

至少是极其喜爱吧?莺儿的手再巧,如果贾母不喜欢宝钗,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宝钗的丫头去做呢?

故事发展到这里,至少可以看出,贾母对宝钗的喜爱,已经从性格上的“稳重和平”深入到处事风格和生活智慧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