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作者

雪桐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去,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而幼年的我听到这句话时,是从家中长辈的口中。年纪太小,并不解其中意。长大后突然读到,却有了种“错过一时,误了一世”的伤心难过。当然,这是我的过度解读了。

立春过后是雨水节气。小时候,天一转暖,就急着脱棉袄,老人就会跟着身后急吼吼地说“春捂秋冻”,这其实就是在说,在刚刚转暖的立春、雨水节气前后还是要多穿一件衣服的。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是用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场倒计时的。传统节气配上古典诗词,意蕴悠长,既有东方美学的元素,又有现代体育运动的美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的《春夜喜雨》的上半阙,就配在了雨水这个节气中。整个画面呈现了一种湿漉漉、氤氲的美感。

除了下雨,雨水节气也有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候燕北。三候,草木萌动。这萌动的草木,最主要的有一种花和一种树。花是杏花,树是柳树。

杏花春雨,这本就是古典诗词中搭配出现的经典意象。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的青石板路上湿漉漉的是昨晚的春雨。挎着篮子的卖花姑娘,不就是杏花仙子的化身嘛。但不知为何,脑海中的另一幅画面,却是《圆月弯刀》中丁鹏的弯刀上,也被刻上了这句诗。

无论是意象中的卖花姑娘,还是武侠小说中貌美的弱柳夫人,娇美的杏花都是属于春雨的。

在《红楼梦》中,有两位姑娘,恰似杏花春柳的化身。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杏花是三姑娘探春的“命中花”。抽花签时的那句“日边红杏倚云栽”,一下子就给探春贴了一个美美的标签。

探春是很多读者特别喜爱和推崇的角色。探春作为一个十几岁待字闺中的千金小姐,难得的有慧眼、有格局、有能力。

曹公应该是特别欣赏她的,否则书中不会有那么多借他人之口夸奖三姑娘的桥段。最有名的来自贾府CEO王熙凤。

第五十五回,是有名的探春理家。凤姐儿和平儿说起园子里的姑娘们,每个人都给了评价,得到五星好评的只有三丫头探春:

“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

凤姐儿是个明白人,心气儿高、看人准。她说:

“好好好,好个三姑娘。”

直白的表扬就是最高的赞誉。而在这简单的赞美中,我们也可得知,探春是个心里明白,非常知分寸,又知书达理的贵族小姐。这样的资质,真是极难得的。

探春模样出众。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给探春做过素描画像: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在绛珠仙子眼中呈现出如此惊艳模样的探春,怕也是一个神仙姐姐吧。

除了林黛玉,小厮兴儿也给过探春“玫瑰花”的浑名。这颇有几分江湖气,很符合年轻仆人背地里说主子时的称呼。既说了其美貌,也说了其性格。好花,刺多,探春自尊自爱。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探春在书中有很多名场面。除了探春理家,还有在抄检大观园时,掌掴了王善保家的,并说出了那大段有理有据、有远见有格局的话:

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这段文字将探春的性格和行事刻画的活灵活现,那流下的泪水,是为了自己身处的这个不争气家。接下来,矛盾升级。

那王善保家的……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

看罢,我只能说,探春的这一巴掌,打得读者心中畅快,但却打不醒腐朽的贾府,愚钝的贾府人。可悲啊可悲。

探春心思细密,言语周全,很会为他人着想。贾赦要强娶鸳鸯,惹得贾母大为不悦,情急之下怒斥了王夫人。没人敢上前为王夫人分辨一二,都躲开了,唯有探春。第四十六回:

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便知道,也推不知道。”

这话说的妥妥当当,化解了一屋子人的尴尬。

还有,中秋节赏月,四更天,大家陆续都散了,贾母环顾一圈发现,只有探春还在,也说了句“三丫头可怜”。

探春确实懂事,她身体力行地做着一个懂事的乖女儿、乖孙女儿。可她的努力和乖巧没能使她自己的家走向更好的明天。

于是乎,当最后探春远嫁时,我甚至觉得,远嫁好,远离吧,这个地方太让人伤心了。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四妹妹惜春,想了很久,我都没能找到一个从属于她的花朵。宝玉生日的夜晚,主子仆人一桌吃喝,一起玩闹,一起抽花签。连寡嫂李纨都到了,连栊翠庵的妙玉都用一张槛外人的帖子,平行时空般的加入了这场青春的盛宴,可数一数,独独缺了惜春。

从这点来看,惜春决绝的心态是要高于带发修行的妙玉的。惜春最后的结局是: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个“将三春看破”的小姑娘,情愿把自己和佛祖做了永远的捆绑。由此看来,花,自然是不属于她的,他更适合绿色的树木。

这个黛玉眼中“身材未足,形容尚小”的可爱小妹妹,更像是刚抽出嫩芽的垂柳。连正经绿色都算不上,只是“遥看近却无”的一笼轻烟,一抹嫩绿。

这个会画画的四妹妹,其实是有很多心思的。可无奈,她如此小的年纪,便看到了姐姐们的悲惨结局。她无法理解、无法解脱,觉得一切是虚妄,人生即是悲苦。

这也可以理解为,当人无力改变或解决现世中的局面时,往往会回到宗教上,至少可以寻求一些心灵上的慰藉。

读书时,总假想惜春是自己的小妹妹,便生出更多的怜惜和不忍。这个刘姥姥口中“神仙托生的”俏丽小姑娘,最后也会狠着心打发走贴身丫鬟,冷着口对亲嫂子说出“不做狠心人,难得自了汉”的话。

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但只要换位思考,你就能体悟到这个小姑娘为什么宁愿做行脚僧人苦修的原因了。简而言之,没了热情、没了希望。这个刚刚抽芽的嫩柳啊,还不曾弯腰拂水,就已经死亡了。

雨水|雨水天,杏花柳芽

《红楼梦》是个大悲剧,这些书中的女儿们也都没有好的结局。

不过,我们的日子总还是要过的。咬了春,淋了雨,泥土特有清新味道,被东风裹挟着直钻进鼻孔,将四肢百骸慢慢打开,轻轻的、柔柔的。快去拥抱你爱的人,去你想去的地方,找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春天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